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4年,国外某军事代表团访华时,要求我军介绍平津战役。中央军委指定国防部副部长、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负责介绍,因为刘亚楼参与指挥了平津战役的全过程。当时平津前委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统一指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参战部队,同时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刘亚楼为司令部参谋长和天津前线司令部司令员。根据我的回忆和记录,将刘亚楼的谈话整理如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  相似文献   

2.
离开国内战场8年之久的红军名将刘亚楼,1946年春突然被中央军委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前身)参谋长。刘亚楼重又回到我军,这与时任大连市委书记的韩光从中联系分不开。刘亚楼和翟云英结为伉俪,还是韩光作的媒呢。不久前,笔者在北京中纪委大院拜访了原中纪委常务书记韩光,听他讲述他与刘亚楼在东北共同战斗的难忘往事早在1938年4月,时任抗大教育长的刘亚楼,被中央军委选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下半年,他告别抗大,经新疆踏上赴苏行程。到了伏龙芝军事学院后,他刻苦学习马列理论和现代军事知识,而且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  相似文献   

3.
一 刘亚楼,原名刘振东,1910年3月生,福建武平人.18岁参军,19岁当团政委,23岁已是赫赫有名的长征先锋师--红2师(即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第2师)政委(后任红1师师长)了.到陕北不久,就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1938年,毛泽东派刘亚楼赴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5、6月间,中央军委任命刘亚楼为东北民主联军(后改为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参谋长.  相似文献   

4.
<正>1948年1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并成立了东北军区。刘亚楼被任命为东北军区第一参谋长。2月2日,东北军区召开政治工作会议。政治部主任谭政请刘亚楼讲讲战斗中的政治工作。刘亚楼说:"隔行如隔山,政治工作我可没有发言权。"谭政说:"这话跟别人说兴许有人相信,跟我说你不怕脸红?长征路上的红二师,那可是全军闻名的模范师,你不记得红二师的政委  相似文献   

5.
孟红 《广东党史》2013,(7):39-43
刘亚楼,土地革命时期曾任红一军团第二师政委、第一师师长。1938年赴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任空军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的参谋之功、领军之才、治军之道及为人之诚令人钦佩,发生在他身上几件饶有趣味的体恤下情、官兵一致、爱兵如子的事迹,就是鲜明的例子。  相似文献   

6.
杨槐 《党史纵横》2015,(2):23-25
一1948年夏末秋初,东北人民解放军参谋长刘亚楼奉司令员林彪之命,造访东北局社会部,与汪金祥部长、陈龙副部长商谈辽沈决战中的情报战的问题。刘亚楼从随身的皮包里拿出作战地图铺在桌子上,招呼汪金祥和陈龙上前观看。地图上,东北人民解放军各纵队攻击方向的红色箭头,全部指向锦州。刘亚楼张开双手,做了一个包抄锦州的手势,言简意赅地说:"毛主席是这样考虑东北问题的,他提出先打锦州这个蛇头,扼住东北国民党军的七寸,这条巨蛇就难掀大浪。毛主席把这个作战目标叫做关门打  相似文献   

7.
张志辉  许建新 《世纪桥》2008,(19):37-40
<正>林彪坚持首战长春,毛泽东则要求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线。1948年2月初,东北野战军节节胜利的捷报,传到了中央军委。毛泽东指挥各大战场的野战军向国民党军队反攻,他高瞻远瞩,在2月7日致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等密电中,提出了东北野战军下一步作战的构想:一是打抚顺、  相似文献   

8.
1949年4月,正当刘亚楼准备率十四兵团挥师南下,参加解放中南广大地区的战斗时,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任命刘亚楼为空军司令员,萧华为空军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王秉璋为参谋长.此后,刘亚楼把毕业的精力献给了人民空军的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9.
冯晓蔚 《党史纵览》2014,(11):28-33
正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1914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他一生中曾两授军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在革命战争年代,历任红军营长,团参谋长,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师参谋长,华中野战军第九纵司令员兼政委,第一兵团和第三野战军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解放军总参谋部参谋长、国防大学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被誉为"能参善谋"  相似文献   

10.
1961年,二野三兵团第十五军从几十支野战军中脱颖而出,被中央军委确定改建为现代化空降兵部队,成为蓝天蛟龙。提到十五军能够胜出的原因,时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这样说:“这次改建为什么选到十五军?这也是经过挑选和比较的。十五军是个能打仗的部队,在上甘岭打出  相似文献   

11.
提起刘亚楼这个响亮的名字,人们会立即想到:长征中那位年轻的红军师长,解放战争时期,那位东北野战军中作为林彪、罗荣桓左膀右臂的、精明能干的年轻参谋长,那位率30多万大军,只用29小时就解放了古城天津的前线总指挥;建国后,那位为创建人民空军立下赫赫战功,并指挥这支年轻的空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击败强大的美国空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任司令员。  相似文献   

