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展翅凌空蹴鹏程———记洛阳市党外副市长张玉麟□程彤张丽和张玉麟副市长接触,你能感受到他作为一名成绩卓著的科技工作者所固有的敏锐的头脑,严密周详的思维和务实干练的作风。1964年,张玉麟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二五研...  相似文献   

2.
震后羌族聚居地重建与旅游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12”汶川大地震使羌族聚居地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在震后重建过程中,特别是如何在羌文化“疗伤”的过程中,确保其原生态与原真性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魏青 《今日民族》2010,(4):20-21
羌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能歌善舞,民间舞蹈艺术历史悠久。出土的战国时期古墓葬彩陶瓷盆上,有古羌人的原始舞蹈纹饰,展现了古代羌族舞蹈的形成和发展。岷江上游羌族地区传承的以原生态舞蹈“萨朗”为核心的“瓦尔俄足”(歌仙节),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研究羌族历史文化的“活标本”。  相似文献   

4.
羌族民间宗教与道教的关系源远流长。道教在西蜀的初创和传播,吸收了不少羌族民间宗教的成分。羌族巫师传承的历史文化背景,反映出羌族民间宗教与道教古来关系甚密。道教的多神崇拜,正建立在民间由“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演绎而出的原始多神信仰的基础之上,这自然就与羌族民间多神信仰相融汇或取而代之。而佛、道合一的信仰形式,则表现了羌族民间道教信仰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5.
西方传教士眼中的羌族神灵信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基督教在羌族中的传播可谓基督教在华传播事业中的一颗流星。它留给人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其中,基督福音的“圣灵”与羌族原始宗教的“神灵”相遇。于是,福音传播者捧着福音书,按照各自的宗教文化价值取向和经验认知,对羌族原始宗教的神灵信仰做出不同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羌族民俗与羌族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着眼于羌族民俗的教育功能,从羌族民俗与羌族教育两者相互关联的层面,论述了羌族民俗所蕴涵的丰富的教育特质。羌族民俗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适时地对羌族民众施以智、德、体、美、劳动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影响。可以说,羌族民俗是羌族历史教育的活教材、是进行羌族德育的有效途径、是羌族体育的重要手段、是羌族美育的主要形式、也是羌族劳动技能培养的主要场地。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阐述了羌族民俗教育对羌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等几个方面的适应性。与此同时,作者从羌族民俗本身的缺陷出发,客观的分析了羌族民俗教育的局限性以及所面临的现时挑战。。  相似文献   

7.
羌族服饰与羌绣是具有代表性的羌族文化符号,也是羌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本文总结分析了阿坝州羌族聚居地区的羌族服饰与羌绣保护现状及原因,并提出在保护羌族服饰与羌绣过程中,应加强政府部门在非遗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坚持民(家)族传承为主、院校传承、社会传承为辅,原真性保护与生产性保护并举,才能共同推进羌族服饰和羌绣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2009年9月起,人民大学文化遗产法研究所博士生郭萍作为志愿者加入了为期一年半的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CHP)组织的“阿尔村羌文化保护”的活动,此文是她参加第一阶段活动的真实记录。阿尔村位于四川省汶川县.是一个羌族文化村落。羌族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不仅严重损坏村寨的房屋等建筑,带来文化上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实际上,在地震前,  相似文献   

9.
《辽宁人大》2008,(6):41-41
这哪里是算账,完全是一个堕落灵魂的忏悔。这个世界没有后悔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只可惜越大荣的醒悟晚了一步,但这“晚了一步”对那些即将“迈出一步”的敛财官员来说,难道还不足以警醒,非要步其后尘?  相似文献   

10.
羌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族足个非常古老的民族,他们自称“尔玛”或“日玛”,意思是“本地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奠基者大禹就是羌人。  相似文献   

11.
赵芳 《今日民族》2005,(2):F003-F003
1月10日,对普米族来说是“双喜”临门的大好日子。其一,云南民族学会普米族研究委员会成立,其二,来自北京,四川和我省各地的上万名普米族同胞欢聚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共同欢度2005年普米族传统节日——“吾昔”节。普米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自称“普英米”、“普日米”或“培米”,都是“白人”的意思,与其自古崇尚白色有关,1960年经民族识别后由国务院正式定名为普米族。普米族源于西北青藏高原的古代游牧部落羌族群,公元八世纪左右,逐渐南移至  相似文献   

12.
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所产生的文化旅游将会成为羌族地区旅游业的新经济增长点。以羌族文化与羌族聚居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羌族文化的开发保护与羌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发展羌族文化旅游事业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也是羌族聚居的省区之一。羌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并积累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优秀民族文化,其服饰尤为绚丽和丰富。  相似文献   

14.
罗晓飞 《前沿》2012,(11):163-165
羌族是我国西南最古老的民族。羌族民居是羌族最古老的建筑艺术形式,是羌民族文化的象征,其包含的宗教信仰与自然崇拜思想是羌民族精神内涵在建筑文化中的体现。羌族民居建筑其独特的建造形式与空间布局反映了古羌人"人神共居"的宗教意识与住宅文化观念,是羌民族历史发展的无言史书。羌族民居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可谓是民族建筑艺术中的"奇葩",其形式美感和与现实生活的依存关系是羌族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与表现意味。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用3年的时间,围绕时事政治教学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形成了“时事政治五步教学模式”———即“读、联、析、讲、问”的教学模式,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时事政治五步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知识为基础,以材料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重点,以方法为核心,以觉悟为目的。具体阐述如下:一、时事政治五步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1.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时事政治教学中的“导”与“学”的关系。这种新的时事政治教学模式,突出表现为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真正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  相似文献   

16.
灾后重建背景下羌族传统文化教育发生了传承场域、传承者、可持续性之变迁,在羌族的传统文化传承和教育中,充分发挥羌族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将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教育、文化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摆脱通过外力助推羌文化的静态保护,催生羌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生力,依靠羌族民众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自觉、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互为补充等途径,为羌族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做好民宗工作确保一方平安□俞枫近几年来,松潘县委统战部按照“了解情况、掌握政策、协调关系、安排人事”的工作职能,努力当好党委的参谋和助手,为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作出了努力。松潘是多民族聚居县,全县65万人口中,藏族、回族、羌族同胞占绝大多数,民族...  相似文献   

18.
刘志锋 《人民政坛》2009,(11):12-15
在雪地里行走,虽然艰难,但每前进一步,“一行一步玉沙声”,那种感觉美妙无比。与30年风云激荡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相伴,福建省人大自设立常委会以来,监督工作“白手起家”、一行一步。经过不断探索与大胆实践创新,人大监督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在福建的民主法制进程中留下了厚重的脚印。  相似文献   

19.
桃坪西羌古堡坐落在理县桃坪乡增头沟口一块不伦不类不规不则不平不阔的台地上。东距理县县城41公里,是尔玛羌族古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羌族传统民居的主要形式,被誉为“神秘的东方古堡”。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为四川  相似文献   

20.
汶川大地震之后,社会各界对羌族文化保护备加关注。释比是羌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大师,也是羌族社会中口述文化传统的集大成者,释比和与之相关的释比文化成为灾后羌族文化保护和发展中极其核心的内容,释比和释比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对羌族人民的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和价值,这是灾后文化重建,以及在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尤其应当引起重视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