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农地制度创新是现阶段中国农村问题的焦点之一。该文通过对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紧迫性和制度缺陷的分析,提出了创新的目标及基本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扩大了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和使用权限。与此同时,还逐步完善了国家对农民土地的征用办法和程序以及对农民的补偿安置办法。我国土地制度变革的总体特征是在政府主导下,农民积极参与推动,扩大了农民使用土地的自由度,增加了土地使用的灵活性。在新的土地制度变革过程中,应进一步确保农民对土地的产权、完善征地制度和规范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3.
目前,土地流转概念持续发酵,呈现多点开花、迅速扩散的格局。资本市场也对土地流转概念作出反应,9月以来,土地流转指数累计上涨23.37%,土地流转概念成为场内资金关注的焦点。以流转为核心的土地制度改革,之所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既与城镇化、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客观需求有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农地流转的政策法规的回顾和学术文献的梳理发现,针对农地流转的理论研究与政策法规的内容有其内在一致性。学术界主要从农地流转的内涵、现状、影响因素、动力机制、路径选择等角度对农地流转展开了丰富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丰富和推动了农地流转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促进全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序、平稳、和谐推进。当然,已有研究成果也存在着诸如针对农地流转的研究视角和内容需要进一步拓展;规范性研究的较多,而实证性研究的较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寓于中国改革开放整个过程之中。国家提出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是十分谨慎的,在农村实行土地流转也是逐步开展的。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不是偶然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论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注重经济政策的调整而忽视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 ,可能是我国农业不能长期稳定增长的症结所在。文章先提出一个产权分析框架 ,揭示产权的基本内涵、主要功能以及产权制度的变迁 ;然后用这一框架分析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具体特征 ;最后 ,提出农民拥有自由转让的土地产权与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不矛盾的 ;土地规模经营的实现只能建立在产权流转的基础之上 ,当前应努力为土地产权流转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10年来发表和出版的论文、报告和著作为基础,对城镇化背景下与之相关的土地问题进行集中探讨,将有关讨论分为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制度、土地制度的总体评价、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争议、土地征收制度的困局与破解、集体土地流转的逐步推进与其他重要问题等六大主题分别予以概述,试图梳理城镇化中土地问题的主要观点和建议,希望能为土地制度的改革完善和城镇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地制度改革与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竞争力提升密切相关。从单一经营主体到多元化经营主体竞争形成过程回放,正好证明中国农地制度改革变迁由强制性制度改革变迁向诱致性制度改革变迁转换,是促进农业经营主体竞争力提升的制度保障。新时代农地产权明晰、经营权被放活、有条件的农区渐进推行农地承包权退出、多级土地银行体系顺势建立等,这些都是多元农业经营主体得以存活且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作为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中国农村经济制度改革的原始起点和中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是目前与今后相当长一端时间内存在的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化农村土地制度安排中对农民土地财产权权益保护的结构性基础。但由于现行的有关农村土地制度中农民集体所有的产权安排存在着产权残缺等障碍,因此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围绕着土地剩余索取权的仍然存在严重争议,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仍然或多或少地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明确赋予农民土地财产权,并实现切实的立法和制度保护不能流于形式,如何既坚持土地国有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又切实有效地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权益,就成为农村土地制度安排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领域立法的进程的角度,肯定了经济立法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保驾护航作用,并且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立法中一些法律制度存在着立法内容不够完善、实施效果不甚理想和缺位现象亟待解决等三方面主要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而对企业组织管理法、市场管理法、宏观调控法、社会保障法的相关立法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范围内,行政法治化进程首先发轫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行政法治化观念、制度与实践,相比而言,我国的行政法治化进程起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现在仍处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阶段.本文以中国特色为视角,具体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法治化进程在缘起、理念、制度、执行以及进一步推进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特征,通过这些特征折射出的成功与不足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有益的经验,从而为推进行政法治化不断走向深入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而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评价有很大的争议:有的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有明显进步,有的则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没有什么的成绩。事实上,30多年来政治体制改革的各个阶段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正确看待30多年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认识政治体制改革所取得的进步及存在的不足,进而加以改善,以促进政治文明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经历了起步、发展到成熟三个重大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尚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法律体系的支撑、政府垄断信息、传统政治文化对其有不利影响等。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要从健全制度框架入手,打造专业化工作流程,塑造高素质专业队伍,建立新闻信息传递网络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15.
围绕我国农地制度改革问题,国内学术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基于对现有土地制度问题认识的角度不同,学术界对农地制度改革的思路有两种:一种是以所有制改革为主的改革思路。持这一思路的学者认为,现行农地集体所有制不是一个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土地制度。它既不能塑造出产权清晰、责权明确、行为合理,能够担负起土地保值增殖、合理利用的市场主体,又不能刺激投入、促进流转、提高效率,因此必须彻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教育评价机制的建设尚不完善,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或者实效甚微。当前在官本位文化影响下高等院校教育评价机制呈现出格式化、单一化的现状,只有完善的教育评价机制才能正确引领教育改革的方向,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实现教育者潜在性的最大化。在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推进的当前,更需要我们加快评价机制的完善以助力于社会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高等学校人事政策和相关法规,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职称评审、编制管理、岗位设置、考核评价、薪酬制定、教师任用六个方面,对高校人事政策进行分类纵向梳理,展现其各自演变过程及内在联系,并对改革方向和改革路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我国外交进入了最有意义的转变期,在形势判断、外交重点、外交战略、外交原则、外交对象、外交风格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调整,从而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反垄断执法体系是反垄断法实施的组织保证,而我国现行<反垄断法>所确立的反垄断执法体系在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基于我国反垄断工作的实际需要和世界反垄断法治发展的共同趋势,应当进一步加强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职能,并设置统一的反垄断执法机构.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国法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回顾30年来我国法理学的发展历程,总结30年来我国法理学的成就和内在的若干局限,旨在展望新世纪法理学的发展,法理学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我国法理学在新的世纪正面临着多元化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