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紧急权是一把双刃剑.行使不当或滥用往往会导致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侵犯.同时也会滋生腐败。为了确保政府在紧急状态应对中正确、有效地行使行政紧急权.减少和杜绝侵犯公民基本权利和腐败的发生.实现紧急状态下政府行政紧急权的行使和公民权利保护之间的平衡.促进和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我们要将行政紧急权纳入到宪法和法律的调整中:要加强对权力行使者的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2.
李庆 《人民论坛》2013,(18):36-37
突发性公共事件应对凸显出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律体系不健全。行政程序作为行政活动过程的原则和规则体系,在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行政程序的构建应着力于加快应急法制建设,完善应急行政程序立法,科学设计行政公开和行政预防程序,建立健全社会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3.
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法律规制的问题分析公共危机管理是当前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看,公共危机管理已经有了一定的相应规范,为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又正式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作为全国应急预案的总纲,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规范性文件,它不仅统一了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的四个级别,规定了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有关政府机关的快速上报和及时准确向公众发布信息制度,而且提出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责任追究制。但从统一法…  相似文献   

4.
行政应急权力的正确使用是有效解决灾害事件的重要手段。政府应对应急状态时所必须的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行政应急权力的设置与行使应当而且必须受到法律的规制。灾害事件中应急权的使用应做到事前的权力来源的立法完善、权力主体的确定和应急机构的设置;事中应确定应急权行使的条件、原则、内容、对象、范围、程序和时间以及对应急权的监督;事后通过立法手段、司法手段及采取行政问责制的方式对行政应急权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对灾害事件中行政应急权的行使确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5.
罗文岚 《桂海论丛》2008,24(6):80-82
公共利益是启动国家征收的前提也是国家征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我国的公共利益法律界定模式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完全的列举模式。实践中,具体的公共利益的界定应由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依法定的符合公共决策规律的程序行使。人大可以通过对土地出让金、财政预算的监督,以及行使《监督法》赋予的对社会重大事项的监督权等方式间接控制行政机关“公共利益”的界定权。司法机关作为公共利益界定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法治国家必不可少的,应在体制上保障其中立地裁决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的征收纠纷。  相似文献   

6.
建立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响应机制在当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民族地区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响应机制的基本原则和现实依据,并从法律制度、组织架构、技术支撑和社会心理引导等四个方面提出建立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响应机制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不仅会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还会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的威胁。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将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作为加强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方  相似文献   

8.
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紧急救治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在国际国内造成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认识到,突发公共事件紧急救治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刻不容缓。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和社会灾难,完善紧急救治应急硬件和软件支撑系统,正确把握危机管理紧急救治的原则和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紧急救治机制,这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特别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问题一: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认识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现在比较基本一致的观点认为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对全国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或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性质、过程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可以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四类。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12,(2):92-92
刘拥、刘润发在《法学评论》2011年第2期撰文认为,检察机关行使行政公诉权是当今世界主要行政法治国家的普遍做法。由于历史等原因,行政公诉权在我国尚未能上升到立法层面,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我国检察机关行使行政公诉权的正当性。正是由于行政公诉权在我国具有法律监督权和诉权的双重特点,检察机关行使行政公诉权才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不仅如此,我国检察机关还有行使行政公诉权的历史传统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完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心理防控和应急心理干预体制机制,最大程度避免和减轻突发公共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创伤,是政府有效处置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题中之义。对此,应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干预法律体系、普及应急心理调适和心理干预知识、完善政府心理危机干预支持体系,让公众吃下"定心丸"。  相似文献   

12.
公共危机即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是危机处置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工作,要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机制建设。(一)建立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响应机制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在启动紧急处置机制的同时,要迅速  相似文献   

13.
一、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是一项行政权力,应当由行政机关实施。因此,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许可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但是,由于社会管理的复杂性,并不是所有的行政许可权都由行政机关行使,还有一些管理社会公共职能的组织在行使行政许可权。如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股票、债券发行的审核,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的审批等都是由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在行使行政许可权。这些事业单位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行使行政许可权,其地位相当于行政机关,能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许可…  相似文献   

14.
警察行使盘查权直接牵涉宪法规定的人身自由权、财产权、住宅权等公民基本权利。依循法治原则,我国当前盘查权的行使存在着制度缺失和行为失范两个方面的问题。盘查权走向规范化、法制化必须克服两个难点:一是行政强制与刑事侦查行为的界分,二是行使盘查权核心法律要件"合理怀疑"的相对确定化。改进和完善警察行使盘查权的路径在于:立法的精细化;告知理由、听取意见、搜查令、检察监督等程序规制的具体化;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行政补偿等多元化法律救济途径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邢彦辉  丁咪 《前沿》2013,(13):146-148
网络谣言作为突发公共事件的伴生物和导火索,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出现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各个阶段,甚至直接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破坏性巨大.本文主要分析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与网络谣言的关系,探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谣言如何控制,以最大限度避免网络谣言带来的社会危害.  相似文献   

16.
高校的行政行为是指其行使依法律授权的、为保障公共教育职能实现而实施的各种对教育合同的存续与教育目的实现直接有关的行为,此时的高校成为行政主体。其公权力具体包括录取权、学籍管理权、奖惩权、考试权、证书颁发权以及强化的民事管理权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公安消防部队执行灭火救援任务面临巨大的危险,消防官兵牺牲事件时有发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法律没有赋予消防官兵安全撤离权。消防官兵应当享有安全撤离权,但是行使安全撤离权必须受到严格的法律规制,即只能在火场中没有被困人员且出现了严重威胁消防官兵人身安全的重大险情时,才能行使安全撤离权。如果火场中仍有被困人员,无论险情如何,均不得行使安全撤离权。  相似文献   

18.
2008:拷问中国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报道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中国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对新闻的应急报道机制构成重大考验.分析2008年中国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及媒体应对基本情况,剖析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报道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利于找到完善的对策和方案.  相似文献   

19.
青政〔2005〕82号1、总则1.1编制目的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2编制依据依据宪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  相似文献   

20.
日本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日本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法律、法规基础和行政主体及其分工,进一步介绍了日本的应急组织体系、灾害救援体系以及应急教育、社会应急宣传和动员,总结了日本应急管理体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