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已进入法治时代,国人正普遍关注“沉默权”能否在我国确立。我国已加入WTO,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不断增多,法律上要与国际通行原则接轨,履行国际义务、遵守国际条约则是必然的。从履行国际义务、遵守国际条约的角度出发,实行沉默权亦是必然的。而沉默权作为公民的一种权利,用法制来保护民主权利是他们的心声,也是时代的召唤,社会的主旋。  相似文献   

2.
起源于西方,从罗马法发展而来的沉默权制度,是很多国家在刑事诉讼中,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应在全面认识沉默权价值蕴涵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参考外国有关沉默权的具体做法,真正吸收这一制度的合理内核,改变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倾向,确立我国的沉默权制度.这不仅有益于抑止刑讯逼供,消除警察暴力,确保刑事诉讼的公正进行,更是诉讼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和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论沉默权与如实供述义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实体真实与程序公正 ,公平与效率 ,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 ,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等矛盾冲突的价值观念入手 ,对我国实行沉默权的利与弊作了客观、深入的分析。并由此得出结论 ,目前 ,我国仍不应实行沉默权制度。当务之急是完善我国目前实行的如实供述义务制度  相似文献   

4.
沉默权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当前我国对沉默权界定的误区作了阐释 ,并指出沉默权立法之审慎性。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追求公平公正,力求达到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体到司法实践中就是建设和谐司法。沉默权制度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也是建设和谐司法的题中之意:本文对建立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刑讯逼供与沉默权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讯逼供是司法落后的主要标志之一 ,与我们倡导法治的时代格格不入 ,但刑讯逼供的产生有着极其复杂的根源 ,本文通过对刑讯逼供的成因分析 ,提出了在目前抑制刑讯逼供的有效手段是完善现行的法律制度 ,即在刑事诉讼中设立沉默权制度。这对于一个正在走向法治的国家而言 ,是一种必然而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追求公平公正,力求达到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体到司法实践中,就是要在司法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司法公正,诚信司法。和谐司法应该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司法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这是确定沉默权的大环境。我国应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借鉴西方先进的法制经验,采用有限制的沉默权。  相似文献   

8.
沉默权制度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这两种制度存在着冲突、矛盾。文章对两种制度的含义、价值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得出两种制度利弊相当的结论,进而提出在我国应建立相对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9.
和谐司法应该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和谐司法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这是确定沉默权的大环境。沉默权制度的本土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确立沉默权制度有利于维护程序公正,能够有效地遏制刑讯逼供,有利于节约司法成本。  相似文献   

10.
沉默权制度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这两种制度存在着冲突、矛盾。文章对这两种制度的含义,价值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得出两种制度利弊相当的结论,进而提出在我国应建立相对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11.
沉默权与无罪推定原则之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在证据理论上,沉默权(righttosilence)是与反对自我归罪证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沉默权又被称为反对自我归罪的特权(theprivilegeagainstselfincrimination)。根据美国学者的解释,沉默权的特定含义包括以下三项基本内容:一是被告人没有义务向追诉一方或法庭提供任何可能使自己陷入不利境地的陈述或其他证据,追诉一方不得采取任何非人道或有损被告人人格尊严的方法强迫其就某一案件事实作出供述或提供证据;二是被告人有权拒绝回答追诉官员的讯问,有权在讯问中始终保持沉默,司法警察、检查官、法官应及时告知被告人享有这一权利,并不得…  相似文献   

12.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供述义务,作为一种普遍性的法律规定,在现代刑事诉讼中遭遇到多种规则与制度的挤压,比较我国与英国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不同的实效和对之截然相反的价值评判.因此,笔者主张保留并改造我国的如实供述义务,将其特定化或个别化从而置于沉默权的前提之下.  相似文献   

13.
建立沉默权制度是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我国注重人治、社会本位和强调秩序的传统法律文化严重阻碍着这一制度的确立。因此 ,笔者认为 ,必须摒弃受这些传统法律文化影响而形成的落后观念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这一先进制度的确立。  相似文献   

14.
“你有权保持沉默,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将来都有可能成为呈堂证供。”这就是著名的“米兰达警告”。它所反映的法律原则和精神就是“沉默权”。1998年10月,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化荪代表中国政府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公约的第14条规定:凡受到刑事指控者“不被强迫作不利于他自己的证言或强迫承认犯罪”。这一条被认为是沉默权条款。在我国,国际条约是国家法律的渊源之一,在效力上适用国际法优于国内法的原则。1999年末国内某通讯社发布了一条有关“沉默权”的消息,内容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警语已退出武汉市警方的审讯室…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性政治实践经历了革命性实践、发展性实践的历史演进,已进入了当代中国治理性实践的时代方位。法治方式是当代中国治理实践的基本手段,法治文化是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时代特质。培育法治精神、建立法治体系、养成法治行为,代表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时代创新的三大维度。  相似文献   

16.
网络政治传播是一种全新的政治传播形态,它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并对当代中国政治过程产生了深刻影响。通过影响政府与民众的关系,网络政治传播改变了政府权力的运行模式,并在扩大人民民主权利、增强政府效能、塑造现代政治文化、推动以民主与法治为目标的政治改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鹏 《外交评论》2010,27(2):1-7
中美关系经历2010年初的博弈并转圜,下一步将走向更深刻的战略竞争还是长期战略稳定?本文从国际体系变迁和世界权势转移两个视角出发,总结分析了近期中美关系变异的新特点、美国对华战略判断的新变化,在此基础上对中美关系未来走势进行了探讨。与其说得出了具体结论,不如说提出了新的问题。因为中美关系的走向从来就是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刘世强 《外交评论》2011,28(5):99-116
国际权势变迁一直是世界历史演进的常态,权势结构的变迁不仅意味着大国之间的权力转移和兴衰更替,而且影响着国际秩序的瓦解和重构,甚至重新界定国际规范、交往准则。知识扩散与国家学习构成了国际权势变迁的基本动力。现代知识首先产生于西方,而后开始了不可避免的扩散过程。伴随着西方的军事扩张、商业交往和传教活动,各种先进技术、制度和理念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非西方世界正是通过长期学习这些现代知识积累起了相对强大的国家能力。二者结合共同造就了国际权势的根本性变迁,即西方统治的相对衰落和非西方世界的显著兴起。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政策经历了“请进来”、“接轨”和“走出去”三个阶段.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也随着三个阶段的接替演进而不断加剧.在当代世界,尤其是冷战后的世界体系中,中国对世界体系的政策受到了来自由欧美国家主导的国际权势分布、国际制度体系和跨国观念体系这三方面因素的挑战.由于国际关系中新的因素的出现,上述三个方面仍然可能成为中国政策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已经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在观念上进行变革,即要生成当代中国法治型政治文化。本文提出目前应着力通过树立法治理念和建构制度来生成当代中国法治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