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山东省确定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并着手制定青岛胶东都市圈、济南鲁中都市圈和济宁鲁南都市圈等“一群”、“三圈”的规划与建设。我省的三大都市圈已经具备了发展都市农业的基础条件,三大都市圈的构筑,将给各城市的农业发展带来发展机遇。课题组认为,三大都市圈的现代农业发展应该超前定位在都市农业发展上,在区域布局上应突出各自的特色。建议都市圈尽快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领导会晤机制和区域性协调机构;建设都市圈快速交通和数字通讯网络和都市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并实现农业产业与城乡一体化的联动发展。一、都市经济圈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完善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是新发展格局下推进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国家发改委发文原则批复《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已经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南京-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南京都市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提升中心城市南京的城市能级与培育现代化都市圈相辅相成互相成就。作为中心城市核心新城区的江北新区,亟需多维度扩大和提升中心城区的功能,全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际大循环的开放门户,以国际视野向现代化新主城迈进,助推南京引领“南京都市圈”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北翼强核心。  相似文献   

3.
“都市农业研讨会”观点述要段若鹏前不久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管理哲学研究所和北京市朝阳区在京共同举办“都市农业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以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为指导,以北京市朝阳区发展都市农业的成功实践为范例,就我国大城市边缘和近郊的农业发展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都市农业的概念、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沈阳当前的优势、劣势分析了发展都市农业的现实条件,在借鉴国内外都市农业建设的先进经验基础上,探索适合沈阳自身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借鉴国际经验加快京津冀都市圈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东部地区发展基础较好、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与珠江都市圈和长江都市圈相比具有比较优势,但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其发展。因此,应积极总结和借鉴国外都市圈建设的经验,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加快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探讨了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重要性、可行性和相关对策。提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是城市化的新动力,可解决“人往哪里去”、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促进了“城乡经济相融”,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周锡海 《工会论坛》2003,9(5):62-63
山东实现的工业化是片面的 ,缺少城市化支撑。山东在城市化发展模式上应确定“重点建设都市圈 ,形成半岛城市带、推进中小城市升级”的城市化战略。  相似文献   

8.
加快南宁市副中心城市建设,把南宁所辖的三个县武呜、宾阳、横县定位为副中心城市,建设南宁都市圈,是南宁市“十二五”规划新的发展战略。把武鸣、宾阳、横县县城作为南宁市的副中心城市来规划和建设,对南宁市实现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南宁市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9.
一、有关都市圈、城市群概念1957年,法国著名经济学家戈特曼(Jean Gottmann)教授提出"大都市圈"理论:由一两个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作为一定行政区域的核心,辐射  相似文献   

10.
落实“三农问题重中之重”的发展战略,有赖于强化农业和农村教育。目前高等教育出现的淡化农业农村教育的倾向与执政党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发展目标不相适应,应该认真调整教育结构和内容:一是在教育上落实对农业农民的“多子”政策;二是在与“三农”相当的教育领域推进创新型国家战略;三是凡国家财政支持的公立高校,都要承担起配合新农村建设,为“三农”服务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天桥区委党校2011年工作计划,党校立足实际,历时半年多时间,对天桥区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以期对天桥区都市农业的发展尽微薄之力。重点对天桥区都市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天桥区在发展都市农业的过程中,要重点突出"一湖(鹊山龙湖)、一河(黄河沿线)、一场(北郊农场)建设、着力打造示范园区",努力构筑都市型现代农业区域经济布局新框架。  相似文献   

12.
发展都市农业是市中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服务市委"三大"联动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趋势。乐山市市中区以都市农业理念引领全区"三农"工作,把握一个重点、突出"三化"方向、强化三个保障,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努力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快建设省内具有重要影响的"统筹城乡示范区"。  相似文献   

13.
济南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必然涉及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定位问题。目前专家提的比较多的是城郊农业和都市农业 (也可称城市农业 ) ,我们认为 ,济南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应定位在都市农业上。过去 ,济南市依托历城、章丘发展城郊农业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济南现代城市功能的日益多元化和现代农业多种效益的延伸 ,传统的城郊农业概念已经难以涵盖现代城市区域农业的全部内涵 ,作为城郊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的都市农业取代城郊农业就成为历史的必然。一、都市农业的涵义及我国的发展特点及机理分析  都市农业 (Agriculturei…  相似文献   

14.
东部都市圈产业升级转移与区域多极带动发展是当前国家协同推进的两大战略。在长三角转型扩围过程中,承接转移的长三角腹地安徽实现省域崛起和与长三角一体化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合肥区域继续实施极化推进战略,打造成为安徽江淮城市群的核心引擎,并最终演变为长三角都市带的次级中心。当前在努力建设皖江安池铜、芜马巢承接转移集中示范区的同时,需着力强化合肥的中心和重心地位。  相似文献   

15.
宜城市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发展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抢抓湖北“黄金十年”发展期和襄宜一体化的战略机遇,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加强新城新区、工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奋力推进宜居宜业创新之城建设,努力打造襄阳大都市圈中的重要城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都市农业实践遍布世界各地。当前,都市农业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西安市都市农业的实践和SWOT分析表明,都市农业具有显著的公共物品的特征,拥有有效的政府管理是顺利推进都市农业发展的最基本条件。陕西省政府应优化区域布局,强化政策引导;改革投资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健全服务体系,强化社会服务;完善配套法规,稳定政策扶持;培训新型农民,提高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7.
我国都市农业的理论及发展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农业作为一种崭新的现代农业形态 ,具有城乡融合性、功能多样性、现代集约性、高度开放性等特征。发展都市农业 ,是我国大城市实现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点选择。我国的都市农业实践与国外相比 ,既有共性的一面 ,也有独具中国特色的经验和发展机理。研究中国都市农业发展理论 ,把握其发展规律 ,对于都市农业在我国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健康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都市农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都市与都市经济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都市农业又是都市产业结构中的重要内容。都市农业是对传统农业的超越和提升,其功能和作用都远远地超过了传统农业的影响,成为现代都市经济的重要方面。积极培育都市农业是现代都市经济发展的必要内容,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因此,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关注都市农业的发展就十分必要了。  相似文献   

19.
王波 《理论前沿》2005,1(9):40-41
都市农业产生于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本质上是农业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一种新型高级形态。提出了发展都市农业促进城乡统筹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当前,我国进入了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新阶段,人口持续向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聚集,这使得都市圈成为碳排放主体区和碳达峰碳中和责任区,如何在都市圈尺度下通过现代化的治理方式减少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成为重要议题。都市圈碳排放协同治理存在顶层设计缺位,治理水平需要提升,监测、评估和问责制度需要完善等困境,建议构建碳排放协同治理层面的立法和碳核算方法体系,成立跨行政区的都市圈碳排放协调机构和管理平台,制定协同发展规划,完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