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营利组织与公益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回顾公益型非营利组织的历史演变和相关理论的发展过程 ,强调它们的重要作用。其次 ,分析非营利组织获得公益地位的先决条件以及相应的优惠 ,着重分析纳税优惠和相应责任 ,在责任与优惠之间取得平衡是经常出现的问题。再次 ,从比较角度分析公益地位判定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管理条例以及不同管理方法的内在逻辑。最后 ,分析对公益型非营利组织进行分类和管理的模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如何对这一重要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开发,也就成了事关非营利组织自身运作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针对我国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对策分析,对提升组织吸引力、增强组织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非营利组织收入的来源有收费、公共部门的支持、慈善事业等。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主要是依靠政府。而目前,缺乏资金是我国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首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收入来源着手:政府的资助,寻找企业合作伙伴,向社会募捐,以及增加营业性收入。  相似文献   

4.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有两条路径,一是公民自发形成的草根组织,因自身资源的限制,草根组织的合法地位、资金及能力建设方面都存在不足;另一种是政府因一定行政目的设立,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公信力不高。非营利组织孵化器的出现弥补两种模式的不足,成为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新路径。上海公益组织发展中心是典型的非营利组织孵化器。  相似文献   

5.
我国非营利组织基本法的立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营利组织基本法的立法模式问题,从法律形式的角度看,是选择分散立法模式还是统一立法模式的问题;从法律功能的角度看,是选择管理法模式、保障法模式还是均衡模式的问题;从法律内容的角度看,是选择组织法模式还是行为法模式的问题.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统一立法模式、均衡模式、行为法模式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团年检制度存在着管理主体缺位、管理对象不全面等缺陷。对这些缺陷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背后的双重管理体制存在着深刻的危机。这要求对非营利组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7.
非营利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第三部门"。要深刻把握非营利组织运行机制的本质特征,探寻其运行规律,指导其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从而尽快改变其与政府、企业相比的弱势地位,使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要分析了当前非营利组织公信力不强、社会影响力不够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非营利组织应该建立问责机制,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引入顾客导向的营销理念以及处理好与社会其他组织的关系,以增强其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非营利组织近年在中国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领域。新的非营利组织不断涌现,慈善资源的作用目益明显,公众的参与日渐增加。1998年10月25日国务院同时颁布与非营利组织相关的三个法令,这一举措表明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方面,中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较大,有比较成型的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0.
吴春 《工会论坛》2005,11(6):74-75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完善不仅需要社会和法律的外部监督,需要组织内部的行业自治,还应强调伦理道德培养,即非营利组织应该以公共福利为追求目标,勇于承担公共责任,应该具备公平公正意识、民主情怀和崇高的奉献精神。实现非营利组织伦理道德要从提高人员素质、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增加资金来源等方面加强努力。  相似文献   

11.
非营利组织介入社会保障的公共责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营利组织在介入社会保障领域以后,能否持久高效地为社会大众服务,是非营利组织公共责任研究的问题。非营利组织公共责任主体、客体是多元的;社会保障的非营利组织公共责任的表现形式有财务责任、过程责任、效益责任和以弱势群体需求为导向的责任等。  相似文献   

12.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非营利组织是一种古老的社会组织形式 ,但它直到 2 0世纪 6 0年代以后才得到迅猛发展。我国的民间组织在改革开放后也有长足的发展。如何应对这股潮流 ,对于我国政府来说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政策问题。本文主要就国内外有关非营利组织的内涵、作用、存在的问题等做一简单比较 ,然后就我国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合作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非营利组织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关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法律规制尚存在许多不足,严重制约了非营利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改善法律环境,加强其法律规制建设,有利于为非营利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促使其更好地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对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外部监督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蓉 《工会论坛》2011,17(1):77-79
与国际社会相比,我网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仍处于初创阶段。监督体系的不完善,使非营利组织缺乏一个可以促进其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为了完善我国非盈利组织外部监督体。(一)完善非营利组织立法,实现法制层层的有效监管。(二)转变政府监管模式,发挥税收政策的杠杆作用。(三)建构竞争机制,引导信息透明化,促进社会监督作用的发挥。(四)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实行社会向责机制。  相似文献   

15.
苗红培 《工会论坛》2006,12(2):14-15
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决定着社会保障的发展,目前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主要有征收社会保障税、实行社会保障统筹缴费、建立预算基金账户制三种模式。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一方面通过分担一部分社会保障和福利项目来减轻国家的负担,另一方面通过广泛的筹资渠道,填补政府的资金不足。  相似文献   

16.
非营利组织作为新兴的公共服务提供者,与政府的关系决定了其互动的效率和效果,当前中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应该如何进行良性互动、形成双赢的合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目前国内研究这一问题的时间较短,距离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集中在借鉴经验探讨的层面,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应是如何建立长期稳定且可行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非营利组织与政府部门的信任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信任和组织之间信任为切入点,探讨了非营利组织与政府部门之间信任关系的理论现实、信任关系类型、相互信任的影响因素特征、信任关系形成的假设、信任的产生机制和信任关系形成的模型建构。文章同时具体分析了组织声誉、组织能力、交往经验、沟通与协调、价值目标、资源控制性、可选择性、开放性、第三方权威制约、紧迫性压力、制度公正与正义性、制度完备与有效性因素,分别对关系型信任、计算型信任、制度型信任和被动压力型信任的影响关系,最后提出增强政府部门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相互信任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非营利组织的出现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随着社会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已发展成为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逐渐凸显,非营利组织的出现和发展迎合了这种社会发展趋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非营利组织展开研究显得及其有必要。西方非营利组织起步早,发展相对来说比较成熟,所以了解西方非营利事业的发展与运作可以为我国非营利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绩效评估有助于激励非营利组织更广泛地承担公共责任,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和效率。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的主要困难在于目前的评估标准易倾向于公益的特殊性,社会公众普遍混淆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等。为此,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需要在评估机构、评估体系、社会认同和沟通平台等方面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具有规模小、治理不规范、有影响力的组织数量不多和受到政府诸多约束、慈善文化色彩不强等特点。从理论和现实分析层面究其发展困境形成原因,“组织外形化”“支配性功能协作关系”理论来解释公益慈善组织发展的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异;从内部生存制约因素、与政府的关系以及与社会监督、法律体系建构等方面来探讨。因此,要走出发展困境,需探究统一培育、政府支持、市场化、三方合作、综合五种发展模式;发展策略主要集中在与政府之间关系、组织能力建设、国外经验借鉴等方面。当前,学术界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侧重于提出“理想型”的理论模型;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呈现“流于形式,隔靴搔痒”症状;研究方法存在国外经验理论“水土不服”,本土空洞化的理论概述居多,实证性的研究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