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之所以能成为驰名世界的政治家、思想理论家和军事战略家,除了他的天赋和丰富的革命实践知识外,与他酷爱读书,虚心接受教师的教诲是分不开的。他热爱尊敬他的老师,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他对教育过他的教师都怀着深深的情意。 给师敬酒 毛宇居先生是毛泽东少年时代的塾师。1906年,13岁的毛泽东曾拜在他的门下就读。 毛宇居精通儒学,善诗书词赋。在他眼里,学生只有精通儒学,能作诗填词才有出息,因此,他严禁学生阅读小说之类的“杂书”。毛泽东聪颖好学,渴望求知,常常不顾塾规,偷看“杂书”。 一天,毛宇居在讲台上点读经书,毛泽东从课桌  相似文献   

2.
一天,毛宇居在讲台上点读经书,毛泽东听着听着,便从课桌里摸出一本《水浒全传》看起来,他正看得津津有味,突然间,一只大手从后面伸了过来,那本小说已落到先生手里。毛宇居气得鼓起了眼睛,他把毛泽东拖出了教室,罚他站在天井里,并声色俱厉地说:  相似文献   

3.
《湘潮》1988,(9)
毛泽东少年求学时,有一天,塾师毛宇居要外出,临行前,规定学生要在屋里背书,不准出去。先生刚走,毛泽东就背着书包爬到屋后山,边背书边摘毛栗子,书背熟了,毛栗子也摘了一书包。回到私塾,给每个同学送上几颗毛栗子,也孝敬先生一份。毛宇居却不领情,责道:“谁叫你到处  相似文献   

4.
罗斌 《湘潮》2013,(11):16-17
毛泽东是一位书法大家,他的书法艺术被书法界尊为“毛体”。然而,世人只知道毛泽东的书法挥洒自如,雄阔奔放,酣畅淋漓,却不知道他的书法师法何人。考其源,毛泽东的书法能有如此成就,除了得益于他的堂兄兼塾师毛宇居外,更得益于他的书法教师孙俍工。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韶山一共读了6年书。其间7进7出,换了7个私塾,拜了7个老师。毛宇居便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毛宇居和毛泽东还是堂兄弟,这层关系,更使他们在几十年的风雨沧桑中,始终维系着一种特殊的交往。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没有多久,韶山毛泽东故居第一块门匾“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挂了起来。门匾是由“韶山一支笔”毛宇居(毛泽东的老师)书写的。当时,中央领导人的故居都挂着类似“头衔”,如湘潭县彭德怀乌石老家就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家”。  相似文献   

7.
文禄 《党建文汇》2007,(7):41-41
新中国成立没有多久,韶山毛泽东故居第一块门匾“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挂了起来。门匾是由“韶山一支笔”毛宇居(毛泽东的老师)书写的。当时,中央领导人的故居都挂着类似“头衔”,如湘潭县彭德怀乌石老家就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家。”  相似文献   

8.
霞飞 《党史博采》2011,(3):10-14
“李自成是代表农民利益的” 毛泽东知道李自成,是他少年时代在韶山上私塾时,那时毛泽东在“正课”之外,喜欢看“杂书”。在毛泽东爱看的“杂书”里,就有关于李白成的书籍。及至年纪稍大些,毛泽东接触的关于李自成的书籍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9.
严农 《党史文汇》2006,(1):29-32
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 一天,毛泽东请来了韶山公社党委书记和韶山冲党总支书记,说:"我离开韶山这么多年了,想请乡亲们吃顿便饭,叙叙旧情,我要请的人有:毛宇居……"  相似文献   

10.
1937年,徐特立60岁生日的时候,毛泽东写了一封感人至深的祝贺信,信中说道:“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愿你成为一切革命党人与全体人民的模范。”徐特立能得到中国共产党领袖如此敬重和高度评价,说明他的思想品德是非常高尚的。  相似文献   

11.
1978年9月9日,为纪念毛泽东逝世两周年,《人民日报》在第1版发表了毛泽东的《诗词三首》.《贺新郎·别友》便是其中之一,并附有作者手迹,但没有词牌、题目和题写时间,似乎写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是毛泽东的离别感怀之作.1941年,曾当过毛泽东塾师的堂兄毛宇居主持编纂《韶山毛氏四修族谱》,他在"毛泽东"条目中写了"闳中...  相似文献   

12.
作为伟大的革命家和杰出的楹联艺术家,毛泽东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众口传颂、流传千古的对联。其中,他采取口头创作的形式,或者巧出对句,或者即兴作答,创作了不少妙语迭出、对仗工整、意境高阔、回味无穷的应对联。 濯足;修身。 这是毛泽东的第一首对联。当时年仅8岁的毛泽东在韶山南岸私塾就学,未经老师同意带领同学们下塘游泳。邹春培先生震怒,本想打板子,转而一想,罚同学们对对子。他看到同学们湿漉漉的,触景生情,脱口而出上联:“濯足。”濯足出  相似文献   

