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广角     
《政策》2000,(9)
美国学者唐·塔斯考特所著的《数字经济时代》认为,信息技术革新掀起新时代的数字革命,将带领企业进入数字经济时代。 数字经济时代新的发展趋势:数字经济时代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时代;数字经济时代一切信息数字化;信  相似文献   

2.
我们正处在一个数字时代,也正处在一个艺术时代,还要创造一个数字与艺术融合的时代。所谓数艺化,是数字化与艺术化的“互化”以及二者联手面向相关行业的“共化”,包括艺术化的数字化、数字化的艺术化以及数字化与艺术化联手共塑的经济社会生活。数艺时代追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体现科技与文化双重优势,彰显文化的特色化、个性化需求,促进数字化和艺术化的自调,推动艺术与技术的创新转换。因此,数艺时代我们锚定星海、面向远方;深入生活、立足大地;集艺术思维与科技思维之所长;融数字化与艺术化于一体;坚持人文引领、标准协同、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3.
数字音乐是现代科技进步的产物,也是传统唱片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新一代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时代,我国数字音乐产业饱受侵权行为的变异、版权保护机制的乏力、内容创新的不足、用户的不良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一直未能形成应有的产业规模。因此,采取推进DRM技术的应用、加强版权保护、鼓励本土音乐作品的创作和培育用户的良好消费习惯等措施,已成为发展我国数字音乐产业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出现与普及,数字时代正式宣告来临.作为信息的存在方式,数字时代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趋向数字形式.在数字时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一方面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分配,构建起便捷、便利且多样化的生活方式,给予整个社会发展以重要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快速推进数字化建设进程中,随着人脸识别、无现金支付等数字技术的推广日益普遍,由于不同群体对网络技术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上的巨大差别,出现了大量的信息落差,"数字鸿沟"问题日渐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5.
王腾 《理论月刊》2022,(11):119-129
环境社会治理是一种应用社会治理方式解决环境问题的新型治理模式。数字时代到来,环境社会治理依循以下三重逻辑进行转型:一是信息的数字化重塑了人们的环境认知与环境行为;二是数字的网络化促进了环境信息的连通,加速了环境知识的共享;三是数字的智能化拓展了环境治理的主体范围,改变了环境纠纷的基本结构。数字时代为环境社会治理提供若干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三个方面的挑战,即信息数字化易造成公众环境认知的困境与对环境行为的误导;数字的网络化增加了环境社会风险,影响了环境知识的有效形成;数字的智能化影响了治理决策系统的有效运行。基于以上问题的独特形成机制,数字时代环境社会治理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应对挑战:一是形成经验与数字有机协调的治理模式;二是构建公众参与互动的互联网平台,塑造规范化环境沟通场景;三是建立人工智能算法设计的生态环境标准与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新闻出版主管部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目前数字出版产品形态主要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地图、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  相似文献   

7.
数字音乐是年轻人娱乐休闲、文化消费和媒介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短音乐唱作+社交”的传播模式已成为当代青年参与数字音乐文化传播的新样态。本文采用虚拟民族志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网络田野研究,认为视听传播促进了青年音乐消费方式的升级,“泛创作”的参与式体验满足了当代青年的消费诉求和审美趣味,技术赋能的音乐传播范式是青年短音乐创作的内容生产逻辑。短音乐唱作文化反映了艺术生产方式的变革,作为一种审美调动机制进入青年的日常生活空间,青年应在与时代的互动中提高审美自觉,使短音乐唱作成为主流视听文化传播的优质来源。  相似文献   

8.
在数字化的生存时代,信息获取及其消化能力的差别使得"数字鸿沟"日益显现。知识付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强化了阶层分化,而阶层分化又使知识分层与付费趋势加剧,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信息与社会的分化。对此,我们应积极消除观念的迷障,不断探寻夷平鸿沟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当前日本政府十分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全力推进"数字新政",在"后5G"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学校的ICT应用、中小企业信息化、ICT领域研发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体现了其提升数字经济竞争力,全面推动社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激发中小企业数字时代新活力,促进经济新增长点的战略动机。日本"数字新政"具备硬件投资与软环境建设相结合、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相结合、数字技术各类研发投入并重等基本特征,对我国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数字经济形成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苗政军 《长白学刊》2023,(1):123-13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将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这既是满足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的制度化安排,也是弥合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必然要求。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生活数字化与人口老龄化之间存在的落差使部分老年人成为数字化传播时代的弱势群体,老年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凸显。为此,需要政府、社区、企业、家庭和老年人自身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从优化顶层设计,充分释放政策综合效应、强化数字赋能,加快智慧社区建设、践行企业责任,持续提升数字化服务效能、重视数字反哺,加快推动数字技能代际传递、倡导终身学习,全面提升老年群体数字素养方面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等几个层面,为数字时代的老年群体赋能,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11.
杨美玲 《前沿》2012,(8):106-107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将带来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的改变,网络阅读、手机阅读、手持阅读器阅读逐渐成为数字化时代主要的阅读方式。高校图书馆应适时调整资源建设、制度管理、服务方式,吸引大学生到馆阅读,提高大学生在数字时代的信息处理能力并帮助读者净化数字时代的信息环境,培养他们良好而有效的数字阅读氛围,营造一种良好的新的阅读趋势。  相似文献   

