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瑛芳 《理论月刊》2008,(5):126-128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定势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具有过分简单化、稳定性和延续性的特征.文化定势是影响交际效果及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就文化定势的概念和成因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自我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交际学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界受到颇多的关注。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文化自我观,文化自我观影响语言活动。中美文化自我观比较研究对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教育有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先进 《求索》2012,(11):110-112
文化定势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思维认知,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价值和质量。文化定势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只有合理利用其积极影响,不断对其进行反思、解构和重构,才能使文化定势最大限度地为跨文化交际服务,确保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康兆春 《理论月刊》2013,(3):52-55,72
儒耶"金规则"是理解和构建跨文化伦理的一个核心环节。儒耶"金规则"的否定和肯定表达式有着深刻的文化根基,用跨文化交际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文化变量理论对其进行观照,通过自我和他我的批判认识,疏理两个表达式的跨文化伦理异同点,树立跨文化意识,实现金规则在交际中的作为共享意义框架的功能,使跨文化交际的价值判断和交际策略的伦理诉求得到更为理性的解答。  相似文献   

5.
赵岩 《前沿》2011,(24):192-193,247
外语学习及使用的过程正是两种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而在英语作为中介语的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导入,但由于对文化导入的片面理解,导致了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失语"现象的产生。本文正是从"文化失语"现象出发,究其原因,挖掘"文化失语"和"本土文化缺失"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出克服"文化失语"现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雷超 《前沿》2012,(8):131-132
翻译既是跨语言又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受着语言及文化差异的影响。因此,翻译是一种有限度的活动,不可译现象是翻译活动本身无法突破的,可译度受着语言和文化因素的制约。本文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对翻译的限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可译度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7.
李晓红  吴晓创 《求索》2005,(5):70-72
跨文化交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过程中会出现信息的偏差而产生交际障碍,对深层文化结构的差异缺乏感知是产生障碍的根本原因。霍夫斯德所创立的基于5种文化维度的文化分析模式能够帮助提高文化感知,消除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8.
《公安研究》2014,(7):92-93
刘敏、张伶俐在《理论月刊》2013年第12期撰文认为,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当翻译实践遭遇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时,就产生了语言的不可译性及文化的不可译性。作为不可译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文化的不可译性是翻译领域中一个无法忽略的问题,其在翻译过程中的处理对于准确、完整地传达原语的语义和文化特色来说尤为重要。可以通过详细阐述语言、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探究文化不可译性的根源及种类,并达到等值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爱静 《前沿》2009,(11):176-177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已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跨文化交际型人才是时代的需要。本文就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对比范畴的重点及难点,本位文化的缺失及文化定势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文化价值观、交际风格与跨文化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婷  罗春朋 《求索》2011,(4):85-86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交流日益频繁,需要众多能进行有效跨文化交际的跨文化人才。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和直接/间接交际风格是培养跨文化人才有效的视角,理解文化差异的能力,跨越不同世界观和文化价值观的能力以及跨越不同交际风格的能力是培养跨文化人才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杨红燕  敖练 《理论月刊》2014,(1):97-100
"第三文化"最先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尤西姆(Useem)借用英国史学家斯诺的"第三文化"概念并引入跨文化传播领域。文章通过对"第三文化"在跨文化传播领域的来源、内涵以及该视角下的相关研究进行批判性解析,指出"第三文化"是多元文化体系中差异与融合双重驱动的产物,为跨文化传播中的伦理观构建、文化与交际的关系解读等提供了新的视角。而对"第三文化"的研究依然存在一些薄弱之处,期待更多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语篇系统分析法:文化定势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崛起的交互社会语言学对跨文化交际的本质和内容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认为跨文化交际实际上是人际交际 ,人际交际通过语篇系统得到实现。实利主义语篇系统在西方各类公司中普遍使用 ,这类语篇系统的意识形态、社会化、语篇形式和面子系统的研究可揭示出被认可的语篇之间的差异 ,而不是文化之间的差异。语篇系统分析法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讨跨文化交际 ,从而帮助人们突破文化定势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3.
杨军红 《前沿》2010,(16):176-179
本文着重探讨基于西方文化框架之下的跨文化培训模式的发展脉络,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目标、培训模式、培训方法和培训效果的评价方法。目的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期望更多的人参与对文化差异和跨文化培训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走出西方模式的窠臼,探索在中国行之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刘永安 《前沿》2012,(21):197-198
随着语言教学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语言教学研究的日益深入,专家、学者和教师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利用语言和文化知识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语言和文化的辩证分析,得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也是沟通的桥梁,语言是文化中的一种表现,文化对语言的表达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要在文化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赵娟 《人民论坛》2020,(5):138-139
跨文化交际与文化自信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是现实需要和重要途径,也是不断推动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坚持内外"双修",以扎实的外语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素养筑牢文化沟通的语言基础,以跨文化交际学习借鉴不同文化的有益元素,促进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镜子,各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直接影响着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颜色词作为符号系统在越汉两种语言里具有不同的用途及文化价值、文化意蕴。对越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并深入地理解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能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不断促进和加强越、汉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7.
刘宇容 《前沿》2006,(6):224-227
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大途径。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入手,着重阐述非语言行为障碍对语言交际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对提高语言交际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桥梁,口译则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但口译中的文化障碍是影响口译活动流利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口译中的隐喻翻译。在口译的源语与译入语中,译者必须理解这两种语言的隐喻文化性,正确的传递和理解这两种语言的隐喻文化内涵。本文以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解读与其对应的文化障碍,探究英汉口译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高职高专院校所培养的学生不仅仅是实用型技术人才,还应该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有语言教学也要进行相关语言的文化教学。本文将简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并对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一些举措。  相似文献   

20.
胡世芳 《前沿》2005,(11):256-257
了解、掌握中外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语言的运用十分重要。中外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对听说、词汇、阅读及翻译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外语教育中应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要了解中外文化内涵,理解跨文化因素,进行跨文化对比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