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之所以因才而立,政之所以因才而治,业之所以因才而兴,最根本的就在于,人才比之常人更能干事创业,更善改革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创业人才与创新人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着力开发和培养创业创新人才,深入推进我省“两创”总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不缺人才,中国缺战略。”21世纪中国人才发展坚持什么战略方向,笔者从七个方面和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不缺人才,中国缺战略。”这是我近30年从事人才研究工作的一点体会。在这个认识框架下,笔者就中国人才在21世纪的战略走向,谈七个方面的战略思考,和大家一起讨论。  相似文献   

4.
熊春艳 《当代广西》2005,(10):17-18
建设人才小高地是我区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新做法。顾名思义,小高地,即不是大面积、全方位,而是小而精,小而优。虽然乍看起来不那么气势恢宏、雄伟高大,但是立竿见影、务实高效,以点促面,最终必将成“人才高地”之大气候。立足区情搭建“小高地”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建设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形成,我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5.
金松 《群众》2012,(6):69-70
近年来,南京市全力聚焦“人才第一资源、教育第一基础、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把“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和“制度先试、园区先行”作为关键举措,准备用五年时间把南京建设成为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并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人才特区。为此,南京推出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八大计划”,  相似文献   

6.
王海军 《现代人事》2001,(10):17-18
人才间的恶生竞争,是指人才间为了追求不正当利益而使用不正当的手段相互倾轧、排挤的竞争现象。正当竞争是经济发展的趋动力,也是激发人才潜力的必要机制,而人才间的恶性竞争则带有阻碍人才发展、损害单位利益的弊病。春秋战国时期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就是一个恶性竞争的典列,齐国三个位高才显的大臣为了争夺两个象征功劳的桃子终致三人命归黄泉。而《三国演义》中也正是由于吴、蜀两国君臣为荆州之利勾心斗角最终被魏国所破,致使鼎足之势瓦解。由人才间的恶性竞争而引致的沉重教训必须引起有关部门、领导及个人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过程中,加强对人才的德的调控与制约,将德的培养列为新时期人才建设的核心内容与重要目标,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恺 《现代领导》2007,(6):30-31
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关键靠人才。今年,我们将以“人才工作推进年”活动为抓手,着力推进人才工作“五大计划”,全面提升“党管人才”水平,增强率先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浙江人事》2009,(2):23-23
象山县在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方面实施“人才活力工程”,强势推进人才本土化。一是拓宽引才引智渠道。大力实行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开辟人才创业“绿色通道”,通过市场招聘、项目引才引智、引资引才等形式,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的协作与联系,采取项目合作、兼职、考察讲学、担任业务顾问等多种形式,吸引各类人才参与象山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有效的人才继任计划应是一项持续的人才战略,而不少企业却将其视为任命“救火队员”的备选方案。企业的人才继任计划,不仅需要识别关键人才,更重要的是借此形成人才梯队,支撑企业的发展战略。可惜,有些企业的人才继任计划尽管“看上去很美”,落实起来却经常“半路抛锚”。本期专题将从“问题”入手,在“流程”和“实践”中努力为企业找到破解之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江苏省丹阳市委组织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切实履行牵头抓总职能.着力为丹阳“两个率先”提供坚强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一、营造政策优势, 使各类人才进有入口留有保障通过认真制定落实人才政策,保障各类人才权益,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拴心留人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句老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话反映出人才流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同样还有一句老话“士为知己者死”,也反映出人才可以为“知己”奉献一切,那么国有企业如何才能做人才的“知己”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吴绍山  周士荣 《群众》2018,(24):45-46
社科人才是智库人才的重要源头和“蓄水池”。推动社科人才向智库人才转型,是夯实智库人才支撑、充实智库人才储备,实现“到2020年,造就一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才兼备、富于创新精神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队伍”的重要保障。社科人才参与智库研究的现状新型智库快速发展为社科人才提供了广阔的“思想转化渠道”和“知识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任何的社会活动都离不开人。“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资产,是独一无二的资源”。一个企业同另一个企业本质上的区别就在于人员的素质与品质的不同,所创造的绩效就不同。实践证明,人在企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企业的发展人是关键,人才管理亦是必然。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段时间,长三角地区省市间、城际间正在进行和将要进行的一系列“人才开发一体化”项目,以及为“打破地区行政壁垒”、“降低流动成本”所相继推出的一系列措施,对于长三角地区渴望“流动”的人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作为世界第六大经济圈,地域相连、经济相融、文化相近、人缘相亲的长三角地区正在成为拉动中国经济腾飞的火车头。在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打造一体化“人才圈”的现实促使政府部门终于走到一起,扛起“城市联盟”的大旗,共同拉开了“破冰行动”的帷幕。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黄岩区非公有制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塑料制品、模具、医药化工、机械电器、摩托车及汽摩配件、工艺品和食品罐头等七大支柱行业体系,上亿元企业75家,有“中国模具之乡”、“精细化工王国”、“中国工艺品之都”、“中国塑料日用品之都”、“中国模具产业升级示范基地”等美誉。同时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7.
人才是事业的支撑。2003年以来,针对全市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缺乏,受劣势区位限制,经济基础薄弱,政策倾向性支撑不足等因素制约引不来高端人才的实际情况,玉林市委组织部创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聚才思想,通过构建五大平台,打造“博士洼地”引进高层次人才,探索出一条极具玉林特色的“低成本、易操作、求实效”的人才引进新路子,目前,全市现有在职博士达24名,“编外博士”220名。  相似文献   

18.
晓费 《上海人大月刊》2004,(10):25-25,30
以党政机关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为主体.以制度体系建设、重点项目推进、服务平台构建为抓手。紧扣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上海将全面推行《上海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行动纲要》。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0,(10):F0003-F0003
近年来,太仓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人才资源结构的不断优化来引导和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全市人才总量的年增长率连续5年突破16%。截至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86618人,每万人拥有人才1858人,有5个人才(团队)人选省“双创引进计划”,4个人才(团队)人选“姑苏人才计划”。  相似文献   

20.
从人才战争到人才管理:美国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 20世纪90年代之前,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人才”的概念很少被提及,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才一词在各种文献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1997年时,麦肯锡公司针对企业界即将面临的高管人员短缺问题做了一项名为“人才战争”或“人才争夺战”(war for talent)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