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綦常清 《党政论坛》2004,(10):11-13
綦常清的“论邓小平的发展观”一文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发展观的总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发展观的方向;“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发展观的根本目的;“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发展观的中心内容;“改革开放”是邓小平发展观的实现道路;“非均衡性”和“跨越式发展”是邓小平发展观的实现模式;“协调发展”和“顾全两个大局”是邓小平发展观的基本原则;“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发展观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范建明 《党政论坛》2009,(13):10-10
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量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出现,使发展理论的研究成为热门学科。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理论探索的深入,世界发展理论也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更新。到上世纪7、80年代以后,以经济“发展”观、“以人为中心”发展观、“综合”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代表,构成为在当今世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发展理论流派。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面奔小康进程中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强政策导向,有效发挥政府的组织管理作用。  相似文献   

4.
潘岳 《瞭望》2004,(34)
公众参与,指的是群众参与政府公共政策的权利。提倡公众参与,是中国发展观与执政观的伟大进步。世界环保事业的最初推动力量来自于公众,没有公众参与就没有环保事业。受传统的发展思路影响,地方政府要财政收入,企业要短期利润,官员要单纯的GDP增长  相似文献   

5.
《求知》2004,(3):22-23,27
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我们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重大创新。确立科学发展观,对于提高我们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实现“苦干五年争第一”,加快现代化津滨新城区建设至关重要,这既是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我们发展中遇到诸多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要做到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我们必须正确把握三个关系,继续破解五大难题。  相似文献   

6.
应当重视对中国外交的哲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外交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有许多问题需要从哲学上认真研究。这些问题包括中国外交的时代观、全球发展观、价值观、主体观、方法论、思维观、人权观和前进观等。作为泱泱大国,中国应当特别重视对外交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发展观是在总结中国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和分析国内外形势基础上提出来的,包括四个方面: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发展观的核心。 (2)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解决了发展的手段问题。 (3)把我国定位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并制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4)发展的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在学习邓小平发展观的同时,面对新形势还必须强化几种观念:综合发展观,资源环境意识,生态文明观。  相似文献   

8.
王鑫 《党政论坛》2012,(19):30-32
一、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特点各地政府在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实践中,对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越来越重视,在指标体系的价值取向、指标设计的重要依据、指标体系逻辑框架的没置、指标体系设计的技术方法等多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呈现出如下一些特征:1.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设计的价值导向趋于人本导向国家发展观的调整决定着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和指标设计的理念与价值导向必须是与时俱进的。第一代发展观把经济增长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考核指标,出现“泛经济化”现象;第二代发展观认识到社会发展不仅仅是实现经济的增长,社会结构也应在变革,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深奥的治国思想,“半部《论语》治天下“,更证实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既需要大量引进和利用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也需要挖掘自己的文化瑰宝。本文从行政的视角出发,探讨了《论语》中的治国思想,主要包括“齐之以礼”的政治观、“为政以德”的行政观、“举贤任能”的人才观和“正名”“立信”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在粤东骗税惊天大案被揭开的同时,另一个隐藏得更深的“盖子”——粤东部分基层组织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业绩观,而发生裂变甚至质变——也被揭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