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生即燃烧     
从生命个体来说,我们能够支配的关键的岁月不过那么几十年,然后再无第二次机会。对于人的一生来说,那才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生命由于它的短暂和不可逆性、一次性而弥足珍贵而神奇而美丽。虚度这样的生命,辜负这样的生命,这  相似文献   

2.
成杰芳 《学理论》2011,(26):24-25
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之内核是生命哲学,尤其是老庄生命哲学中的"道法自然"、"道通为一"的思想,对当前生命教育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在生命与生活的关系中,老庄生命哲学比较注重生命的本体,而现代人却更注重当下生活感受,而忽视了生命本源。对于这一现象,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从注重个体生命的本真性,注重人生境界的超越性,注重个人与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性三方面进一步完善,从而实现生命的超越与升华。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9,(10)
儒家生命智慧有必要进一步挖掘,意义深远。生命有三大问题:生命存活生长的问题、生命离世消亡的问题、生命感知体验的问题。生命智慧,是人对生命本质的洞见及其对生命问题的解决。传统儒家的生命智慧是浸透在历代儒者生命里,由知命到俟命的实践经验,根本上是以一种超越生命有限性的视角,谋求在世生命的实际问题之解决。这种解决一是对在生命困顿中生命有限性的洞彻,二是获得内心义无反顾的抉择信念,三是积极投入生命的自我实现与创造而获得最高自由。  相似文献   

4.
来稿摘登     
北京市平谷县委书记张德江:对共产党人来说,生命有两个:一个是自然生命,一个是政治生命。后者更为重要。应该说,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的政治生命都是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为党和人民努力工作所获得的崇高荣誉,这个荣誉和党的声誉紧密相连。倘若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各种错误思想丧失警惕,就可能使自己的政治生命毁于一旦,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走向党和人民的对立面,政治生命就要先于自然生命而终结。近几年,我们党内个别领导干部自毁政治生命而影响党的事业和声誉的教训难道还不够发人深醒吗?因此,要把政治生命和党的声誉放在高于一切的位  相似文献   

5.
当前,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学生生命意识淡漠,对生命缺乏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有的人甚至遇到一点儿挫折和打击,就选择以终结生命来解决问题, 而导致他们自杀的原因几乎没有一个是真正属于问题严重到无法面对这个世界而不得不告别人生的地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有着丰富内涵的科学理念。自然内部相互依存的生命共同体是基石,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是核心,人与人携手共赢的生命共同体是保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生命共同体的有力举措。就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而言,生存共同体体现其直观性,生活共同体体现其丰富性,文明共同体体现其全面性,生存、生活、文明共同体逐层跃升;"神魅"自然因"畏"而"敬"生成天然共同体,"祛魅"自然无"畏"无"敬"生成虚假共同体,尊重自然因"敬"而"畏"生成真正共同体。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解为目标,以"谐"促"和"——以"解"保"和",生成真正的生命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拥有对生活的美好想 象,生命才是真实 的、生动的。如果没有了美好的想象,那才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呢!动物没有美好的想象,也就没有苦恼。而人由于有着这样的美好想象,在体验美好想象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就产生了苦恼。生命的美好想象及欲望,是天然而自由的。想象是心理活动,是生命自身的一种能力。而生命自身又存在着种种局限和欠缺,加上社会的限定和偶然因素的存在,这些东西就会造成对于美好想象的实现的难度,以及幻灭。我们的苦恼,来源于生命的本体性欠缺与美好想象之间的差距,即不平衡。而这样的不平衡,任何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8.
善待生命     
《党政论坛》2011,(22):11-11
人来世上是偶然的,而走向死亡是必然的。 谁都知道生命是最宝贵的,但很:步有人懂得善待生命。 除了生与死能引起几声欢呼、几阵痛哭外,健康生活在世上的人很:步会想起生命、认为拥有生命是一种幸福。  相似文献   

9.
善待生命     
《党政论坛》2011,(11):11
人来世上是偶然的,而走向死亡是必然的。谁都知道生命是最宝贵的,但很少有人懂得善待生命。除了生与死能引起几声欢呼、几阵痛哭外,健康生活在世上的人很少会想起生命、认为拥有生命是一种幸福。"你活在世上幸福吗?"我问。"幸福?我还赶不上百万富翁的  相似文献   

10.
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研究始于2000年前后,至今一直是辅导员队伍建设讨论的热点与焦点问题。但是,无论从何维度研究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从生命观教育的论域中梳理出解决职业倦怠的路径是:从生命观教育的内容来看,积极拓展生命的内涵与意义;生命价值的传递是追求幸福的重要途径;树立积极的、建设性的"向死而生"生命观;应追求一种豁达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11.
周瑞金 《党政论坛》2012,(20):38-38
人,作为一个生命,赤条条来到世间,只有几十年,至多100多年时间,所以人生是短暂的。生命的结果是死亡,生命的过程就是生、老、病、死。人来到世间当然不是为了死亡而活着的,而是为了享受生命的美好过程。让生命过得充实、愉悦、有意义,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相似文献   

