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战争中后期,蒋介石为同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先后组成了20多个重兵集团。其中,廖耀湘兵团、邱清泉兵团和黄维兵团,全部美式装备,实力较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有五支战斗力较强的部队,号称“五大主力”,即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十八军(整编十一师)、七十四军(整编七十四师)。其中,新一军、新六军编入廖耀湘兵团,第五军和第七十四军编入邱清泉兵团,第十八军编入黄维兵团。在国共两军战略决战的关键时刻,这三大“王牌兵团”先后被投入东北和华东战场,并被蒋介石寄予厚望。然而,令蒋介石大失所望的是,在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中,这三大“…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说:“我已经打电报给中央报告,做了初步检讨,请求处分。” 周恩来告诉熊向晖:毛主席讲过,你顶几个师。一下子撤走几个师,我下不了这个决心。 去美国前,熊向晖和谌筱华举行了盛大婚礼,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为他们证婚。 蒋介石的作战命令还没有下到军长,毛泽东就先看到了。  相似文献   

3.
进军,再进军     
正继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南京、上海、武汉等一批大城市相继解放,此时国民党手中的兵力仅剩150余万。不甘灭亡的蒋介石准备以华南的白崇禧集团和西南的胡宗南集团为骨干,建立陆上和海上基地,负隅顽抗。他将白崇禧集团和粤系余汉谋部队部署在华南地区,组织  相似文献   

4.
1946年春,国民党滇军第60军之184师被蒋介石以“接收主权”之名骗来东北。该师官兵亲眼看到了在沦亡十四载的东北焦土上,内战烽火又起,使其对蒋介石漠视和平民主、扩大内战、用美式装备残杀无辜同胞之举悲愤填膺;加之在战斗中与我军接触,又深蒙我党我军以和平民主之大义相  相似文献   

5.
在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中,十万大军排成八百里的长蛇阵,由北向南,长驱直入,对红军分进合击。 在这个八百里长蛇阵的敌军中,处在中路的是张辉瓒第十八师。这个师和谭道源第五十师是南昌行营主任、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的嫡系部队,又是这次“围剿”红军的主力军。张辉瓒初任第一纵队司令,后来鲁涤平又授意他为前敌指挥。  相似文献   

6.
成立少共国际师,周恩来力荐萧华出任师政委 蒋介石在第四次“围剿”中央苏区失败后,又调兵遣将,积极部署第五次“围剿”。为了保卫革命根据地,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参军参战的热情,发挥青少年在革命战争中的突出作用,经周恩来提议,总政治部向少共中央局提出成立“少共国际师”的建议。少共中央局于  相似文献   

7.
闽中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交通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4年初,十九路军同蒋介石的军队在这里进行一场规模大、兵力多的激烈决战,成为福建军事史上一场罕见的两军对抗战。 1933年秋,十九路军在福建揭竿反蒋,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对蒋介石及其国民党政府造成巨大威胁。于是,蒋介石暂停对中央红军根据地的“围剿”,亲自挂帅,就任“讨贼军”总司令,调动陆海空三军共11个师15万兵力进攻福建,企图一举消灭十九路军,摧毁人民革命政府。蒋介石还暗地派人在闽南和闽中一带招抚原被十九路军惩治过的省防军第一旅陈国辉和第三旅何  相似文献   

8.
报刊文摘     
元帅·诗人·外交家——陈毅元帅往事剪影 “南方的游击战在红军长征之初牵制了蒋介石的兵力,使我军主力部队得以大踏步地前进。”我军军史指出游击战的功勋首屈一指当数陈毅元帅。 陈毅率领一支人马,在以油山为中心的赣粤边与蒋介石的正规军和保安队周旋激烈地层开了“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敌司令官余汉谋狂言:“要在三个月内消灭游击队。”而陈毅却运用“捉迷藏”、干部群众化和毛泽东倡导的“叫化子打狗靠面墙”等战略战术整整坚持了三年,反而扩大了红军的影响。 三年,陈毅是多么思念党中央和毛泽东啊!“长夜无灯凝望眼”他只得以诗言思。陈毅曾把毛泽东抄给他的《西扛月·井岗山》、《如梦令·元旦》等诗词珍藏身边,时时吟诵,但都十分可惜的在游击战中几次遇险而无法保存,散失了。 毛泽东对陈毅的诗非常赞赏,还有“你会写自由诗”的好印象。陈毅对毛泽东也非常崇拜,1960年春的休假期间,他还将毛泽东的37首诗词工工整整地抄  相似文献   

9.
蒋介石集团即强行公布“裁军条例”,取消地方政治分会,以排除异己,建立其独裁统治。方振武因非嫡系,因而亦属编裁之列。方振武原属冯玉祥国民军第五军,在北进讨奉之战中编为蒋介石的第一集团军第四军团,他率领第41师(师长鲍刚)第34师(师长阮玄武)骑兵旅等与其他军配合,先后攻克巨野、泰安、济南等处。奉军退出北平,  相似文献   

10.
1937年10月初,中共闽赣省委与国民党江西省地方当局,在福建省光泽县寨里镇大洲村举行谈判,达成了合作抗日协议,促成了闽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当时,部署在闽北游击区的国民党军队有第75师、76师、3师和独立第6旅,此外还有第80师、16师、63师、52师的部分及福建、江西的保安队,兵力达10余万。卢沟桥事变后,在全中国不断高涨的抗日呼声中,蒋介石才将“清剿”闽北红军游击队的国民党第3师、75师、76师撤出闽北。  相似文献   

