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顾炎武的廉政思想是基于对明亡之故的探究及其亡国之训的总结.他认为,是由于明末统治者长期的政教缺失,导致了士大夫阶层道德沦丧,以至最终失天下而亡其国,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后世治国者当以此为殷鉴,首抓廉政,以“法”“名”“礼”兼采并用的综合治理方式来开展廉政建设,使君臣百官皆“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而尽力达致民富国治而天下平.  相似文献   

2.
李晓巧 《群众》2020,(2):64-65
说起顾炎武,他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众人熟知。作为一个亲历明朝惨痛灭亡经过、又积极参与抗清斗争的学者志士,这句话体现着顾炎武对责任担当的深刻认识。历史风云变幻,滔滔大势难以力挽,在清朝初年一系列抗清活动失败之后,顾炎武对这份责任担当有了全新的思考与诠释,开启了另一条担当之路。怀救民于水火之心在我国古代知识分子中,顾炎武是毛泽东颇为推崇的一位。学生时代的毛泽东曾把顾炎武《日知录》序言中有关顾的政治行宜和讲求实学的内容,抄录在自己的《讲堂录》里,奉为立身行事的准则,还把顾炎武标举为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可师”的“文而兼武”之人。  相似文献   

3.
《春秋》2021,(4)
正抗清不成,他离家北游,与章丘结下不解之缘置业章丘,他开始了独往之踪的文化之旅不仕清廷,面对招揽发出若必相逼,则以身殉之的誓言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明亡,改名炎武,江苏常州府昆山太仓人,出身江南大族。顾炎武45岁与章丘结缘,53岁开始长居于章丘。  相似文献   

4.
欧阳斐 《求索》2013,(4):111-113
本文立足于顾炎武独特的本体论思想和人性论思想,主通过他对"国家"与"天下"的定义辨析,对"周室班爵禄"的重新阐释,对"君"、"万岁"、"陛下"等语词的溯源考察,以及对君臣提出的政治行为典范,深入论述了政治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今日民族》2010,(3):61-61
(一)少食。每顿饭不宜吃得太饱,科学研究表明,适度饥饿能使人长寿。(二)多食全价蛋白质食物。蛋白质营养要丰富,必需氨基酸要全面。主要有蛋、奶、鱼、肉、大豆及其制品、食用菌等。  相似文献   

6.
正人称"昆山三贤"之首的顾炎武(1613—1682),一生信奉仁义,精忠爱国,并在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等领域均有深厚造诣。他不仅学精,而且气高,因此被尊为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在他70年的生命历程中,其作为可歌可泣,其业绩可赞可颂,为国人所崇拜,为世人所瞩目。出于多方面的原因,顾炎武从45岁开始北上游学,居无定所,食无定餐,骡马相伴,沉卷相随,在外闯荡25年,最后客死异乡。不是他不爱家乡,而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讲话,强调要着力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提出“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六实”要求。这是自2003年10月首次向党政各级领导干部提出: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以来,其间曾有多次阐述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之后,最新一次为消除部分干部在政绩观上的迷失、误解的重大努力,同时,又是坚决战胜党内存在着的错误政绩观,纠正极少数人依然故我、拒不改正的积极行动。  相似文献   

8.
治学感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什么是兴趣?我认为,兴趣是人的心理特征之一,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进行探究和参与的心理倾向,它标志着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积极性。兴趣又可定义为一种“喜好的情绪”,如,一个人喜爱某事物,具有良好的情绪,就可以产生欲望和动力,而乐于学习、研究它。兴趣也是创造性来源的契机。所有治学者都非常重视兴趣在做学问中的作用。兴趣对有独特经历的人来说,更是一位好老师。我少年时代就对一些事物感兴趣。比如,拉二胡、弹风琴,既无老师教,又无教材看,全凭兴趣“捣鼓”,虽不能登大雅之堂,竟也能参加县里…  相似文献   

9.
张砺 《同舟共进》2021,(4):76-79
历数中国百强县,近年来一直有个县级市独占鳌头,它连续十几年排在全国首位,那就是江苏苏州下辖的昆山。地处江南富庶之地的昆山,不仅经济发达,还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它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闻名遐迩的江南古镇周庄也在昆山的市域范围内。历史上,苏南地区更是文人辈出的地方。有人统计,明清两朝历年的202名状元中,江苏约占1/3,其中尤以苏州地区最为突出,竟有35位。不过,若论苏州地区文人学者中最杰出的代表,还要数昆山人顾炎武。虽然他在科举考试中并无建树,但后来却成为了杰出的思想家和史地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儒”。  相似文献   

