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版面是报纸发■■一种形式,是帮助和吸引读者阅读的手段,是形成报纸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张成功的报纸,离不开版面的密切配合。一个好的版面不仅能使读者很顺利地读下去,而且能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造就优美的形式,形成特定的气氛,给读者以美的亨受,使读者饶有兴味地阅读内容。一张报纸的版面一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读者不看报头也会知道报纸的名称。报纸的版面特色,是由报纸的性质、宣传方针、宣传内容、读者对象以及历史传统、报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游戏的迅速扩张,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成为当今媒介化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从涵化理论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发现,社会与个人的心理因素成为网络暴力游戏涵化青少年的心理根源,从社会娱乐到精神麻醉,网络暴力游戏又发挥着重要的心理效能,而媒介竞争心理则是网络暴力游戏涵化青少年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对报纸而言,周末的读者会大为减少,报纸只好缩版,减少印数以节约成本,实际上,报纸的周末版如果从娱乐版块、信息服务版块、新闻专题版块上下功夫,是完全可以扭转这一被动局面的。  相似文献   

4.
在新兴媒介日益盛行的今天,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介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仍然较快,其作用和影响是新兴媒介所不能替代的。本文以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的专业报纸《茗流》为例,论述了校园报纸这种传统媒介在高职院校的发展情况及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徐莺 《桂海论丛》2005,21(1):63-65
青少年作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互联网给青少年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通过煤介教育,使众多的青少年认识互联网的本来面目,增强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过滤能力、承受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学会合理、有效地驾驭和使用媒介。  相似文献   

6.
西方学者指出大众传播媒介对当前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影响深远。由于一般青少年对新事物的接触比成年人敏感及好奇,因此在大众传播媒介的受众中,青少年人口占了不少席位。大众传播媒介的高度渗透,使青少年更早了解世界及社会大事,更早意识到性及个人的需求,青少年也就提早在童年出现。(史,1996:4)。 目前大众传媒的角色不是单纯地将一些信息直接传播给受众,还常于传播内容中带有批判及反思的态度,塑造受众的思维模式及思考方向。以有关性课题的处理方式而言,不再是昔日的禁忌,但透过大众传媒所传播有  相似文献   

7.
以视听语言为代表的新兴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已经取代印刷文本成为我国民众主要的信息接受来源,并将进一步改变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想象空间与思维方式。在这一现状下,媒介认知教育已经同书面文字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媒介认知的特殊性决定了媒介认知的不同内容与方式,而其核心则是培养国民对媒介信息的批判分析能力。故此,在我国开展媒介认知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媒介暴力的传播,对青少年模仿暴力行为和学习犯罪技能具有示范性;直接刺激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欲望并降低对暴力行为的抑制;容易异化扭曲青少年群体的价值观念并影响其性格塑造。对此,应加强大众传播媒介的法律法规建设;严控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空间;加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建构中华民族优秀历史传承且密切当代前沿发展的文化体系,为全体公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健康茁壮成长创造优质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9.
正气之美     
沈峰 《福建通讯》2002,(3):47-47
在一家图书馆耳闻目睹了这样一件小事,一天报纸阅览室的一名管理员正忙碌的将新报上架,这时另有一名工作人员要将一张当天的报纸拿回办公室去看,这位管理员坚持不让其拿去,说应该让读者第一时间看到新报,这是我们的工作,更是我们的职责,最后报纸上了架,没有让同事拿走。  相似文献   

10.
大众媒介与青少年审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媒介化的社会,青少年的审美发展受到大众媒介的深刻影响.大众媒介一方面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审美内容和形式,满足了其审美需求,拓展了其审美经验,提高了其审美能力;但另一方面,大众媒介又使得青少年的审美变得缺少主动性,审美经验日益感官化、平面化,在审美趣味上则追求娱乐性和刺激性,并呈现出模式化、同质化的特征,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演变成为一种伪审美,难以胜任人的解放的使命.对此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共同努力、各司其职,以减少大众媒介的不良影响,积极推动青少年的审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