12.
彭兰 《人民论坛》2023,(17):42-47
数字时代的新生存特征,既体现为数字化生存,也体现为数据化生存。数字化生存是人们在虚拟空间中主动用数字化符号进行的自我塑造,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历经了文字化生存、视觉化生存和化身式生存等不同的形态,数字化生存与现实生存之间也存在着远与近的摇摆。数据化生存是人们的现实生活及虚拟生活被各种技术转换为数据的新生存状态,特别是在数据与算法的共同作用下,数据化也意味着人被数据所控制和塑造。今天,人们同时经历着数字化生存与数据化生存两种状态,这两者相互纠结,共同建构着数字自我。  相似文献   

13.
11月4日晚在北京世纪剧院举行 的《两代音乐神童的世纪对话──华人音乐大师与天才音乐儿童携手音乐会》,汇集了两代具备音乐天赋的神童。现在已经享誉国际乐坛的著名音乐演奏家王健、胡坤、许忠在舞台上重温童年时代的旧梦,并与屡次在国内外音乐比赛上获奖的当代音乐神童杨天娲、王羽佳和郭盛之进行音乐对话,观众从两代音乐神童的精湛技艺中感受到了他们一步步走向辉煌的成长经历。 享有国际盛誉的旅欧大提琴演奏家王健、小提琴演奏家胡坤、钢琴演奏家许忠是观众熟悉的音乐家。其中王健因与世界许多著名乐团的合作,又与著名钢琴家皮…  相似文献   

14.
进入数字时代,文学将如何发展?一方面,人们主张回归经典,还原阅读的本质;另一方面,数字文本、数字化阅读等数字化应用场景也在迅速拓宽。其中,融合文字、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功能的数字文本逐渐实现了对传统文本的替代和超越,使文学趋于数字化、虚拟化,并在数字空间中重构了作者、作品与读者等文学要素之间的关系,凸显出有别于传统文学的差异化特征。同时,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新技术塑造的交互式与沉浸式体验,创新了文学表达方式与研究范式,推动了新一轮文学变革。在媒介变革背景下,文学正在经历一场数字化转型,不断呈现新特征。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与交流》2004,(2):42-42,F003
1、“数”是发展的核心。“数”是指制造领域的数字化。它包括以设计为中心的数字制造、以控制为中心的数字制造和以管理为中心的数字制造。对数字化制造设备而言,其控制参数均为数字化信号;对数字化制造企业而言,各种信息(如图形、数据、知识、技能等)均以数字形式通过网络在企业内传递。  相似文献   

16.
数字人文是由人文学科与信息、数据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等交融而成,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方向。数字人文人才培养将是人才强国、教育强国、文化强国、科技强国、数字中国建设五大强国战略的共聚点。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科学教育的大局下,数字时代的现代化建设亟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依相成、相得益彰。为此,建议从加快构建系统性的数字人文发展的顶层设计、深化新文科学科交叉融合与数字化改造、扎实推进数字人文学科多维度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等三个方面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17.
<正>城市更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又是当今城市更新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同时也是支持城市更新的有力手段和工具。城市更新中如何能有效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也需要包括数字化在内的足够方法和工具支撑。一、数字孪生: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技术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数字时代必然的发展趋势,数字孪生技术也顺理成章成了实现数字转型的核心技术。数字孪生,即为对象在虚拟世界构建一个同模样的对照物,通过融入数据—信息—知识—智慧(DIKW)分层,可借助信息处理技术,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18.
数字技术的赋能有利于助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在新公共管理理论遭到普遍批判与数字治理兴起的背景下,整体智治理论是对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可以作为智能化时代公共法律服务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模型与治理框架。以杭州市滨江区“一码解纠纷”为例,公共法律服务呈现出规则代码化、场景虚拟化、决策建模化、效果精准化等特点,其数字化转型的内在机理是组织形态、运行模式、数字技术、价值理念与法治保障等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公共法律服务数字化尽管蕴含着强大的治理效能,但也面临着信息孤岛的负面效应、政企合作机制的不完善、技术平台的局限性、“数字鸿沟”现象、数字制度规范缺位等问题,需要结合整体智治理论,构建起整体型、合作型、智能型、回应型与法治型兼具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与音乐相遇     
“我们试图在这里言说音乐,但是突然发现我们恰恰是在被音乐言说着──于是,就在此时此刻,我们和她相遇了。”──黑缪音乐网站  相似文献   

20.
成和 《现代人事》2003,(10):40-40
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孔子就有很高的音乐修养,史书记载他听音乐后,如痴如迷,并把音乐作为对弟子的教育内容之一,还把“乐”与“礼”并提,强调“以乐治天下”。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在还不懂得歌词意思的幼年时代,就会唱许多优美动人的歌曲了。他说:“我听了音乐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