13.
徐特立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毛泽东主席最尊敬的老师,同时也是一名老党员。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许多人公开脱离党组织,而时年50岁的徐特立却在这年的秋天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1月,徐老60岁生日时,毛泽东亲自写信祝贺,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高度赞扬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崇高品质,并号召全党同志向徐老学习。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1994,(Z1)
毛泽东青年时代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有四位老师对他的思想和业绩有过重要的影响和帮助。首先是杨昌济先生,即杨开慧同志的父亲。杨先生教伦理和哲学。毛泽东学问渊博,中西哲学无所不况,是与杨先生的早年教育分不开的。其次是袁吉六先生。他是湖南保靖的举人,在第一师范教书多年,写得一手好字,作得一手好古文。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我能写古文。乃得力于袁吉六先生.”第三位是徐特立先生。他是我国德高望重的无产阶级革命前辈,是杰出的革命家、教育家。在1937年庆贺徐老60寿辰时,毛泽东宣读了热情洋溢的祝寿信:“你是我二十年前的…  相似文献   

15.
伍英 《学习导报》2012,(17):51-54
1937年1月30日,延安各界紧锣密鼓地为徐特立60大寿庆祝大会做准备。当时,正在商量抗日救国大计的毛泽东,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老师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祝寿信,并当晚派人送到了时在保安主持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教育部工作的徐特立。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  相似文献   

16.
符定一是毛泽东的老师,年长他16岁,两人同是湖南湘潭人。符定一精通中国文字学,为新中国的文教事业也作出了贡献。他曾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担任国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等职。 一、不要抓他,他将来的成就会在你我之上 1912年,年方19岁的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湖南省立第一中学,符定一当时任该校校长。在这里,毛泽东直接受到了符定一关于古汉语、历史、写  相似文献   

17.
他帮助了毛泽东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10岁那年,从邻县湘乡娶来了一个比他年长3岁的童养媳——文七妹。这大概是按照韶山的习俗“女大三,抱金砖”而为之。毛泽东出生后,外婆家成了他少年时代的乐园。这里不仅有外祖父母和舅父等长辈的疼爱,而且几位表兄弟与他意气相投,友情甚笃。尤其与比他大9岁的大表兄文运昌更加关系密切,读私塾后,毛泽东喜欢看《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一类杂书,文运昌家里有不少藏书,毛泽东借来阅读,他俩还订了个“君子协定”,毛泽东每次向文运昌借书,都写借条,阅后及时归还再将它收回。  相似文献   

18.
做官与做事     
做官与做事,看来只有一字之差,实际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黄炎培先生,对做官与做事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他早年加入同盟会,长期献身教育事业。1949年2月,他经香港转赴解放区。黄炎培先生为人正直清高,对做官不感兴趣。一次毛泽东问他:“北洋政府两次请你当教育总长,你为什么不去?”黄炎培说:“我的信念是,看不清真理所在,绝不盲目服从。”解放后,为了请黄炎培出山,周恩来亲自登门,黄却抱定初衷,说:“1946年我才68岁,已经觉得年纪老了,做不动官了。如今72岁了,还能做官吗?”周恩来说:“这不同于旧社会做官,现在是人民…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韶山读私塾期间,跟随过4位本家老师,他们是毛简臣、毛咏薰、毛麓钟和毛宇居。毛简臣(1848_1925),派名恩,字羽仪,韶山冲乌龟井人。是毛泽东的堂叔祖父。毛简臣之父毛祖南为乡村儒医,熟读经书。毛简臣幼承家学,苦读成为秀才(清附生)。青年时代,他曾外出谋生,投左宗棠所部湘军,参与讨伐阿古柏叛乱,为收复新疆尽了一份力量。回乡之后,耕作数亩薄田,生活十分艰辛。为维持生计,便在家中开办私塾,教习乡间子弟。1909年下半年,毛泽东在其门下读了半年书。毛简臣工书善文,曾参与撰修毛氏族谱,负责缮写和校阅。他关心乡村…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众多的挚友中,有一位非常普通却又很不平凡的人物,他是毛泽东的姨表哥,也曾是毛泽东的老师。建国前,他清苦地耕耘在教育园地上,芬芳桃李,遍布中华;建国后,他以年逾花甲的高龄荣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参事,并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就是被毛泽东亲切地称为“九哥”的王季范先生。(一)“这批学子志向高远,抱负不凡,我得替他们说说话,撑撑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