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财政部日前公布了2013年11月份财政收支情况,数据预示对比2013年前11个月全国公共财政月均支出,12月支出额可能比之前月平均值高出不少,大幅增加的数字或许预示着年底突击花钱一幕将再现。年底突击花钱年复一年在上演,不仅会增加了不必要的行政成本,而且很容易造成行政机关内部的腐败。虽然每到年底,有关部门都会要求各地不得突击花钱,但往往收效甚微。面对2013年可能出现的年底突击花钱,有关部门必  相似文献   

2.
年末的一个月中,各级政府在2007年花掉1.2万亿元。2008年花掉1.5万亿元,2009年花掉2万亿元。而2011年,财政部门不得不在余下的近两个月中确定超过3.5万亿财政资金的去向。前不久,广东省广州市人大常委会针对该市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询问,常委会组成人员感叹:“预算不科学,表现为年底突击花钱。”每到年末,政府机关突击花钱,几成惯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如何有效遏制?本期“一家之言”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湖南商人陈荣原本是想揭露一场招标的“猫腻”。在2010年底的一场招标采购中,这位乐器行老板吃惊地发现,湖南省财政厅、文化厅、省直机关政府采购中心花了3000万元.买下了市价1500万元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花”相似。时至年底,政府“突击花钱”依旧年复一年如期而至.这在公共财政越来越理性务实.公开透明却发展不平衡、公共设施和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需求仍然捉襟见肘的当下,令人瞠目结舌而又匪夷所思。近几年.我国财政收入以惊人的速度大幅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年底“突击花钱”的数额也变得越来越令人咋舌。人们不禁要问,为何年底突出花钱就刹不了车?!  相似文献   

5.
杨涛 《政府法制》2012,(1):46-46
年末的一个月中,各级政府在2007年花掉1.2万亿元,2008年花掉1.5万亿元,2009年花掉2万亿元。而2011年,财政部门不得不在余下的近两个月中确定超过3.5万亿元财政资金的去向。(《中国青年报》11月23日)  相似文献   

6.
又到年底。从近年来的实践看,每年都有一些部门临近年底时突击花钱,国务院和财政部也都会有针对性颁布林林总总的禁令或规范。就在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又一次强调,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是防止年底突击花钱,坚决制止各种铺张浪费。应当说,这样的强调是有意义的。但防止年底突击花钱如果不与年初的预算审议结合起来,效果可能不会那么理想。  相似文献   

7.
网友的眼睛,从上往下,由以前盯着中央部委网站的采购公告,现在开始盯上了地方政府的网站。  相似文献   

8.
广州拟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楼主楼旁建一栋"广州市人大代表之家",用于解决人大会议、羊城论坛等的场地需求,预计总投资9521.80万元.全部由广州市统筹资金安排解决。其中地上6层,共6580平方米;地下3层,共4904平方米。(《新快报》12月17日)"人大代表之家"听起来.名字很是温馨。以"家"为名,最需要的是有家的温馨和舒适。而过硬的资金保障,也能确保  相似文献   

9.
今年7月,浙江律师吴有水致信31个省份的计生、财政部门,申请公开社会抚养费收支、预算等相关信息。但只收到17个省份的回复。昨天,国家卫生计生委对此做出回应称,社会抚养费不属于中央财政收入,也不属于卫生计生部门收入,纳入地方政府预算管理。其收入没有对应的支出科目,也不允许与计划生育支出挂钩。(《京华时报》9月5日)对于社会抚养费再次引发的热议,国  相似文献   

10.
日前,审计署商请监察部同意,组成由驻署监察局牵头,中央统战部推荐、审计署聘任的特约审计员和相关人员参加的检查组,按照"用高于要求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用严于监督别人的标准监督自己"的原则,对审计署2011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检查。  相似文献   

11.
金海燕 《江淮法治》2010,(19):49-49
8月26日,财政部负责人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时表示,将创造条件公开行政经费预算。如今的政府行政经费开支,虽然需经人大审查并批准,但是,每年提交的财政预算草案不仅我辈百姓看来是一笔糊涂账,就是人大代表,也有不少人说"看不懂"。  相似文献   

12.
公务消费、公车消费和公费出国这“三公”消费.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近几年各界对治理“三公消费”的呼声不断。  相似文献   

13.
从近年来民众迫切要求公开三公消费以增加财政透明度,到中央为公开三公消费确定时间表,再到中央及地方即将公开三公经费,可以说,众所瞩目的公开三公消费目标,已距我们愈来愈近。这种契合民意的政府行政公开,不仅是现代公共财政的应有之义,更是树立政府公信力的必需之举。特别是,对于久为民众所诟  相似文献   

14.
如无特殊情况,每年初全国及地方各级人大都无一例外召开人代会。其中一项重要议程,就是听取和审查“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作为一名从事人大工作多年的工作者,发现绝大多地方政府领导向本级人代会作工作报告时,在结尾部分千篇一律都使用“各位代表,让我们……”的表述,与会人大代表及关注大会的公众对此老生常谈亦习以为常,不以为错了。  相似文献   

15.
日前,财政部向各地财政机关发出《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各地方政府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内容、方式和范围等作出了统一的要求:要求各地依法、及时、主动公开财政预算信息,做好财政预算信息的主动公开工作、依申请公开工作和其他相关基础工作;要求规范各级财政机关向同级人大送审的财政预算决算报表以及部门预算报表的格式和内容,同时主动公开财政预算和决算报表以及预算执行和财政转移支付情况等。《通知》的发布意味着政府酝酿已久、群众盼望已久的“阳光预算”制度将有实质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法律与生活》2014,(10):60-60
正2014年4月24日,历经4次审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今天表决通过了《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新法)。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法将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强化政府责任修改前的《环境保护法》存在政府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缺陷,导致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规定流于形式。修改后的新法重点强化了政府责任。法律福音: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