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儒家的经济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怀承  周宇 《湖湘论坛》2002,15(4):83-85
一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不仅深入地渗透于佛教和道教之中,而且是中国政治文化的基础,也是中国政治思想的理论来源。儒家思想体系并没有对经济方面的直接论述,但我们可以从儒家对经济与伦理的关系、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的阐述中,把握到儒家的经济价值观。笔者认为,儒家经济价值观的内容主要有:(1)生产上重农抑商,以德为本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封建社会各朝代的经济思想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发展经济方面的重农抑商,这是中国儒家经济价值观的一个很明显的体现。表现在政治思想上则是以民为本。儒家认为,“民为邦本,本固…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社会在变革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之为儒商伦理的民间企业精神,前期以张謇为代表,后期以黄炎培为代表。严格说来,黄炎培不是一位企业家,尽管他也参与了现代企业的组织活动,并有少量的投资。黄炎培主要是一位教育家,但他在办教育的过程中,同民营企业家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同时,张謇“言商仍向儒”的儒商精神,对他也有很大的影响。虽然,黄炎培自己并没有提出什么儒商精神一类的概念和口号,但他在民营企业家中,与张謇一样,提倡的正是传统(也就是儒家)的伦理思想。黄炎培作为近代上海,其实也是近代中国民间事业的核心人物,他所提倡的…  相似文献   

3.
袁秀珍 《求索》2010,(8):137-139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博大精深,深刻影响着两千多年以来的中国社会。孔子的整个思想,包括他的经济思想,是这个时代大变迁的历史反映。为了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之主张,强调礼制建设,提出以"仁义"作为"礼"之文化基础,力求设计出让社会各利益群体普遍满意的制度安排。在如何"制礼"上,孔子遵循"执两用中"之中庸原则,这是孔子经济学思想之总纲。孔子正是按照这一原则去协调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利益关系的。并在他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思想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研究儒家、考察孔子之经济思想,不仅应涵摄其意,更应领悟其时代之鉴。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经济正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正义是经济生活领域中的正义问题。马克思在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经济正义思想过程中 ,无疑受到他所处时代的经济现实的影响。对国民经济学家的抽象经济正义观和资本主义的现实经济关系的双重批判是马克思经济正义思想形成的重要环节。诉求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经济正义思想的根本目标。扬弃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方式是马克思经济正义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张謇作为近代中国传统向现代转型初期的过渡性、先驱性人物,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百折不挠的实践毅力,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给后人以有益的教育和启迪,特别是为当代民营企业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关于张謇的爱国主义精神张謇继承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6.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湘 《理论月刊》2007,(2):25-28
毛泽东领导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所形成的经济思想,较之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经济思想更为系统。更为科学和完整。他的中央苏区经济思想,是在同党内“左倾”错误的斗争和反对国民党经济封锁,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标志着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开始形成。可以说,他中央苏区经济建设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经济关系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一生信奉儒家思想,并在“文以明道”中弘扬了儒家的中道思想和民本思想。他好佛而不溺信佛,以一个思想家的理性和卓识,显示了对多种社会文化思想兼容并包的恢宏气度。他以“势”论政体更替的历史观,以“元气”论自然的天道观,以及“统合儒释”的文化理想等等,都是他对儒家思想述而有作之处。柳宗元是复兴儒家思想的开拓者和革新者。孔子的儒家思想正是在后人述而有作的创造中,才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滕峰丽 《理论月刊》2006,(11):67-69
儒家思想的所体现的“仁”、“礼”、“和”的传统理念一直是在中国占主流地位的意识形态,戴季陶深受儒家传统理念的影响,中年后他对三民主义的解释、处理与边疆、周边国家的关系和评论中日关系的态度、立场都打上了儒家传统思想的烙印。  相似文献   

9.
吴钩 《创造》2019,(5):83-83
胡雪岩、盛宣怀与张謇这三个晚清商人,生活的时代大体相当,但他们的人生轨迹与商业理念又大异其趣,恰恰代表了不同的商人境界。张謇是甲午年恩科考试的状元,袁世凯、刘坤一、张之洞等官场大佬都与他有交情。但张謇却选择"下海"办实业。张謇比胡雪岩、盛宣怀更有独立诉求。他是最早提出设立商会的倡议者之一,因为他认为官应还权于商。  相似文献   

10.
张謇的经营特点是“土产土销”,即县域经济综合一体化,构建本地化内循环。为了完善本地化综合发展,需要营造好的经营环境,企业就一定会开展社会建设和体现“空间正义”的综合性开发。张謇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重构县域经济综合发展的制度基础,而这种在地化的发展经验,也为今天我们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战略提供了注脚。  相似文献   

