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戴焰军 《求知》2007,(1):4-6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决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发展中最先进的社会制度。这个先进不是抽象的。它通过这个社会制度的一系列本质特征体现出来。而社会和谐正是它最本质的特征和经久不变的主舾之一。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孜孜追求的目标。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扬弃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这一扬弃的过程中,他们充分肯定了空想社会主义关予和{誊社会的构想.提出未来的理想社会将是一个自由的联合体。在这种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而且,他们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和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透彻分析。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人类思想史上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它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以科学的历史观解释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阐明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它的政治经济学,重点解剖了资本主义社会,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3.
拉克劳和墨菲:"多元激进民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克劳和墨菲是当代西方颇有影响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针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革命形势和条件的变化,提出了“多元激进民主”的革命战略和思想。他们认为在当代西方,革命的依靠力量主要不是无产阶级而是多元的“各个社会团体”,革命的方式不是暴力的武装斗争,而是非暴力的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拉克劳和墨菲的“多元激进民主”思想,既有贡献也有失误。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明确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阶段划分的思想。这一重要思想对我们有深刻的启示:第一,对未来新社会的认识,必然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的;第二,必须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同时,清醒认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第三,必须准确把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正确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矛盾的理论是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总趋势的思想武器 ,我们要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当代的新变化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6.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生态状况质疑的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关于人、社会和自然内在统一的辩证思想,关于资本主义是导致生态破坏的总根源,共产主义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最终归宿等论述,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的核心论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为当代人转变发展模式,保护生态环境,从人类社会走向生态社会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阶段划分的思想包含着深刻的方法论意蕴.依照新旧社会的不同联系定位未来社会,把经济成熟程度的差异作为划分社会阶段的根本标准,从社会运动的规律性出发把握历史发展各个阶段的现实合理性,这些科学的思想方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基石中的核心要素,是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指针.  相似文献   

8.
肖柯 《理论导刊》2007,1(1):92-95
后资本主义社会理论是西方学界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新变化的前沿理论。该理论将知识界定为推动社会变迁的核心资源,并以此为逻辑起点,系统阐释了后资本主义社会里人际交往、社会组织结构、政治参与方式及国际关系等方面新的特点、可能与趋势,蕴涵了大量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和谐思想。但受研究视域和研究方法所限,其中存在诸多局限与不足。  相似文献   

9.
张鑫 《理论探讨》2006,4(4):149-152
列宁的阶级分析理论认为,阶级的划分应以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为首要标准。这一理论长期被奉为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分析的唯一经典。但二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中间阶级”、“政治权力寻租”等现象、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暴富阶层”的出现等社会阶级结构的巨大变化,使得我们在运用这一阶级分析理论时遭遇到了现实难题。财产、收入、知识、政治权力等因素在阶级分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彰显,任何单一划分阶级的标准都已无法解释越来越复杂的阶级现象。因此,探讨列宁的阶级分析理论及其在当代的不适用性,建构适合于当代社会尤其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社会阶级结构的阶级分析理论,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毛泽东同志对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初步探索;邓小平同志的理论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和谐的思想;江泽民同志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推进;胡锦涛同志完善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体系.这一发展历程符合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设想.  相似文献   

11.
<周易>的"象",是以符号为表征的天人之道.一部<周易>,就是以阴阳两爻所形成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符号体系.它是我们远古祖先为后人留下的"心灵与宇宙玄机互动"的符号系统.<周易>之"象",蕴涵着宇宙的创生与演进的逻辑过程,万事万物的生灭兴衰之道,天地人"三才"的互动之理,人生祸福的交变之机,吉凶判断和人性教化之本.这种"象",通过"文化之象"、"心理之象"、"思维之象"、"伦理之象"、"数理之象"、"占卜之象"与人的心灵互动,能给后人以无尽的启迪和人性进化.  相似文献   

12.
当今学界关于儒家“超越性”的争论,因言说方式缺乏分层,故多有混淆。实际上,该话题肇始于明清之际,是耶儒双方围绕着“因性”与“超性”问题而展开的交流实践。重回明清之际,梳理阿奎那关于“超越”术语的几种用法,比较耶儒双方关于“超越性”的言说方式,可以发现儒家并非以神为中心进行自上而下的言说,而是从现实出发,对“超越性”问题进行自下而上的回溯。  相似文献   

13.
向征 《理论导刊》2021,(3):87-90
“情”“理”“法”是协调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主要依据,“情”是基础,“理”是“情”的规则化,“法”是尽“情”适“理”的设计。三者虽在目标和源生上具有一致性,但在社会生活中却常以矛盾的形式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同的文化视阈下,对“情”“理”“法”的关系看法不尽相同,三者以一种哲学式的否定之否定的逻辑不断相互促进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结合我国的文化特征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促进三者融合互通,建构完善与“情”“理”精神相一致的法律制度体系,杜绝不合乎现代社会之“法”的“情”“理”对“法”的干扰,善用中华文化之“情”“理”释解现代社会之“法”。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34)
《春秋左传》中展现了对礼的不同理解,一种是俗常之礼,认为礼是一种仪式;一种是《左传》之礼,认为礼不仅仅是指礼仪,更重要的是礼治,即将礼与实际政治功能联系在一起;一种是孔子之礼,认为仁是礼的内在根据,只有依仁而行的礼才是人所必须守护的价值。这些不同的理解表明了对礼的认识,由形式转向实质,由外在转向内在,礼的含义得到不断的深化和丰富。  相似文献   

15.
白琳 《理论导刊》2007,(9):104-106
2005年初查韦斯提出的面向21世纪的"新社会主义",是思想来源多元性和混合性的、立足委内瑞拉国情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的出现和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的出色表现,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始涨潮的重要标志。要以新眼光来观察和研究这种"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17.
关于承接传统"孝道"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年的思想道德研究中,关于承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问题一直是人们进行理论探讨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以一个具体的传统道德观念——“孝”为例,从理论上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和阐释,使其富有传统的魅力和时代的特征,成为全社会成员普遍接受的新观念,为新的思想道德体系提供养分,从而实现传统美德与新思想道德体系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在不同关系上有不同的涵义,从归根究底的意义上说,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人的实践活动和人的世界的根本目的、根本动力和根本标准。它不是本体论命题,也不是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基本命题。它只是体现世界观和历史观的重要方面的价值观命题,在不同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中具有不同的涵义和要求。  相似文献   

19.
"异端论"客观存在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其与"正统论"辩证对应.以实践标准检验它们正确与否.是处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存有正常形态和非正常形态,而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临界转型的表现.立基于实事求是的根基性原则,要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临界转型中的"异端"和"正统"问题.  相似文献   

20.
"Cost-Benefit" as the New Utilitarianis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