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多年来,两岸经贸交流获得了长足发展,推进了两岸经济的一体化,促进了两岸不同属性经济空间的交接、重组和整合。然而,由于台湾推行限制性两岸经贸政策,迟滞和延宕了两岸经贸交流的时空演进,从而使两岸经贸交流存在诸多问题。但“障碍”是一时的,在全球化和区域化洪流的推进下,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主导下,两岸经贸交流的深化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去年7月4日,两岸周末包机正式启航;11月,二次“陈江会”之后,两岸海运直航全面开放,两岸直肮包机大量增加,两岸“三通”的雏形已经显现。这是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的第一步。两岸“三通”,尤其是两岸直航,对于台湾经济与产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1,(8):57-57
高雄市长陈菊最近成立“高雄市府两岸工作小组”,并已召开首次会议,讨论如何加强两岸交流。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早收清单实施后,两岸掀起新一轮的经贸商机,加之同党的云林县长苏治芬、嘉义县长陈明文和台南县长苏焕智等人近年亦登陆开拓销路,陈菊唯恐落后,最近频频出招,抢搭两岸经贸专列。  相似文献   

4.
《两岸关系》2010,(8):11-12
两岸签署ECFA后,经济合作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两岸应抓住机遇扩大双向互惠开放、加速培育长远共同利益,在巩固两岸过往经济合作形式的基础上,扩展两岸经济合作的空间和领域,尤其两岸官方应在推动进一步密切两岸经济关系上更加积极和有所作为,共同做大海内外市场。  相似文献   

5.
亚洲金融风暴后两岸经贸走势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金融风暴后两岸经贸表现为贸易呈下滑趋势,台商投资进入调整期,经贸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高科技合作意愿提高等特点,表明两岸经贸关系面临严竣的挑战,一是国际经济仍不容乐观,二是贸易保护主义复兴,三是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挑战,四是两岸加入 WTO的挑战,五是两岸三通的挑战。新世纪的到来将给两岸经贸带来新的曙光,两岸经贸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亚洲金融危机对两岸经济影响实质有所不同,最象征性的是人民币不贬而台币贬值四分之一。不同外汇策略来自两岸经济特性之差异,1998年是实证两岸外汇策略与经济特性效应的一年。这一年来,在经济危机中两岸外贸动态的消长,呈现祖国大陆经贸的优势远超过台湾,台湾产业再升级离不开祖国大陆市场,经济出路和前途在祖国大陆,两岸中华经济势必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海峡两岸海洋经济的互动与双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大力推进两岸海洋经济合作与开发,必将大大增进两岸往来。密切两岸经济关系,推动两岸互为依赖的“海洋经济共同体”的形成,促进两岸经贸合作。因此,深入分析探讨海洋经济“互动双赢”的对策与措施。对于切实解决两岸经贸的互动双赢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陈筠 《两岸关系》2008,(7):13-13
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台湾当局的阻挠,两岸经贸交流仍处于间接、单向的状态。两岸通商仍存在着许多限制,两岸不能直航增加了货物和人员往来的成本费用和时间等等,这些人为造成的障碍,大大阻碍和束缚了两岸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也是近年来台湾经济放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石正方 《台声》2013,(2):32-33
2008年11月4日,两岸两会成功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和《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宣告两岸同胞期盼了近30年之久的两岸“三通”终于成为现实,两岸交流进入“大三通”时代。  相似文献   

10.
王敏 《两岸关系》2014,(2):20-21
<正>2013年,两岸经贸合作持续深化发展,两岸经贸关系制度化机制化稳步推进,两岸贸易平稳增长,两岸金融合作取得新进展。展望2014年,两岸经济合作将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势头,为两岸关系全面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两岸经贸关系制度化、机制化建设取得新进展——签订两岸服务贸易协议。6月21日,两岸两会在上海举行第9次会  相似文献   

