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江凌 《长江论坛》2011,(6):25-29
每个城市的文化因其底蕴不同而各显特色,因而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状态。城市文化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当前,培育和确定城市文化精神已成为一种积极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竞争策略。它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把握:一是历史文化传统;二是城市精神文化建设与城市文化精神培育;三是市民共识与城市文化精神认同。黄冈的城市文化精神可以定位于"承继先贤,自强不息,敢作敢为,开拓创新",亦或"承继先贤,开拓创新,开放包容,有所作为"等。  相似文献   

2.
吴妍妍 《求索》2011,(1):212-214
批判与迎合是新时期以来"城裔城籍"作家城市书写的普遍心态,这在王朔、邱华栋、朱文等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批判与迎合的矛盾体现出作家"身为作家"与"身为市民"两种身份间的矛盾。身为作家,批判城市既定文化;身为市民,又不愿意放弃身处之城,批判与依恋的矛盾使他们与城市的关系含混暧昧。  相似文献   

3.
夏宝君  陈培爱 《求索》2011,(6):249-251
宋代市民文化主要表现于以城市消费为中心的物质文化、以市民文化娱乐为代表的精神文化和具有商业精神的市民意识。文化市场的繁荣推动了市民文化传播的发展,文化消费也在这一过程中凸显诸多变迁:消费结构中的精神文化消费突出,文化消费主体从精英走向大众,文化消费实现世俗化,实现个人消费向公共消费的转变以及消费观念实现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传播是共同体得以创造和维系的根本所在。在传播中,存在着传递观与仪式观两种观点。相对于传递观来说,仪式观更能体现共同体的文化记忆和精神信仰。文章以占里村为个案,对仪式传播在占里村的村落共同体的共识性意义生产、村落共同体认同中的价值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占里村为仪式传播提供了较好的物理空间和文化空间,通过集体婚礼、寨老训诫、祭萨、换花等仪式,占里村的村落共同体观念得以不断强化,村民们在仪式传播中生产、固化和强化着具有村落共同体的共识性意义——公正处事、杜绝恶习、保护生态、实现村寨的可持续发展等。在村落共同体的认同方面,通过仪式传播,村民对各种仪式产生了功能、文化及情感依恋路径,并通过仪式传播塑造了良好的村落共同体形象、找到了足以慰藉心灵的归属感、产生了一套族群信仰体系,使个体成员对村落共同体的认同感得以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5.
征稿启事     
《城市管理与科技》2011,13(4):81-81
《城市管理与科技》期刊是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主管、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关于城市运行管理问题的综合性刊物。"服务决策,指导工作,传播知识,便利市民",是我们的办刊宗旨;  相似文献   

6.
张爱凤 《前沿》2010,(19):184-187
在200多年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西方文化的传播和研究都是以都市文化为核心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无论是现实层面还是理论研究层面,都明显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中,从经济到文化,都市都处于绝对的优势和霸权地位,而在"城市中心主义"的社会文化传播系统中,乡村成了被忽略的"他者"。当代大众传播研究和建设应努力改变欧美国家以都市文化传播研究为主的模式,重点关注在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城乡文化因传播失衡而面临的生态困境。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镇化发展的不断深化,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在促进城市发展、维护社会和谐、提升市民文化认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对于任何文化成果而言,如果无法形成传播力,则难以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其作用也将日益消退,城市文化亦是如此。因此,我们应依托微博庞大的受众基础与影响力,提升城市文化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8.
金凤 《民主与法制》2010,(12):64-66
郭必荣是广东省惠州市一位普通的售票员,因为老是跟小偷"作对",她先后被小偷报复多次。令她心寒的是,在她被暴打时,没有一名乘客敢站出来帮她。2010年除夕,10岁的女儿慧慧通过手机短信为妈妈许下了一个"零点愿望":希望新的一年妈妈在抓小偷时,有人能帮帮她。这个美丽的愿望迅速通过手机和网络在惠州市民中传播开来,"英雄妈妈"的心痛牵动了一座城市的神经。  相似文献   

