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超市     
《工友》2013,(9):42-43
人社部:劳务派遣同工同酬不包括福利和社保人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日前明确表示,虽然劳务派遣职工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但同工同酬不包括福利和社会保险。8月29日,该负责人做客中智外企服务分公司关于《劳务派遣若干规定》重点条款解读沙龙,该负责人表示,人社部今年8月开始就《劳务派遣若干规定》公开征求意见,规定称,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不少国家在促进男女就业平等、保护女性经济权利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但经济全球化也给女性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带来新的挑战。 一、从立法入手,赋予女性平等的就业权利 目前已有一套国际标准,规定男女应平等获得就业机会,消除职业隔离,禁止性骚扰,同工同酬,受到虐待的妇女能得到赔偿。 一些国家通过立法,保护妇女平等的就业权利。日本 1997年修订《平等就业机会法》、《育儿假和照顾家庭假法》,禁止雇主在征聘、雇用、派任和升级方面歧视妇女,同时废除对18岁以上妇女在加班、节假日工作或夜班方…  相似文献   

3.
论农民工权利意识的发展轨迹及其社会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30年,农民工权利意识的发展轨迹清晰可见:从冲破城乡阻隔进城务工到追求个人发展;从进城务工遭受就业歧视到强烈要求同工同酬;从"仅仅在经济上被接纳"到"在政治上受到尊重";而且,农民工权利意识的代际差异十分明显.农民工权利意识的发展演进,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体现,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挑战,需要劳动关系三方和全社会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法》虽然规定了劳务派遣工有同工同酬的权利,但现实生活中同工不同酬是不争的事实,不仅表现在基本工资、加班加点工资、奖金、各类津贴和补贴等显性利益分配方面,还表现在劳动安全保障费、教育培训费、社会保险费等隐性利益分配方面。破解劳务派遣工同工不同酬难题,最关键的是要从源头上根治,在立法上确保劳务派遣工同工同酬,同时还要多措并举。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另一方面,需要劳动者提高维权意识,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相似文献   

5.
白天亮 《工友》2013,(4):17-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经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将于201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修正案将第六十三条修改为:"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第六十六条修改为:"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  相似文献   

6.
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是劳动者的一项权利,即"劳动报酬权"。保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是保护被派遣劳动者权利的重要方面。无论用工单位是否向派遣单位支付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派遣单位都负有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义务。被派遣劳动者不能按时足额领取劳动报酬,有权向派遣单位主张劳动报酬权。被派遣劳动者的同工同酬权利是劳动者平等权利具体体现的一种形式。应当如何向没有提供正常劳动的被派遣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需要法律给予明确。  相似文献   

7.
宗媛 《工友》2013,(11):8-10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进行了专章规定,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享有同工同酬的权利,今年7月1日,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又将劳务派遣的"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予以明确。近期,《劳务派遣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接二连三的政策"组合拳"让"同工同酬"成为了热门词汇,也让广大劳务派遣工(本文为了行为方便,部分地方对劳务派遣工用"临时工"一词)看到了摆脱"二等待遇"的曙光。  相似文献   

8.
微观点     
《时代风采》2013,(14):8-9
出发点虽好,但实施细则呢?落实“同工同酬”开弓没有回头箭  相似文献   

9.
黄乐平 《工友》2013,(11):12-12
据报道,人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在对"同工同酬"进行解读时曾表示,一家央企集团算账称,其当年全行业利润是300多亿元,如把其劳务派遣职工都实行完全意义上的同工同酬,保险和福利就会吃掉近260亿元的"利润"。而这样一笔账,似乎也为人们揭示了实现"同工同酬同福利"的阻力何在。从立法层面来说,人社部有关负责人关于"同工同酬不包括福利和社会保险"的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谭立独 《工友》2008,(9):10-14
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单位对于从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劳动且取得相同劳动业绩的劳动者,支付同等的劳动报酬。由此可以看出,同工同酬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相同;二是在相同的工作岗位上付出了与别人同样的劳动工作量;三是同样的工作量取得了相同的报酬。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劳务派遣应同工同酬。但是,法律上已经消失而现实中依然存在的"正式工"与"临时工"之分,让"临时工"同工同酬的愿望遥不可及。  相似文献   

