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拉圭市场     
巴拉圭市场陈太荣一、概况巴拉圭共和国(LAREPUBLICADELPARAGUAY)位于南美洲中部,是个内陆国家,与巴西、阿根廷、玻利维亚接壤。国土面积为40.6752万平方公里,人口为412万(1992年),其中西班牙人与土著印第安瓜拉尼人混血种人...  相似文献   

2.
巴拉圭的东方市与南方共同市场陈太荣,刘正勤始建于1957年的巴拉圭边境城市东方市位于巴拉圭与阿根廷和巴西交界处,与巴西一侧的伊瓜苏市仅一桥之隔,它原是一个边陲小镇,1989年以前曾被命名为斯特罗斯纳市。近年来,这座城市因商业迅速发展而成为巴拉圭的第二...  相似文献   

3.
巴拉圭是南美洲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战后以来,跨国公司接踵而至,到1980年外国公司在巴拉圭的投资净额达十二亿三千六百万美元。这对巴拉圭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但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却几乎全部流进了跨国公司和本国大地主、大资本家的腰包。  相似文献   

4.
1999年3月,巴拉圭爆发了一场政治危机。这场危机在巴拉圭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对外关系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政治危机的爆发3月23日,巴拉圭副总统兼红党(又称“全国共和联盟”)主席阿加尼亚被暗杀,举国上下为之震惊。巴拉圭政府立即宣布全国处于紧急...  相似文献   

5.
1989年2月2日,巴拉圭第一军司令安德烈斯·罗德里格斯将军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持续统治这个南美内陆小国达35年之久的斯特罗斯纳军事独裁政权,罗德里格斯就任巴拉圭临时总统。3月5日,斯特罗斯纳流亡巴西。他的出走宣告“斯特罗斯纳时代”的结束,巴拉圭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月2日的政变,实际上是巴拉圭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场提前进行的争夺总统继承权的斗争。它的直接导火线是,一周前,斯特罗斯纳责令罗德里格斯退役,并改任为国防部长,从而剥夺了罗德里格斯多年来一直担任的第一军军长的实权,为其子继承总统职位清除障碍。这  相似文献   

6.
巴西小门德斯公司始建于1953年。这个鲜为人知的公司发展较快,近年来,名声大震,目前已跨入巴西二十家最大私人资本企业的行列,成为巴西最大的五大建筑公司之一,在全世界二百五十家最大的承包公司中居第五十三位。在巴西以这家建筑公司为首,组成了一个有二十四家公司和企业参加的小门德斯财团。它拥有职工四万多人,它的办事处分布在巴西十一个省和市。此外,该公司在美国、西班牙、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伊拉克、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葡萄牙、瑞士、阿尔及利亚、埃及、哥伦比  相似文献   

7.
2012年6月22日,巴拉圭总统卢戈遭议会弹劾被迫下野.南方共同市场宣布中止巴拉圭的南共市成员国资格.6月29日,南共市正式批准委内瑞拉为其正式成员国.巴拉圭政局突变为南共市的扩大提供了机会.然而,这并非预设的阴谋,因为南共市其他3个成员国作出了中止巴拉圭成员国资格的决定所依据的并非临时制定的规则,而是南共市一体化以来逐渐明晰的民主化条款——1998年签署的《乌斯怀亚议定书》.而委内瑞拉加入南共市的艰难历程也是因巴西和巴拉圭右翼议员在质疑其民主性.民主化已成为当前拉美国家参与一体化的基本条件,美洲国家组织和南共市都为我们提供了类似案例.当前,一体化是拉美各国追求的目标,但需要注意的是,实行完全有效的民主体制已成为加入一体化的先决条件,这个特点越来越明显,已成为研究一体化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举世闻名的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西与巴拉圭之间的界河——巴拉那河上,该水电站的建设始于1975年,耗时16年完工,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大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由巴西与巴拉圭两国共建、共享、共管,为两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水电站建设本身带动了两国尤其是巴拉圭的经济发展;电力生产能够满足巴拉圭绝大部分用电需求和巴西20%以上的用电需求;水电站兼具防洪、航运、灌溉、渔业、旅游及生态改善等综合效益,促进了附近地区新兴城市的发展和两国科技能力的提升。伊泰普水电站之所以能够成功建成并发挥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主要在于两国能够捐弃历史积怨,直面现实与未来;在开发协议中规定了平等互利的条款;在水电站建设初期和投入运营之后,两国领导人都能够妥善处理双边争议,不断化解矛盾和危机。同时,伊泰普建设者热心传播技术和经验,帮助中国三峡工程的建设。伊泰普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行中体现出积极的国际合作精神,非常值得后人学习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科洛尔当选巴西新任总统后,对邻国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进行了1天闪电式访问,接着又不顾旅途疲劳,出访美国、日本、苏联、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葡萄牙和西班牙9国,展开了一场新的外交攻势。科洛尔出访西方发达国家的目的在于重新树立巴西的形象,改变西方对巴西的偏见,表明巴西将积极发展同西方发达同家政治、经济、贸易关系的决心,希望得到发达国家谅解和支持。巴西新政府的外交政策正在发生某些微妙的转变,即由前政府的与西方发达国家保持  相似文献   