10.
一九四九年初,人民解放斗争如暴风骤雨席卷祖国大地,一个新的社会制度即将诞生。身在异国的陶大镛教授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兴奋极了,他毅然偕全家从伦敦回到了香港,在进步学者云集的达德学院商业经济系  相似文献   

11.
<正>法律诚信源于古代罗马法。此后,诚实信用成为大陆法系国家民法中的基本原则,德国民法甚至将诚信原则当作法律上的“皇冠”。英国法传统上反对诚信原则,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普通法系传统的国家在合同法、债权债务法和公司法中,广泛规定了诚信原则。我国法律也广泛采用了诚实信用原则,民法、商法、市场监管法和社会法都在不同程度上规定了诚信制度。  相似文献   

12.
<正> 范国强在《黄石社联》1989年第3期上发表文章,分析了当前企业存在的腐败现象及根源,提出四条根治之法:(一)必须认真加强对企业的指导,逐步制定和完善行政行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的各项法律、法规。要强调企业两个文明一起抓,在强调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把强调正确的办企业方向、陶冶好的党风厂风提到重要地位。逐步制定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法规的严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治学十诀     
一心:荀子在《劝学篇》中说“君子结于一”,就是说要集中精力。 二分:梁启超提出,把每日所读之书分为二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则是浏览的。 三余:利用业余时间。三国时董遇常提出“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四备:读书之时手边要备好字典、典故书籍、卡片和记录用笔。  相似文献   

14.
15.
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是我国明清之际一位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又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博学者。 黄宗羲一生始终矻矻于学术研究,从不稍懈,从未间断。他于政治、经济、军事、经学、史学、哲学、法学、数学等,无所不工、无所不通、无所不论,写下了许多著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黄宗羲不仅学问甚博,成就巨大,而且注重实学,反对空谈,讲究创新,不守成说,开启了一代学术新风,尤为可贵的是他精于治学之道,提出了综合百家,约之在我的学术思想。他为了“辨明国家治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素质与水平决定教学效果。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风格,有的在教学时把龙画成蛇;有的把龙画成了似龙非龙;有的虽龙画得逼真,但缺乏点睛之笔,龙照样飞不上天。所以,优秀的教师应潜心研究画龙点睛之法。  相似文献   

17.
顾炎武政治思想中有许多近代性因素,其政治思想具有三大理论特色:一是在批判历代统治者奉行的“宁赠友邦,勿与家奴”的反动政治哲学的基础上,确立起民族利益至高无上的政治原则,对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不再从儒家的性善论出发讲“修齐治平”的传统政治哲学,而是从现实的人、尤其是从皇帝和官员们的“私”和“欲”的现实存在出发,来探讨有效防止政治腐败的理性化的制度建设之路,从理论上开辟了传统政治理论近代转型的新方向;三是紧紧抓住“选举”和“清议”这两个环节,将其看作是保证社会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两大因素,与现代民主制度特别重视选举和舆论亦隐然有着某种精神实质上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8.
《世纪行》2010,(9):31-31
<正>石泉,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武汉大学资深教授、民进湖北省委会主要创始人。曾任民进中央第七、八、九届委员会委员、常委;武汉市第四届政协委员,第五届常委,第六届副主席;湖北省政协第六、七届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七届委员,第八届常委。  相似文献   

19.
我从事经济学研究已经26年了,从一名知识青年到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我一直很单纯地潜心于学术研究。学术研究精神之于学术研究犹如修身之于治事,宁静与自由可使人保持内心平静,注意力集中,通过对学问的反思将会产生一种有成效的抽象思维,进而引进创造性工作。多年的学术生涯,使我对世界经济领域十分熟悉,知道该研究什么,研究什么才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翻开人类现代科学史画卷,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涌现出一批闻名于世的杰出科学家。为了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跻身强国之列,他们以殉道者的姿态,身许科学,孜孜以求,含辛砥砺、自强不息,不仅为人类做出了贡献,而且也点燃了中国现代科学的圣火,使科学之光照亮了中国。严济慈自然属于他们中的一员。他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实践了“让科学在中国土地上生根”的誓言。 走进科学殿堂 1900年12月29日,严济慈诞生在浙江东阳县下湖严村一个普通的农家。他从小似乎就对数字有着一种天然的嗜好,5岁就跟父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