12.
正书如暗室炬火,燃亮了生命里的过程,温暖了漫长的时间旅途。很想断章取义地引用半句卡尔维诺讲过的话,"每一个生命都是一部百科全书、一个图书馆、一座物品储藏库、一系列风格",倘若生命如一座图书馆,广博而谨严,浩阔而理智,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无疑,爱因斯坦的"图书馆"在童年已蔚为壮观,他读《大众自然科学读物》,他读康德、休谟、马赫和斯宾诺莎。生命的开端里,立着哪一本书,也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9)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它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生命观认为,人的生命是有思维能力的精神存在物,作为自然生命存在的人具有复杂多维的需要,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的生命价值的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多重困境,推动生命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与渗透,实现其价值维度的转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生命视阈下死亡教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艺 《学理论》2010,(17):78-79
我国传统"乐生忌死"的观念使死亡教育进展举步维艰,为促进死亡教育的普及,以生命为价值取向的死亡教育成为当今死亡教育的核心理念。文章从生命教育的视角切入探讨死亡教育,认为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均以生命品质的提高为终极目的。生存与死亡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死亡教育应融合在生命教育中进行,采取间接而感悟式的方法,点到为止。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7)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教育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而日益突出,尤其是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输出的地区,更加明显。改善留守儿童的生命质量的教育问题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双向的教育活动。从伦理学的视角对留守儿童生命教育进行分析:生命权利的主张显示留守儿童个人存在价值的合理;生命理解的反思阐释其个人存在需要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生命意义的超越是其社会存在的升华。在此基础上,从提升农村社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两个方面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想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的层面来理解 ,人格是统摄了人的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并在人的感性活动中呈现的“价值生命” ,它是由真实我、现实我、理想我所构成的多重复合体。理想人格是自由自觉的人格 ,是自觉为“人”的人格。马克思主义认为 ,理想人格与理想社会是统一的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就是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7.
赵晖 《学理论》2009,(28):93-95
生死问题一直是人类所关注的问题,中西方的生死观都重生敬死,但中国的生死观强调个体生命的义务和责任,消极的回避死亡,而西方却将生命看作是个体的权利,将死亡看作生命的必然,勇敢的面对死亡。比较分析中西生死观的异同,有利于我们将比较所得用于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如何看待生命的权利问题,如何对待自杀的问题,如何看待死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生命的意义     
生活远远不仅是活着。生命是一种不断生成、不断交替的无情延续。我们的父母其实不曾离去,他们由我们而得以永生,而我们自己则将永生于我们的孩子之中。人类创造了社会及其制度,同时,作为人类的我们,将由此而代代相续。人们创造的美,不会因个体的死亡而黯然失色。无疑,我们的躯体总有一天必将腐烂,我们的手脚必将萎缩。但是,那些曾经以我们的生命,以人类的真善美所创造的一切,  相似文献   

19.
充实的人生     
人生如梦,而生命是永恒的。转瞬即逝的生命比所有的财宝都珍贵。将如此宝贵短促的生命无所事事地轻抛是可耻的。 对人类来说,没有比为使命而活着更可贵的了。同时,也没有比不知为何生存更空虚的了。彷徨的人只不过在别人的眼中是自由的,对不得不彷徨的人来说,他没有了生存的根基,打发着一个个充满不安和内心空虚的苦恼日子,没有使命感的人生犹如彷徨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福柯开创了生命政治的研究。在福柯看来,"强迫生"成为现代政治的重要目的,同时,这一目的在福利国家和种族主义这两大看似悖谬的主题下得到统一。阿甘本延续了福柯关于生命政治的讨论。由于以安全之名随时宣布例外状态的主权权力存在,阿甘本的"赤裸生命"概念不仅指向那些社会属性被剥夺的边缘群体,而且还指向在福利国家的框架下被生命权力机制包围着的人们。生命政治原本围绕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展开,然而生命政治的异化却使得生命处于一种隐性暴力之下。福柯和阿甘本的论述指向两种隐性暴力的实现机制——监视机制和排斥机制。然而,在这两种机制之外,还存在另一种更为隐蔽的隐性暴力机制——填充机制。填充的本质是时间管理,即对自由时间的管控。在生命政治中,景观社会和消费社会是引导填充的两种不同方式。生命并没有因为填充而变得充实,而是处于一种相对虚无的状态。破除生命虚无的关键是要使生命获得自由,而要获得生命的自由,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任意独处下的批判性反思;二是交往理性下的内向性联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