11.
我与儒家     
我与儒家思想的关系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定位:从主观安身立命来看,我是一个自否定的儒家,一个批判儒家的儒家;从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来看,我主张抽象继承法和具体批判法的统一;从儒家思想与当今世界的关系来看,我持中国和西方的双重标准论。  相似文献   

12.
秦利明 《传承》2010,(12):74-75
张灏在《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提出幽暗意识这一新概念。张灏认为,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的形成有着必然的联系。张深入研究儒家经典得出中国自古缺乏民主和科学精神,但是,中国文化并非只有儒家思想;张认为中西方都不缺乏各自的民族主义意识;主张批判继承传统来发展现代化;这些思想都是值得我们吸收借鉴的。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与宗教、信仰、思想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在资本主义经济崛起和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斯·韦伯提出“资本主义精神”论证了宗教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东方世界也曾一度兴起“儒家资本主义学说”。而儒家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一直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中国人民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充分肯定和绝对信念。然而,在经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思想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初期曾一度遭受猛烈的抨击和批判,却又在几十年后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发生了颠覆性转变,得到世界的认可。当然,与之相随的是论争不断。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的任何军队都是在一定的文化圈中生成与发展起来的。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给予一支军队的影响较之一个时期政治、经济的影响更具有潜在性和恒久性。中国曾是“儒家之国”,儒家思想影响至今不竭。一个生活于当代的中国军人,尽管他没有受过系统的儒家思想的教育,但深层意识中常常带有儒家思想的基因,他的情感气质、  相似文献   

15.
王斌 《同舟共进》2022,(2):44-45+48-49
<正>张謇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为建设“新世界之雏形”作出了不少开创性建树。而作为一位生活于社会巨大转型时期的历史人物,他身上同样无可避免地烙下时代的印记。这在张謇的婚姻观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充满着新与旧、落后与进步、传统与现代的矛盾。观照张謇的婚姻情感生活,可以让我们更为立体地认识张謇,还原其有血有肉的一面。邂逅“桐花女史”张謇的情感生活可以追溯到他青少年读书时期。他的前半生,走过了30年漫长而痛苦的科举之路。  相似文献   

16.
张灏在<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提出幽暗意识这一新概念.张灏认为,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的形成有着必然的联系.张深入研究儒家经典得出中国自古缺乏民主和科学精神,但是,中国文化并非只有儒家思想;张认为中西方都不缺乏各自的民族主义意识;主张批判继承传统来发展现代化;这些思想都是值得我们吸收借鉴的.  相似文献   

17.
崔大华运用结构的和历史的方法探讨了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主体的原因,即儒学及其建构的生活方式。他承续程朱理学,进而延续了新儒家的宗教思想,认为儒家对人类终极关切给予了一种理性的回答,儒家思想坦然面对人的死亡和恐惧、苦难,有着超越人之有限个体生命的永恒的追求,它指向了人伦道德的完成。他明确区分儒学与宗教,又正视儒学的宗教性功能和儒学对宗教的宽容性,以期儒学与西方文化进行合理的沟通和对话,提升儒家学说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合宜 《台声》2013,(11):78-79
10月18日,2013和文化国际学术论坛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儒学学术论坛在青岛开幕,两岸学者围绕儒家思想与“中国梦”的关系等主题展开探讨。台湾孔子研究院院长张吐良以“论儒家思想与中国梦”为主题进行了主旨发言,他梳理了先秦以来儒学兴衰与政治的关系,对中国梦到底是什么做了不同解析,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梦符合儒家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9.
赵艳芝  张冰 《前沿》2011,(12):146-150
孙中山互助道德观的形成,除受近代西方社会进化思想的直接影响外,更多是对中国传统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的沿袭和发扬。其典型表现,即是孙中山的"人格救国""博爱""世界大同"思想与传统儒家"修齐治平""仁者爱人""天下为公"观念在主旨及表达方式上的趋同。孙中山互助论与仁学的渊源关系,反映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与创新,也透露出其内心浓厚的儒学情结。  相似文献   

20.
李云龙  钱镇 《人权》2012,(5):22-23
从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时算起,儒家思想在中国已经流传72500年。在如此漫长的时期,儒家思想一直都是中国文化的主导性力量。它规定了中国经济社会制度的基本方向,影响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塑造了中国社会的伦理规范和价值观念。它深深地沉淀在中国人民思想意识的深处,代表了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儒家思想精华至今仍闪耀着夺目的光芒,超越了时代与国界的局限,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