12.
刘亚楼从苏联回国不久,被中央军委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1947年2月,东北局派刘亚楼到东安检查航校工作。 早在20年代,我党就开始关注航空事业,培养航空人才了。1925年至1936年的11年间,我党先后派出5批共20多人到广州 孙中山先生办的黄埔军官学校航空班及苏联的航空学校学习航空技术,其中先后学成的有常乾坤、王弼、唐铎等人,他们是最早置身于航空事业的中国共产党人。但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党未能组建起自己的航空队。  相似文献   

13.
林彪打破不出门迎人的常规,握着刘亚楼酌手说:“你一个刘亚楼顶我三个参谋长!” 1946年5月的东北,暂时的风平浪静中酝酿着惊涛骇浪的凶险。国共两党在经历死伤枕藉的四平大血战后,都在喘息、休  相似文献   

14.
1948年10月26至27日,我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在辽西黑山、大虎山以东地区,与敌廖耀湘兵团,经过了两昼夜的激战,其5个军12个师、10万余人大部被歼.28日晨,辽西战场大局已定,也还有些小的零星战斗.就在这时,我军野战指挥所正在转移,刘亚楼参谋长命令作战科长尹健带一个参谋、一个警卫班,乘一辆吉普车、一辆中卡,随部队进入沈阳,勘察并安排“前指”新的驻地.  相似文献   

15.
刘亚楼上将:虎啸东北领衔新中国空军刘亚楼成名很早,无论是级别和职务,还是战功和名气,在开国上将中都是佼佼者,他可谓军政全能,以担任政治主官起步,在参谋长的岗位上大放异彩,在司令员的位置上更是以善打突击闻名全军。  相似文献   

16.
1949年4月,正当刘亚楼准备率十四兵团挥师南下,参加解放中南广大地区的战斗时,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任命刘亚楼为空军司令员,萧华为空军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王秉璋为参谋长。此后,刘亚楼把毕业的精力献给了人民空军的建设事业。以最快速度组建航校1949年10月24日,苏联援助我国建设航校的首批专家23人乘火车到达北京。25日,刘亚楼组织起两个联合勘察小组,指定吕黎平负责一个组,请苏联歼击航校校长顾问参加,勘察航校校址,并确定以早开学、节经费、环境安全、适于空中训练为原则。不久,两个考察组认真考察后,将考察的结果向刘亚楼作了汇报,刘亚…  相似文献   

17.
李小怀 《党史纵横》2012,(11):31-35
震动了四十四军的调整方案 1949年平津战役结束后,根据中央军委统一整编命令,东北野战军整编为第四野战军,下辖4个兵团(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兵团),原七纵队司令邓华升任十五兵团司令,七纵改编为十五兵团四十四军,方强担任四十四军军长。随后,在南下进军时陆续进行了军、师领导班子调整,原七纵二十一师(后一三二师)师长李化民升为四十四军副军长,原七纵参谋长高体乾调往十五兵团四十八军任参谋长,原七纵主力师十九师(后一三零师)师长徐绍华接替李化民任一三二师师长。  相似文献   

18.
舒云 《党史博览》2007,(11):13-16
林彪犹豫再三,打不打锦州 1948年秋,东北的国民党军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大城市里,死也不出来,害得东北野战军无仗可打.虽然攻打大城市的条件还不十分成熟,但也只有这三锤子"买卖"了.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主张打锦州,而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认为长春好打一些.经毛泽东同意,东北野战军首攻长春.  相似文献   

19.
何立波 《湘潮》2005,(5):4-10
新中国首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一位著名高级将领,为新中国空军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自1929年古田会议前夕起,刘亚楼就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刘亚楼坚定地拥护和贯彻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决策及战略构想,深受毛泽东的信任和器重。刘亚楼和毛泽东之间,有着特殊的将帅情怀。毛泽东半开玩笑地对刘亚楼说:“你说留在后方没出息?那好,我10年不准你上前线”1910年4月8日,刘亚楼出生于福建省武平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9年8月,19岁的刘亚楼加入了中国共产党,4个月后,刘亚楼参加了…  相似文献   

20.
1961年,二野三兵团第十五军从几十支野战军中脱颖而出,被中央军委确定改建为现代化空降兵部队,成为蓝天蛟龙。提到十五军能够胜出的原因,时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这样说:“这次改建为什么选到十五军?这也是经过挑选和比较的。十五军是个能打仗的部队,在上甘岭打出了国威,不仅中国,而且全世界都知道有个十五军!”时光荏苒,55年过去了,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仍然慨叹于十五军在上甘岭创下的惊世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