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地方节庆作为文化现象具有文化共享、集体参与的特性,其文化整合功能有助于社会群体对地方整体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接纳和融入。地方节庆活动对社会发展和分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参与不足的边缘群体——社会特定群体有效融入时代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表现为文化的力量促使特定社会群体在主观上主动向主流社会群体的文化意识和价值观、行为方式靠拢,逐步缩小文化距离,同时,地域文化的教化作用和影响力从客观上同化和包容特定社会群体的意识行为,缓解其与主流社会群体的相对疏离。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的建立取决于社会群体间博弈的性质,合作性博弈生成和谐社会,非合作性博弈导致社会磨擦。交易行为是被历史检验证明唯一的群体合作性博弈方式。因此,中国要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让更多的群体获取稀缺资源的产权,因为,更多的社会群体获取资源产权,是群体间采取交易行为进行博弈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3.
婚姻是人类社会群体交往的根本手段之一,基于不同婚姻规制存在的婚姻圈既受人类交往各种普适性原则的影响,又是社会群体划分的基准。清水江流域苗族因其独特的婚姻观念、婚姻规制以及群体划分的各类标准,而形成自己特有的婚姻圈层。探究清水江苗家婚姻圈与群体划分之关系,不仅是深入了解区域民族的需要,还有利于寻求人类交往途径、掌握社会交往规律。  相似文献   

4.
新社会阶层作为一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浪潮中形成和发展壮大的社会群体;近年来,学术界在新社会阶层身份属性的划分、“政治参与度”以及“政治参与方式”等问题上陷入了研究困境;为此,需要我们从党的共同富裕政策、动态发展过程以及整体的、生态联动的角度来有效化解研究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作者从Lexis-Nexis数据库中收集了从1990年至1999年间《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和《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四家美国大报国际版上有关中国的所有新闻报道的标题,从媒体的议题设定功能出发,对标题内容进行分类和量化分析,从报道量、报道内容和报道走势三方面如实反映90年代美国大报上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6.
论点点击     
社会群体越分化越要建立"统一战线"人民日报评论部在8月30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意识形态工作要与时俱进,必须有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分众营销"意识。不仅要懂得工农,也要了解各种群体,这样才不会一讲宣传,就让体制内思维包打天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多跟不同群体交朋友。就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只有把各种群体都了解了、摸透了,才有可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我国青年流行文化与价值观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青年流行文化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青年满怀豪情壮志,期望投身祖国建设、实现社会理想,80年代中后期他们试图对权威进行颠覆和解构、积极寻求个性反叛的路径;90年代初期青年经历了迷惘混乱,怀旧成为他们追溯寄托梦想的手段,90年代中后期开始,消费主义逐渐盛行,青年追求更为个性自由的生活.新世纪以来,青年文化呈现出多元发展的势头,衍生出多层次多领域的亚文化群体.这一个文化群体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相似文献   