9.
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让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城市为人民。海口的"双创"工作要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尽最大可能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以促进城市居民主动实现"农民——市民——主人"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0.
王桂娜  张丽萍 《前沿》2013,(7):189-191
民族文化的传播是尊重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读图"时代,将民族文化转变成特定的符号语言进行视觉传播是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开辟出来的一条创新道路。视觉传播也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如何更好地进行视觉传播,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点。本文结合"鄂尔多斯婚礼"个案,重在分析内蒙古民族文化的视觉传播策略,力图为民族文化的传播和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1.
魏海平 《求索》2013,(3):162-164
模因是个人记忆中的信息模式,它能将一个人的记忆复制到他人的记忆中去。模因靠复制而生存,当一种思想或信息得以仿制和传播时,其本身就具有了模因性。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来阐释文化进化规律的语言文化学理论。当今社会,网络语言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状态,由网络语言演变而来的网络流行体就是一种典型的模因现象。"语言模因"概念类似于生物基因的复制和传播,是人脑通过模仿进行传播的文化基本单位或对象。从网络体的特性可以看出,产生"语言模因"现象的动因是人们追求新颖、从众、寻求认可的社会心理因素。语言选择和使用的过程就是各种"语言模因"相互竞争的过程。期间,当时尚性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时,"语言模因"所衍生出的模因网络体将呈现出一种爆发式的产生和增长。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语篇模"模因现象,网络体是否能在自然语言发展过程中永葆生命力而得以持续传播,并成为一种稳定的语言表达形式,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语言发展经验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2.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新一轮城市发展竞争,武汉具备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有利条件:文化资源丰富,地理条件独特;区域优势突出,经济实力雄厚;产业发展增速,科技融合显著;文化战略重视,政策保障有力;创新理念驱动,多重机遇叠加。同时,武汉存在着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制约因素:文化资源整合与品味内涵不相适应;文化供给能力与消费需求不相适应;市民文化素质与发展定位不相适应;文化传播力度与形象魅力不相适应的。武汉需要在认清发展优势、找准发展差距基础上,从加强战略规划、彰显城市特色,增强产品供给、完善公共服务,培育城市精神、提高市民素质、加强营销推广、扩大城市影响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抖音短视频通过音舞元素、仪式场景以及消费标签等方式,呈现"不一样"的城市形象,并通过陌生感、圈层化与正能量的方式表达城市意蕴,带动了城市影像书写方式的变革,让城市形象传播从高冷走向亲切,为城市文化传播带来生机。本文在描述现象、反思问题的同时,寻求文旅融合时代短视频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城市管理敬告合肥市民书市民同志们: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市人民正在"抓住机遇,深化化改革,开放开发,再造新合肥,建设现代化大城市"。但是,当前我市在城市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脏、乱、差",与省会城市的地位不相称。市委、市政府决心以加强城市管理为突破...  相似文献   

15.
春城"有轨"     
《创造》2010,(6):66-67
一位交通科研学者也说:"没有轨道交通,对一个城市而言,就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短板'。"有了轨道交通、有了地铁,市民才能成为驾驭时间空间的主人,昆明才能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16.
徐飞 《北京观察》2012,(3):26-27
北京作为一个拥有2000万人口特大型消费城市,充足的大众蔬菜供应是关系到市民"吃饭"问题和社会秩序稳定的民生工程。  相似文献   

17.
金宗志 《当代广西》2012,(21):37-38
滔滔红水河依然风姿绰约,沿线哺育的城镇和百姓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长"大扮靓了,乡村富裕"变脸"了;农村过上了城里的生活,农民变成了市民。建市十年来,河池市在人居环境、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实践,大力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硕果累累。注入"生态民族文化"新活力河池市围绕打造"生态民族文化名城"的目标,全面开展城乡新貌新风工程,  相似文献   

18.
“文化立区”如今成为一种时尚,许多城区纷纷扯起了文化的大旗,在“人民网”上,还总结出文化立区的三种模式:沧浪模式、福田模式和海珠模式。这场城区的新文化建设似乎刚起步。沧浪,苏州的一个区,就在身边,不妨去考察一番。历史考察说起我国的城市文化,最早从宋代开始,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称之为市民文化,无非就是茶楼酒肆、说书唱戏,说到底是一种消费文化。这是因为,当时城市是一个消费型城市,城市的功能在战时有“城”的作用,用于抵御外敌,在平时就一个功能,消费。所谓“市”,也就是把农产品运到城里来供市民消费。凡是读过《红楼梦》的,…  相似文献   

19.
<正>深入挖掘一座城市、一条街道、一个胡同的历史,以雕塑、牌匾、碑刻等多种形式展示到城市的大街小巷、广场和公园里,让历史活起来,走进市民生活,让整座城市变成一个开放性的博物馆。街巷是城市的基本构成元素,承载着城市最为细腻、广阔而深厚的文化;更是百姓生活与工作的聚集地,这里有市民最直接的存在感、获得感和自豪感。"街巷文化"是广大市民的身边文化,一座雕塑、一堵城墙、一块老碑、一条旧牌、一个街道名、一张旧地图,就像一座"城市博物馆"的展览陈列区,静静地开放着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20.
周潇潇 《重庆行政》2016,(2):99-100
正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传播仪式观,使传播学研究从"信息传递"、"传播效果"的狭隘视角中跳脱出来,认为"传播的仪式观把传播看作是创造、修改和转变一个共享文化的过程"~([1]),通过意义符号的传播,一个维系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