11.
川陕苏区的“娃娃军队” 1934年10月,为了粉碎“川陕会剿”,红军开展了大规模的扩红运动.12月,川陕省委和红四方面军决定成立妇女独立师、少共国际先锋师,以配合红军作战,完成策应中央红军北上、西渡嘉陵江、冲破蒋介石“川陕会剿”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2.
周丽杰 《党建文汇》2006,(10):22-22
红军长征中的湘江战役是人民军队创建以来受创最重、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中央红军在进行湘江战役之前,连续突破国民党设置的三道封锁线。这使蒋介石对粤军和湘军的作战不力十分恼火,于是凭借所谓湘江“天堑”,筑构更坚固的第四道封锁线。在红军还未完全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时,蒋介石任命老牌反共分子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统领湘、粤、桂军和中央军,共26个整师、30余万兵力,全力“围歼”红军。  相似文献   

13.
西安事变是历史的正确选择,但它为什么在1936年12月12日突然爆发?六十多年来,很少有人提出确凿的史料证据。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由洛阳抵西安,准备在西安召开西北“剿共”军事会议,部署西北“剿共”事宜。南京国民政府的一批军政大员,如陈诚、蒋鼎文、卫立煌、陈调元、朱绍良等陆续到达西安。从6日起,蒋介石依次召见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及东北军、十七路军的师以上将领,而张学良、杨虎城并未在座,致使张、杨产生疑惧。12月9日,蒋介石写信给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密嘱《大公报》发表剥夺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兵权,由蒋鼎文取代的消息。蒋介石的密…  相似文献   

14.
1933年9月,经蒋介石一番精心布置,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形成了北、西、南三面庞大的堡垒体系网,只剩下东部和东北部一个大缺口。蒋介石为了隔断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之间红军的联系,乘我红军主力东、西分离之际,命令北路军第三路军第八纵队周浑元部三个师进攻黎川。  相似文献   

15.
洋人争夺记     
1933年8月,蒋介石在向中央苏区发动全面进攻的同时,在湘鄂赣边区集中了十几个师的兵力,对我红十六师进行了残酷的“围剿”。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红十六师师长高咏生(湖南平江人)决定跳出外线,以掌握战争的主动权。部队在高咏生的率领下,于12月8日上午,从江西上高逼近临江(今江西清江县)。此时城内敌军有不到200人的保警队。临江府是个古城,东涉袁江,北依湘赣铁路,离南昌很近。蒋介石做梦也没想到红十六师会打到那里去,因此毫无戒备。高咏生  相似文献   

16.
陈辉 《党史博览》2006,(6):47-51
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的前身为七十四军,1937年8月在武汉成立,1946年改编为整编七十四师。它是国民党“王牌军”中最耀眼的一颗战场“明星”。它有一系列的美称:“御林军”、“抗日铁军”、“虎贲”师,并荣获国民党军中最高奖励——“飞虎旗”。它经历过一系列的恶仗、硬仗、险仗: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南昌会战、上高会战等许多重大战役,战功卓著。它产生了众多的名将:国民党第一战区第三十六集团军司令俞济时、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师长张灵甫……遗憾的是,它最终被蒋介石推向了内战战场。此后,它便不再辉煌,溃不成军,最后兵败孟良崮。  相似文献   

17.
1989年《中共党史研究》第6期“补白”栏登了《一位营救周恩来“四·一二”脱险的国民党元老》一文,谈到了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时周恩来在上海是怎样脱险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许多党史著作与文章众说不一。现就所接触到的材料,将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作一介绍。 1927年4月12日凌晨,蒋介石以共进会流氓打头阵,周凤岐的二十六军武装相配合,突然发动政变。周凤岐调斯烈的第二师秘密包围了上海总工会机关和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湖州会馆和商务印书馆,企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说:我是在东北长大的.张学良说:“我知道,是老师张伯苓说的,我们是同师同年.西安事变前,周恩来曾与张学良作过一次会谈.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张学良将军在当时是一位复杂人物.他在中原大战中支持蒋介石,改旗易帜,一度是蒋介石十分器重的人物.他为了追求强国措施,还曾与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的女婿交友很深,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也有一定交往.张学良的所作所为,期望的是国家统一、民族兴旺.但是随着日本关东军的炮声,蒋介石“绝对不可抵抗”命令的下达,他一步步认清了蒋介石的庐山真面目.尤其是张学良依照蒋介石的命令率军“围剿”陕北红军连连受挫后,蒋介石一直不同意他恢复被歼灭的编制,使他逐步弄清了蒋介石排除异己的阴谋;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渍散,仍能打败装备精良的东北军,这不能不使张学良的脑子里产生很多疑团,并心生敬佩之情,因此他急于要弄清楚中国共产党“抗日反蒋”的方针底细.  相似文献   

19.
1993年10月,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等红色区域发动了第五次“围剿”。蒋介石调集150万装备精良的军队把苏区全面包围起来,实行封锁,尔后逐步收缩包围圈。另外,用12个师的兵力突进苏区内进行迷惑战……1934年,自恃有万无一失“铁桶计划”的蒋介石不可一世地宣称:“对消灭共产党,本人已有极大信心和把握,当在不出两月内见分晓。” 在这危急时刻,出席国民党高级军事绝密会议的国民党江西德安地区“剿共”司令兼专员莫雄,火急将情报通报给项与年、刘哑佛等地下党员,并将一整套足有2公斤重的绝密材料交给他们。  相似文献   

20.
天降大任,在枪林弹雨中为全军杀出一条血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刘亚楼任政委,陈光任师长的红一军团红二师作为红军的王牌主力师,被定为左前锋。另一支王牌部队红一师为右前锋。铁流二万五千里,红军要突破蒋介石大军的围追堵截,要在“死地”中求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