11.
于之俊 《工友》2009,(6):35-35
案例回放:这是潜江市地税某分局聂光淑给本刊的一封来信:我朋友在一家银行工作,属全民所有制合同制职工。工作二十多年自己虽然是单位骨干,但却不能与本单位同期、同岗位、同工种的“正式工”同酬,工资待遇相差近一半。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缴费基数也相差甚远,就连相关福利都是减半发放。在此期间,我朋友曾多次找过单位领导和有关部门,无果。申请劳动仲裁,请求同工同酬,仲裁委不予支持。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请问:同工同酬的司法解释究竟是怎样界定的?  相似文献   

12.
《时代风采》2010,(12):25-26
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起草修订的《工资条例》将在年内出台,全社会呼唤已久的工资协商制度、同工同酬等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条款将被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13.
陈方 《时代风采》2010,(12):1-1
据悉,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起草修订的《工资条例》将在年内出台,全社会呼唤已久的工资协商制度、同工同酬等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条款将被纳入其中;近日,全国总工会也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突出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提高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劳动报酬。  相似文献   

14.
李芳 《时代风采》2014,(11):24-25
同工同酬让劳务派遣用工成本上升,企业无法再通过此途径节约成本。此外,企业还需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管理费,即人们通常说的中介费。这样计算下来。劳务派遣成本比直接招聘员工还高,企业自然就不会再选择这一方式。  相似文献   

15.
大视野     
《时代风采》2010,(15):8-9
收入倍增何时不再成空 一直在聚光灯下若隐若现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至今仍未露出真容。据称,冻结垄断企业工资、实现同工同酬、竞争性行业一线员工工资5年倍增,是最敏感的纠结点。(7月20日《财经国家周刊》)  相似文献   

16.
莲紫 《重庆工运》2009,(9):29-29
据报载,近两年来,重庆能源集团南桐矿业公司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民工与全民工在经济上同工同酬,政治上重视培养,工作上支持帮助,生活上关心体贴的激励优惠政策。他们打破论资排辈及身份限制的格局,坚持“不拘一格选贤能,谁是将才谁带兵”的用人唯贤原则,积极从农民工中发现、  相似文献   

17.
姜明 《工友》2011,(11):40-41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工商局日前联合发布《天津市劳务派遣管理办法》,从10月起,该市对全市劳务派遣(包括人才派遣)行为统一进行监管,对劳务派遣实行行业准入登记备案制度、派遣工与正式工同工同酬同福利制度等“四备案、三相同、二统一”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8.
应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编辑同志:我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农民合同制工人。生产中,我们农工与其他合同制工人从事相同的工种的工作,但劳动报酬却低于他们。如加班费、年终奖金分配没有份,工时计价也不相同。请问,企业的行为是否违反《劳动法》?我们应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骨干力量,要在劳务派遣工入会工作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一、制约劳务派遣工入会的主要因素 一是工资不足或成本紧张。有的企业领导担心若要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同工同酬,确保他们的福利待遇,工资和费用必然增加,将直接影响到正式工的利益,增大企业的经营压力。有的工会主席对劳务派遣工加入工会后,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感到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20.
《工友》2010,(2):44-45
《工友》编辑部: 我公司于2002年聘用了2名司机,用工合同明确约定了工资标准,但没有约定合同期限。近期,公司全员续签劳动合同时,聘用人员称用工合同仍在有效期内,只能变更。如确须续签,原合同没有约定合同期限应视为无固定期限,续订合同就应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要求补齐与其他同工种员工工资的差额,实行同工同酬。请问:1.是否必须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