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事再审程序中检察权配置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再审程序中检察权的配置,关键在于协调检察权与审判权、检察权与当事人处分权之间的关系,难点在于检察权与当事人处分权之间冲突的协调.应以实现民事诉讼的多元性目的为考量,保留和完善检察权对审判权的监督,同时在具体制度上避免检察权对当事人处分权的"误伤".  相似文献   

2.
诉讼调解复兴是和谐社会政治语境下司法政策的相应调整和过度反应,同时存在具体制度方面的趋动力。诉讼调解异化为一种方便审判权行使的手段,成为法官追求办案结果或效果的工具,因而导致当事人处分权的虚化。产生这种异化的根本原因是民事诉讼职权主义模式下的审判权本位。当事人处分权虚化侵犯了当事人的权利,破坏了诉讼调解的公正。强化当事人处分权,弱化法官的调解职权,使审判权为处分权提供保障,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合意,才能回归民事调解的基本原则,恢复诉讼调解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与处分原则之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是我国民诉法确立的两项基本原则 ,旨在保护当事人的辩论权和处分权 ,以防御法官的审判权 ,保障程序的正当性。本文分析了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辩论主义和处分权主义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和相互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民诉法规定的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加以改造 ,从而实现与相关程序制度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法院调解制度在现代社会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完善必须要以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为基点,必须要正确处理好当事人处分权与人民法院审判权的关系,并应以此作为基本理念,来指导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统一的国家权力理论决定了人大权力的全面完整性 ,但这与法院的独立审判权并不矛盾。法院独立审判权的行使并不排除人大对其应有的法律监督与制约。介是必须注意划清正当法律监督与制约和不适当干预之间的界限 ,真正发挥人大的制约功能 ,实现法院独立审判权的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6.
再审程序中当事人不享有完全的处分权,要受到再审程序的制约,再审中的处分权还受到民事诉讼程序阶段的制约、处分权性质的限制,再审处分权的限制归根结底在于程序的安定性,即程序规范的安定和程序运作的安定.在再审程序中,应当注意当事人处分权受到限制的几种情形,以利于再审程序的运行.如果不对当事人再审程序的处分权加以限制,既不能保证程序的安定,又无法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  相似文献   

7.
李彩红 《理论前沿》2005,(19):43-44
本文论述了上诉权与审判权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四个方面冲突,从法理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使上诉权与审判权实现制约与平衡的四个途径,对于缓解上诉权与审判权的冲突,实现二者利益的合理配置,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续审制之适用的诸多问题及其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民事诉讼程序相关制度建构本身的欠缺以及彼此之间缺乏足够的协调与整合。将审级重心放在一审,完善证据制度和审前程序以及协调当事人的诉讼处分权和审判权的冲突是适用和完善续审制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人民法院主持下的民事调解活动具有其特殊性,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同时也掺杂着法官的审判权,对其必须由人民检察院予以监督。目前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民事调解检查监督的障碍较多,监督范围不明确,立法不完善,监督的方式具有封闭性,程序规定可操作性不强等都制约着检察院监督权的有效履行。文章针对这些问题,具体分析了我国目前法院民事调解检查监督的现状,同时建议扩大监督范围,将法条中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合理定义,提出了完善法院民事检查监督的具体操作程序,从多方面完善法院民事调解检查监督。  相似文献   

10.
权力只有受到良好的监督与制约才不至于被放弃或滥用。文章从确立审判权监督制约机制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目前审判权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的具体措施与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法官的诉讼管理权是与当事人的辩论权、处分权相对应的一种职权,是审判权的具体体现。它是平衡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权利的重要手段,是保证诉讼顺利进行,维护诉讼公正的重要保障。但是如今我国相关法律对法官的诉讼管理权的构建相对还是个空白。本文对诉讼管理权的概念入手,在考察了域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诉讼实际提出了我国的法官诉讼管理权的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论民事检察监督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检察监督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司法公正、司法权威和法制统一.以错案无法界定、审判权独立排斥监督、诉讼公正不容检察院参与、尊重当事人处分权原则以及节省诉讼成本为由,主张限制甚至取消中国民事检察制度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在实践上是极其有害的.  相似文献   

13.
加强对审判权的监督、制约 ,是消除司法腐败现象的有效途径。必须加强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内部、人民群众、新闻媒体对审判权的监督 ,坚持公开审判程序 ,落实公开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14.
法院调解被认为是我国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重要方式,又是以当事人自愿原则为核心的纠纷解决形式,因而带有当事人处分权和法院审判权双重属性。但理论界对此双重属性的研究仍止步于表面,这是引发调解书再审启动制度上众多争议的根源。所以,需要系统地探究法院调解二重性的内涵,为其再审救济方式"正名",并在其属性建构的分析框架下、以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为背景,讨论调解书再审启动的事由、主体等实质条件和级别管辖、申请期限等形式规则。  相似文献   

15.
高校处分权设定与行使中存在合法合理、是否侵犯了学生受教育权以及应否遵循正当程序诸多问题 ,笔者首先对高校处分权进行了界定 ,阐明了用行政法原则规范高校处分权的意义与法理基础 ,并论述了行政法原则如何在高校处分权设定与行使中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6.
审判权运行必须遵循司法规律,拔除制约其健康运行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当下审判权运行机制中存在行政化、地方化、秩序紊乱以及隐性司法等流弊。健全审判权运行机制需要完善司法的基础性、制度性建设,真正做到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  相似文献   

17.
论民事检察权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民事检察权是依据列宁的法律监督理论,并结合我国国情确立起来的,适应了维护国家民事法制统一、增强和完善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和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以及公民、法人的重大利益的需要。完善民事检察权需要平衡几个关系:1、监督民事诉讼同维护法院终局裁判稳定性的关系;2、国家干预和当事人处分权相统一;3、正确处理民事检察权和民事审判权关系,建立监督兼顾公诉的民事检察模式。  相似文献   

18.
民事审判权运行的异化是指民事审判权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违背民事审判权自身特性的现象。民事审判权运行的异化主要表现在民事审判权的地方化、行政化、职权化、非程序化、非统一化。民事审判权运行的异化是民事诉讼基本发生扭曲和变异的结果,是民事审判权的行使主体、运行过程、运行方式和最终体现发生变异的结果。民事审判权运行异化的原因与民事审判权运行的环境、民事审判权自身属性和行使主体有关。为规范民事审判权运行的异化,必须对民事审判权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9.
处分原则作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其核心是当事人依法享有处分权。分析从造成当事人处分权程序保障缺失的原因与对当事人处分权加以程序保障的必要性等。  相似文献   

20.
行政审判权作为司法权之一种,对行政诉讼制度起着极其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从行政审判权的理论厘定、行政审判权与相关权利(力)的关系、行政审判权的发展态势等方面对我国大陆学界关于行政审判权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的粗浅述评看,行政审判权这样一个长期不被行政诉讼法学界广泛关注的课题,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学者们对行政审判权的研究虽有所建树,但学术底气略显不足、学术方法有待更新、学术视野亟需开拓、学术资源仍待整合;应当运用理性思维认真对待行政审判权,正确定位行政审判权,积极为行政审判权的生成与运作营造氛围、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