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协商论坛》2011,(11):28-30
今年10月15日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战略上对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行了研究部署,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成为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纲领性文件,10月初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对河南的战略定位之一就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将河南打造成文化创新发展区。  相似文献   

2.
<正>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正式颁布,标志着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被列为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之一。这是全国区域经济规划中第一次对文化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和定位,是国家赋予河南文化发展的战略任务。只有立足实际,面向未来,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才能切实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研究的加强和深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内涵什么是华夏历史文明?有学者认为:华夏历史  相似文献   

3.
杨佩 《协商论坛》2014,(5):10-14
中原崛起,文化先行.近年来,河南以建设文化强省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文化产业发展是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任务,如何促使河南的文化产业发展站在全局和未来的高度,始终用发展的眼光、全新的视野、创新的思维、科学的方式,与经济社会同步前进,成为政协委员们履职建言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中原经济区规划”是迄今国家已批复的规划覆盖面最大的一个国家级区域规划,它以河南为主体,不仅是建设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重要区域.《规划》提出,挖掘中原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升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影响力;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的商人在中原地区长期从事商贸文化活动,创造出了丰富的商贸文化。作为华夏文化、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原商贸文化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建设与中原文化产业发展的今天,有着极为重要的传承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贯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2月10日下午,河南省政协与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在郑州举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座谈会。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顾问罗豪才,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会长陈云林等出席会议。来自两岸诸多从事历史和文化研究的知名学者参加座谈。省政协主席叶冬松出席会议并致辞。会上,大家围绕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发展定位、建设思路、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等重要问题作了精彩发言,进行了理论研讨、思想碰撞和成果交流,为我们进一步拓展加快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思路、做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和创新两篇文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现将各位专家学者发言摘要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中原经济区建立,对传承中原文明、中原文化,发展中原文化创意产业带了历史机遇。河南文化创意产业有了相当的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但是也存在比重偏低,产业重复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大企业带动效果不明显,融资困难等问题。发展河南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策略为,打出中原品牌,实施创新驱动,培养创意人才,创建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和品牌。  相似文献   

8.
施琅 《两岸关系》2014,(5):38-39
<正>河南古称中原,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核心发祥地,华夏历史文化的中心。自古以来,河南人才济济,相继诞生了老子、墨子、庄子、商鞅、苏秦、韩非、杜甫等历史名人,有中华始祖之称的黄帝轩辕氏也是在这里出生。为宣传中原宗教文化、宣传美丽中原、富强中原,河南省台办于4月初在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期间,举办了"探寻中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两岸记者联合采访中原宗教文化活动,邀请了台湾和大陆有关媒体对中原宗教文化、河南经济  相似文献   

9.
虽是隆冬季节,但中原大地上却是风和日丽,到处弥漫着温暖而令人欢欣鼓舞的气息。2011年12月12日~15日,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要求,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组织驻豫全国人大代表,分成五个组,围绕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重大项目建设、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问题到全省10个省辖市进行视察。省人大常委  相似文献   

10.
陈康 《传承》2014,(1):113-115
关于名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确切定义,学术界尚未见到讨论和定论,形成了文化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以河南名人文化为切入点,探讨河南名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提出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如何处理好河南名人文化传承与创新辩证关系总体思路(顶层设计)的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河南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河南要建成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除了人口大省、粮食大省、文化大省的标签之外,河南还要成为凸显厚重历史和文化优势的旅游大省。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主动融入、自我加压、勇于担当,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把旅游业真正培育成为新的重要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12.
在打造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新形势下,研究全省各市州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进一步推进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的路径,推动完善相应的政策平台、投融资平台、人才平台等方面保障,有助于在文化大省建设上迈出更大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羊守森 《传承》2012,(16):50-51
河南高校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功能可以概括为解放思想的"先导队",各级政府科学决策的"智囊团";各类人才聚集的"集散地",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的"摇篮";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和谐稳定的"预警器";科技创新的"引擎器",文化传承创新的"基地"。河南高校应牢牢把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机遇,不断增强办学实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中原大地上。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河南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座富矿。深入研究中原文化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河南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更好地服务于实现中原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6月23日举行的省政协九届十二次常委会议上,省政协各专委会、省各民主党派、省辖市政协代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围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精品,保护名人故居,发挥中原文化优势,深化河洛文化研究等问题,畅所欲言,为建设文化强省支招建言。  相似文献   

15.
李续禄 《人大建设》2011,(12):28-29
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已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务院对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提出了指导意见,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十大战略支撑之一。《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生态文明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中原经济区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支撑中部。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并推动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彻底解决河南“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难题的大思路,是解决河南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等深层次矛盾的根本出路,是实现中原崛起、中部崛起的最佳平台,是统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战略,更是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呼唤。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协商论坛》2012,(2):1-1
文化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强大推动力量。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河南大力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指示,充分发挥中原文化兼容并蓄、刚柔相济、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优势,建设和谐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形成优势彰显、充满活力、全面繁荣的文化发展新局面,全面提升中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1.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构建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2月12日~15日,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统一安排,经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省人大常委会专门组织驻豫的1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围绕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重大项目建设、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问题进行了集中视察。如此大规模地组织驻豫全国人大代表参加集中视察活动,这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既是人类的珍贵遗产,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文化发展战略强调的是一种全球社会伦理.注重人与人之间、身与心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关系。以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为例,分析其在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开展的相关工作,以及其显著而成效的有益经验,对于传承历史文化、拓展历史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具有普遍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山西文化转型跨越发展的路子如何走,如何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新的发展优势?怎样发挥文化的支点作用,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近年来,山西实施“五大战略”,落实“五个新进展”要求,充分发挥大作品展现、大集团运作、大景点支撑、大服务引领、大会展集聚的带动功能,力争在文化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精品创作、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及新型文化产业业态培育方面有新进展,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