8.
20世纪 80年代尤其是 90年代以来 ,大众文化以其强烈的现世价值取向和入世渗透能力 ,广泛地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情感、习惯、行为方式和审美情趣。 80年代初至今以来大众文化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伴随着这一表层文化现象的 ,是底层人们的思想所发生的重大变化 ,是人们的自主意识的逐渐觉醒。一、 80年代的大众文化———受众处于“被动接受”阶段2 0世纪 80年代的中国大众文化还处于萌芽阶段。 70年代末 ,随着“四人帮”的粉碎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人们从高度禁锢的思想中解放出来 ,大众文化还没有浮出水面 ,没有生存…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要想正确认识和对待农民问题,提升农民现代性就应该将与此命题相关的概念解读清楚。“农民”这一概念在中国有其特殊性,与国际上公认的以职业归属划分不同,它更多的是从社会属性和户口角度解读的,对这一庞大的社会群体进行整体提升与改造,使之成为现代化的主体,主要是对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初期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而作为一类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生群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参与现状,积极、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增强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我国侦查理论研究的发展轨迹可分为前50年和后50年两个阶段.前50年沿两条轨迹发展一是从清末的修律开始,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学学者对侦查的理论研究;二是从我党在江西瑞金创建革命政权开始,革命的政法工作者对侦查的理论研究.后50年也沿两条轨迹发展一是我国公安学体系中的侦查理论研究;二是我国法学体系中的侦查理论研究.20世纪我国侦查理论研究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形态,其间既有曲折和倒退,又有发展和辉煌,终于在20世纪后期确立了侦查学的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来,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中国学术界逐渐兴起。受此影响,20世纪上半期,一些学者开始注重以西方社会科学方法研究中国法律问题,并由此成就自己的学术事业与声名。其中有两类学者特别值得注意,一为非法科出身,以社科方法研究中国法律问题,而在法学领域里取得重要成就,其典型代表为瞿同祖;一为法科出身,以社科方法研究中国法律问题,却旁逸斜出,在别的领域异军突起,开创新的学术天地,其典型代表为陶希圣。前者已为法学界所熟知,后者则未足以为法学界所留意。本文深入探讨陶希圣以社科方法研究法律的缘起、发展及转向,从一个侧面揭示20世纪上半期中国法学发展的状况与学理基础,及其与其它学科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方面的共通与相互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逐步跌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历史地看,近代以来中国之所以被西欧社会发展迅速拉开距离,实是明皇朝276年统治所造成的.两败俱伤的中国社会政治治理模式,使得明皇朝成为历朝历代最腐朽,阻碍中国社会发展最严重的封建皇朝.明皇朝的覆没,以及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朝如流星般地消逝,表明中国社会政治治理模式碎裂.中国走向现代化,必然要转换社会政治治理模式.17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三个世纪,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中国终于接受马克思主义,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社会转型.历史表明:社会主义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自我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新月》杂志在 2 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曾为中国书评事业的发展做出过许多尝试和贡献。 2 1世纪的今天 ,书评事业的发展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他们所做过的努力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制造了大量的传统恐怖犯罪活动和非传统恐怖犯罪活动,新疆"7.5"事件所呈现的参与犯罪人数多、使用棍棒和石头做武器、大量普通群众遭遇袭击、造成恐慌的反人性非传统恐怖,严重地影响了新疆乃至全国的安全与稳定,这对包括教育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以来,在英国急剧社会变迁中,广大女性为改变传统男权主导下的屈从地位,进行了持久不懈的努力,最终在婚姻家庭和社会领域获得了男女平等的话语权.女性的解放不仅颠覆了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束缚,意味着男女平等地位时代的到来,更重要的是引发了人们对传统男权主导下婚姻理念的重塑.由此使得在男权社会构架下的传统婚姻在20世纪后半叶遭遇严峻挑战,离婚率急剧增长,两性不平等下的婚姻和家庭大量解体.探讨英国女性解放引发的离婚革命悖论,或许对当代同样离婚率居高不下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文本位教育目标的内在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目标的确立和教育本身的理念以及大众的教育评价、市场需求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今的教育应以人文本位为目标,专心增加生产,坚决提高效率,培养适中的消费习惯,唤起爱护自然资源的意识,促进经济生活人本化,启迪服务至上的精神,从而在顾及经济效率与应用层面的同时,重视大众的长远利益和人文关  相似文献   

18.
棕色地块(brownfield)主要指市区大量被废弃的、闲置的、未充分利用的工商业废弃物场址。20世纪80、90年代,美国的开发商不顾城市棕色地块的种种优势转向对市郊“绿色地块”的投资,出现了极具讽刺意味的的“棕色地块效应”。导致该效应的原因是严格的责任条款、高昂的整治费用、不确定的整治标准与较长时间的延误。为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先后制定了三部法律和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进行应对,取得极为显著的效果。为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中解决城市污染与振兴城市经济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已逐步地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而人的思想观念是心理活动的直接反映。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按照人的心理规律去做,才能科学有效。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四次历史性转变的新概括,这就是继20世纪完成的社会转折(40年代)、制度转变(50年代)和经济体制转轨(70年代末开始)之后,21世纪以来开始的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换。文章系统论述了第四次历史性转变提出的理论与实践依据、现实可能条件,揭示了第四次历史性转变新概括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