10.
阿根廷市场     
一、概况阿根廷共和国(REPUBLICA ARGENTINA),位于南美洲南部,东濒大西洋,西与智利以安第斯山脉为界,东北部与乌拉圭、巴西、巴拉圭和玻利维亚为邻。国土面积277.6889万平方公里。人口3261万(1991年)。主要宗教是天主教。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首都为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全国共分为22个省,1个地区(火地岛)。现任总统是卡洛斯·梅内姆,1989年7月8日就职,任期6年。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众议员任期4年,每两年改选一半,由普选产生,共254席。参议员任期9年,每3年改选1/3,由各省及首都立法机构选出,共46席。阿根廷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3.45亿吨,天然气2040亿立方米,煤约5亿吨,铁11亿吨,铀2.4万吨。此外还有铜、  相似文献   

11.
南方共同市场(the Southern Common Market)是在最近10多年来拉美经济一体化重新兴起、原有地区一体化组织又增添活力情况下脱颖而出的。它目前是拉美最大、最有活力的一个次地区经济一体化集团,并号称世界第四大区域性经济集团。 一、基本情况 1991年3月26日,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4国总统在巴拉圭首都签署《亚松森条约》,宣布建立南方共同市场(以下简称南共市)。该条约于当年11月29日正式生效。1995年1月1日起南共市正式运行,关税联盟开始生效。南共市4个成员国领土面  相似文献   

12.
1980年2月27日至3月2日,在秘鲁库斯科市附近的印加古城奥利安泰坦沃(Ollantaytambo)举行了南美洲印第安人运动第一次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共有五百多名代表和观察员,他们来自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智利、厄瓜多尔、巴拉圭、秘鲁和委  相似文献   

13.
从七十年代后期开始,拉丁美洲军政权国家加快了“民主化进程”的步伐。巴拿马、厄瓜多尔、秘鲁、洪都拉斯、玻利维亚、阿根廷、萨尔瓦多、乌拉圭、巴西和危地马拉等国先后举行大选,执政军人纷纷“还政于民”,到目前为止,在拉美维持军人统治的只剩下智利、巴拉圭和苏里南三国。在拉美政治民主化的潮流中,这三个军政权国家,尤其是长期实行军事独裁统治的智利和巴拉圭,能否步上述国家的后尘,向代议制政体过渡,已成为当前人们所关注的  相似文献   

14.
1980年4月21日至26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了第八届西班牙语语言研究院代表大会。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来自西班牙、菲律宾和拉丁美洲讲西班牙语国家十九个语言研究院的八十名代表。大会的主要议题有:维护西班牙语的统一性和纯洁性;西班牙语的语音、词法、句法、正字法和词汇学;语言研究工作;西班牙语的教学和推  相似文献   

15.
从地缘政治的观点看,可以把南美大陆分成五个小地区:安第斯小地区(包括智利、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玻利维亚五国的山区和沿海地区,以及阿根廷北部边缘地区);拉普拉塔小地区(包括阿根廷、乌拉圭、巴西南部沿岸以及玻利维亚和巴拉圭东郎地区);巴西沿海半圆形小地区(由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和贝洛奥里藏特构成的圆周形中心地带及巴西东北部组成);南美枢纽小地区(包括玻利维亚东北部、巴拉圭北部、  相似文献   

16.
1939年3月31日,西班牙内战结束。从那时到现在,佛朗哥在西班牙实行着法西斯血腥统治。在这二十六年的漫长岁月中,西班牙人民备受熬煎。然而,具有革命传统的西班牙人民并不因为独夫民贼的恐怖政策而停止了斗争。今年开年以来,西  相似文献   

17.
一、概况玻利维亚共和国(REPUBLICA DE BOLIVIA)是南美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国家,北部和东部与巴西接壤,南部与巴拉圭和阿根廷为邻,西部与智利和秘鲁相连。国土面积109.8581万平方公里。人口720万(1991年),其中印第安人占54%。主要宗教为天主教。国  相似文献   

18.
目前的一体化结构 目前在拉美加勒比地区存在着五个次地区一体化集团:拉美一体化协会、中美洲共同市场、安第斯集团、加勒比共同体、南方共同市场。 拉美一体化协会 1981年3月正式成立,其前身是拉美自由贸易协会。成员有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智利、厄瓜多尔、墨西哥、巴拉圭、秘鲁、乌拉圭和委内瑞拉,是一个最  相似文献   

19.
南方共同市场的发展、作用及面临的挑战王萍为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增强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4国于1991年在亚松森签约,成立了南方共同市场,并自1995年1月正式启动。在南方共同市场建立的6年多的时间里,它已从最初的单纯贸易...  相似文献   

20.
1810年5月2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人民举行起义,推翻了西班牙殖民统治,成立了拉普拉塔联合省临时政府。这就是阿根廷历史上著名的“五月革命”。 1813年,拉普拉塔临时政府召开制宪大会。会议通过了一系列结束西班牙君主斐迪南七世统治的重要决议,并且正式通过了国旗、国歌和废除西班牙国徽,代之以拉普拉塔联合省的国徽等决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