11.
李立 《黄埔》2012,(5):54-57
近来,两岸交流日益热络。第四届海峡论坛和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接连举办,对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两岸互信的社会生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建立互信是两岸关系的核心。由于社会基础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坚实的基础,因此从社会基础人手是探讨两岸互信问题的关键。社会学中的社会生成原理对信任问题具有独到的分析视角,可为两岸互信问题提供借鉴和启示,例如两岸互信的社会生成意涵、机制与路径等。首先,两岸互信的社会生成是一个具有自我增强效应的持续过程,它需要相关社会条件的创造;其次,两岸互信的生成机制有其内在的规律,与社会规范、社会情绪以及社会网络等因素密切相关;最后,基于上述两岸互信的社会生成意涵和机制,两岸互信的社会生成路径主要包括两岸积极、主动的信任教育,两岸社会制度的相互调适和两岸合作治理等。总之,两岸互信的社会生成既需要相应社会条件的造就,也需要两岸双方的积极作为。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外部及两岸社会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两岸经济关系已经步入新一轮转型升级期,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空间,打造两岸经济关系的"升级版"。两岸加强服务业合作将开创两岸经济合作新模式,增强两岸经济合作动力,并带动两岸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带动两岸经济关系转型升级的最重要引擎。未来加强两岸服务业合作应充分吸收借鉴过去制造业合作的经验与不足,创新合作方式,更大程度地发挥服务业合作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丁宇 《两岸关系》2011,(10):19-21
近年来,两岸文化交流在两岸关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两岸文化交流从层次到规模均不断提升。从富春山居图两岸合璧到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从《精诚笃爱——孙中山与宋庆龄文物特展》到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从两岸汉字艺术节到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这些今年引起两岸广泛关注的文化交流活动均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主办。本期,我们采访到中华文化联谊会会长赵少华女士,为我们讲述中华文化联谊会在推动两岸交流之中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政》2013,(11):F0004-F0004
2013年,大陆的两岸婚姻家庭服务者们心系两岸配偶亲人,真情付出.为跨越海峡的爱情助力加油: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对两岸金融服务业的影响及两岸合作之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加入 WTO之后,祖国大陆和台湾的金融服务业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面临着推进自由化与危机的防范化解等课题,而世界贸易组织之 GATS更为两岸金融业的交流合作勾勒出一幅蓝图。但由于两岸关系之现状所致,两岸金融业的交往在短期内恐难以突破单方面的间接往来状态,在此背景下,欲拓展两岸金融业的交往与合作,应在立足实际,推进祖国大陆金融业改革开放的同时,拓宽两岸金融业交流渠道,采行灵活优先的原则处理两岸金融合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两岸关系》2006,(2):4-4
台商来大陆投资,有利于得到更好的回报,有利于发展两岸经贸合作,有利于推动台湾和大陆经济共同发展。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只要是对促进两岸交流有利的事,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一定努力做好。我们欢迎更多的台胞来大陆发展,通过开展合作,造福两岸同胞。大陆有关方面一定会竭诚为台胞们提供帮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8.
台海和平环境的建立,是两岸当局与人民自1949年内战之后一直的期待。两岸对和平远景的期待可以理解,但从理想走向实际却需要一段漫长而且曲折的过程。本文共分五个部分,包括前言、两岸创议“和平协议”的历史背景介绍、两岸终止敌对状态协议设计与推行、两岸对“和平协议”解读的相互冲突,以及两岸“和平协议”签署的展望,来解析两岸对此一问题的立场与要求,并整理出双方对此事件的不同解读,以及彼此尚无法“跨出门槛”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9.
在两岸经贸合作进程中,由于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特殊性、复杂性与存在的经济政治障碍,制约着两岸经贸合作的全面开展与深化,于是两岸先后提出“特区对特区”(或“园区对园区”)的对接与合作概念,在特(园)区率先实施开放或特殊政策,以突破两岸经贸合作的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20.
自2008年11月的“陈江会谈”后,两岸三通正式启动。在12月的“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两岸发表了九点“共同建议”,提出了加大在资汛、通讯、环保、LED照明、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加强两岸产业界交流和沟通,建立两岸产业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逐渐形成合理的两岸产业分工合作布局。为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共同提升粤台光电产业竞争力,在工业和信息、化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