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生态伦理观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穆西安 《学习论坛》2005,21(5):47-49
促进可持续发展需要确立生态伦理道德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有三个重要方面,即生态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消费观。生态观是实现人类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泉,生态价值观是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生态资源的价值基础,生态消费观是维护生态和保持生态平衡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云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社会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发展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是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价值观。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在各民族的文化现象中,有的是直接出于保护民族社区或者聚居环境的目的,对维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起到了积极作用,体现出各民族特有的生态文化观,为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人类生存环境极为重要的保证。四川省各级政府对水资源的保护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水污染形势严峻,必须采取措施,保护水环境,建设生态四川、和谐四川。  相似文献   

4.
论生态产品     
《探索》2014,(3)
生态产品分为两类,一是纯自然要素构成的,二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后形成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第二类生态产品凝聚着人类的劳动,具有产品的特性。从需求角度分析,优质的生态产品为人类正常生活必不可少,但大部分产品具有地域性、难以计量分割和无形化等特性,不可能与一般的物质商品那样进行市场买卖。生态产品与人类的基本价值关系是对特殊的关系,人类必须尊重生态自然规律的要求,来维系和平衡这对关系。当前要重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科学地选择生态产品生产的路径,全面推动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确定国家生态建设与保护的红线,通过深化改革使生态建设获得红利。  相似文献   

5.
盐城海盐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就是指为保护海盐文化遗产及其赖以存在的环境而划定的一定实验区域。建立省级盐城海盐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将盐城海盐文化遗产与其依存的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对维护海盐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更好地延续盐城文脉,传承发展海盐文化,打造盐城城市文化品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一、建立海盐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美丽盐城提供精神文化动力建立海盐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进一步提高海盐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性的需要。建立海盐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相似文献   

6.
当前,生态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生态问题正在演变成为当代世界和人类社会的中心问题。加强生态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正在成为当今世界的共识。通过加强生态建设构建生态文明,是当今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非传统模式的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发展道路的本质与核心。人类社会正在步入生态文明时代,构建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与基础,是当代社会的重要发展趋势。一、生态文明与生态中心论生态文明中的“生态”是人与自然之间高效和谐的生态关系的简称,是…  相似文献   

7.
生态价值同生态评价作为生态哲学范畴的基本问题,是不可分割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理清生态的价值论基础,有利于明确作为生态要素的人和作为人与自然中介的生态的根本关系。事实上,探讨主体人类同生态环境客体价值关系的根本目的是人类价值的更好实现。以生态价值主导生态评价在预测人类的生态实践行为,保持人类生态位,实现生态系统平衡的同时,有利于弥补生态维度缺失,帮助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局,促进生态文明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的环境建设是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建设适合于人类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加强生态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固态环境污染的防治、非固态环境污染的防治等四个方面分析和阐述生态文明的环境建设策略,从而推进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9.
从海洋生态法上看,海南在珊瑚礁湿地立法保护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我们可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生态平衡维护的生态立法理念指导下,借鉴保护珊瑚礁的立法举措,采取有针对性的地方立法,完善海南珊瑚礁湿地生态保护立法。  相似文献   

10.
刘沛兵 《实践》2006,(10):32-33
生态环境是人类繁衍生息的物质载体,是生产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是实现农牧业生产发展和农牧民生活宽裕的必要保障,也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农村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今天,我们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为农牧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牧区的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5,(6)
<正>文化作为一种资源,人们利用它创造和延续对自然的特定适应方式,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文化多样性历练了人类千百年的智慧,体现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机制,并实现着独特发展。文化多样性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知识、文化生态观在当今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为例分析文化中的生态。  相似文献   

12.
人类中心主义作为生态伦理学的一个重要主张,不同于"人是宇宙中心"的古代人类中心说,也不同于"人定胜天"的近代人类中心说,而是以人类整体利益为核心,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人类中心说。人类中心主义不是非人类中心主义者所认为的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也不是生态正义的反对者,现代人类社会的生态危机反而是人们没有正确践行人类中心主义的结果。人类中心主义不仅是人类保护自然环境的理论基础和强大动力,也是生态正义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环境生态问题与经济体制改革刘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维护生态平衡,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发展战略问题。对于拥有十亿人口的中国来说,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资源、环境、生态都带来了无比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在发展中处理好人类的代际关系,或者说,“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人类发展的“代际平衡”。但是,从中国近30年发展的实际看,由于种种原因,决定中国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政府能否做到发展的“届际平衡”。  相似文献   

15.
<正>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强调:绿色是青海的底色,是最靓的幸福色。要坚定生态自信、增强生态自觉、实现生态自强,坚定不移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维护中华民族生态安全做出更大贡献。为此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精神,高度认识青海生态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建设生态大省、生态强省。青海的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三江源""中华水塔",维护好生态  相似文献   

16.
政府在应对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货物进口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动植物生命及健康、阻止欺诈、保护环境、保护产品质量为目的而采取的种种技术性限制措施。表面上看,它包括技术性法规和标准、产品检验的合格评定程序这些属于技术范畴的规定,但实质上,它是发达国家依托自身强大的科技资源  相似文献   

17.
"唯科学论"与"唯生态论"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自然理念。埃伦费尔德对"唯科学论"的"力量假设"和"人类自我中心主义假设"的证伪以及在此理论批判基础上提出的自然保护方案,虽然不能完全归结为"唯生态论"的,但其"埃伦费尔德定律"和对"人类自我中心主义"的全盘否定以及苍白无力的生活哲学,却总使这一自然保护方案流露出浓厚的生态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8.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构成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两个基本关系.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有其自身平衡的规律,所以发展经济不能突破生态阈限.我们要充分认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深刻理解保护环境、倡导低碳生活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的选择,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和谐共进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0.
差异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它充斥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中,而人类的生存本质则在人与自然的差异中得以确认。人是自然排斥力、类排斥力和类聚力的统一,三者的平衡是类维系发展的基础。如果人与自然的差异加大。即人对自然的排斥力膨胀,类的生存便会受到威胁,那么,作为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良知便由此而生,它对人的自然排斥力的合理压制,本身就是对类发展的良性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