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事业单位改革: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新契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在非营利组织群落中的地位分析,以及有关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共识和分歧的考察,认为事业单位改革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事业单位改革所具有的强大推动力,将使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态势出现一个企盼已久的拐点。  相似文献   

2.
论事业单位向非营利组织转化——现实描述与理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事业单位向非营利组织 (民办非企业单位 )转化是涉及我国公共事业改革、非营利组织培育发展的重大问题。现实中事业单位向非营利组织转化动力十分充分有力 ,转化在较高水平上发生着 ,但产权与人事等方面存在的制度性障碍使转化无法形成规范、制度化的路径 ,事业单位更多采取间接、迂回、非规范的方式向非营利组织转化。事业单位向非营利组织转化的实质是公共事业服务由国家机制提供转为由社会机制提供 ,是我国公共事业改革与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
试论大部制改革中的非营利组织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保章  金保德 《前沿》2008,(8):67-70
大部制改革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政府在大部制改革中应该注意培养和完善非营利组织。发挥非营利组织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国外大部制改革中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同时提出我国大部制改革应加强非营利组织建设。另外,完善非营利组织也要有新的思路。应在培养其公信力、创新经费供给模式和优化组织构成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4.
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娟 《新东方》2006,(11):44-46
非营利组织会计是会计学在政府和事业单位中的运用,是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之一。由于非营利组织的会计目标对其会计活动和会计方法具有重要影响,而研究非营利组织会计的重要前提就是要明确会计目标。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的内容包括:谁是财务信息使用者,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以及财务报告能提供什么信息。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会计模式应转向“两级准则层、三个准则群”模式。与我国预算会计相对应的会计体系,在西方通常称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或非企业机构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同企业一样,都是社会的基本构成环节,但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区别,由此…  相似文献   

5.
刘春湘 《求索》2008,(4):60-61
我国现时NPO政府监管制度严重滞后,妨碍了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构建合理监管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框架,营造良好的治理环境,政府必须有所作为。首先,必须完善非营利组织立法,实现法制层面的有效监管,制定一部统一的非营利组织法;其次,必须摒弃双重管理体制;第三,成立非营利组织监督管理委员会,改革政府监管模式;第四,强化税收管理。  相似文献   

6.
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政治经济领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当前,中国正处于非营利组织迅速发展的时期。从非营利组织特征为切入点,总结分析了中国非营利组织管理研究现状,借鉴发达国家全面管理和系统分析理论,分别从规范、战略和运作层面探讨了非营利组织的多维度管理。由于非营利组织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运作,因此各利益相关者的多目标博弈成为现代非营利组织面临的挑战,通过对非营利组织的内部管理实施多维度管理,可以实现其多重目标需求。最后,讨论了多维度管理对中国现代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金保德  宋静 《前沿》2009,(1):64-67
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制度的探究对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的公开是其财务管理的重点,是提升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完善对非营利组织财务监管、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诉求的有效途径。在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制度构建中应加强对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公开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论非营利组织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志刚  胡佳 《前沿》2006,(5):212-215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构想,也是一项全面系统的目标体系。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的第三方力量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发挥着重要的协调、辅助和补充功能,其发展有力地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但是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还存在内部不和谐、外部不和谐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从组织发展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条件来探讨非营利组织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非营利组织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联机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传统的非营利组织经济分析方法基础上,以非营利组织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联机理为切入点,从国际经验分析了非营利组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我国经济发展实证角度发现非营利组织发展与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外在一致性,最后提出关于非营利组织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联机理的四个理论推断。  相似文献   

10.
非营利组织失灵:组织边界之模糊与清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回顾学界对非营利组织失灵的研究和区分非营利组织失灵与非营利组织问题的基础上,厘清从市场失灵到政府失灵、从政府失灵到非营利组织失灵的逻辑,提出非营利组织失灵源自其组织自身固有且依靠其自身不可克服的缺陷。目前非营利组织失灵源自组织边界模糊化或越界、错位,其纠正只能依靠组织边界清晰来实现,有必要引入公共企业这一组织形式并赋予其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相应职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中外理论及法律法规比较,揭示了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即非营利组织是具有组织性、非利润分配性、民间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的组织。同时,为了扩大收入来源,保证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应在附加有关限制条件的基础上,允许非营利组织开展营利活动。与此同时,需采用不同标准划分非营利组织营利收入的来源和用途,针对不同类型的收入设计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达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李晓庆 《桂海论丛》2005,21(4):38-40
非营利组织在我国发展迅速,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由于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困难。文章试图从监督主体、监督内容、保障因素、监督结果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尝试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非营利组织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3.
Amid turbulent times for China-U.S.relations,China expert Kenneth Lieberthal,Director of the John L.Thornton China Center at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appeared March 3 in a live Web chat,answering questions from Beijing Review and an Ineternet audience on issues related to bilateral relations.Excerpts follow:  相似文献   

14.
陈淼  王飞 《中国发展》2009,9(1):22-24,30
绿色税制改革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手段。中国绿色税制的研究相对国外起步较晚,但是绿色税制的改革对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戊戌变法作为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进行政治变革的初次尝试,只存在了很短时间,它的失败延缓了中国的近代化,然而,它的影响并不因它的失败而告终结。戊戌时期所介绍的西方学术思想,适应了由物质层面改革向制度层面改革转变时期的社会需要,打击了“君权神授”思想,唤醒了人民的自主意识和竞争精神,为民主的变政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政府组织规模与行政成本的财政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合理确定政府组织规模,节约政府行政成本,构建一个成本低廉、运行高效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当前深化行政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合理政府组织规模的测度入手,对我国目前政府组织规模的现状、政府行政成本及增长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界定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财政资源使用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中国2008年大部制改革充满着诸多期待。基于五大部委的实证调研,可以发现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也发现因缺乏系统性理论研究、整体安排、政策支撑和法制保障以及部门利益作祟、资源割据盛行、平行等差掣肘等造成改革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本文认为,下一步完善大部制改革的两个关键是构建科学的大部制和科学地构建大部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留学人员具有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已有近40万留学人员学成归国,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和中华文化学院共同主办的"21世纪中国:海外留学人员服务祖国科学发展"研讨会,主要探讨海外留学人员服务祖国科学发展这一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海外留学人员服务科学发展、践行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更需要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人权》2016,(3)
China should study the National Human Rights Institution(NHRI) mechanism, establish a NHRI and take the issue seriously. The author firstly points out that NHRIs play the roles of "actors for change", "urgers for reason" and "protectors for rights", which make them possible for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Secondly, China's current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mechanism has some imperfections, which can be improved by the NHRI, theref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HRI in China becomes a necessity. Finall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on the type, principles, functions and implementing step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HRI in China.  相似文献   

20.
Yukyung Yeo 《当代中国》2009,18(62):729-743
This report explains the shifts and strains in the 2008 super-ministry government reform, focusing on the reform of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of economic governance. Drawing on interviews with officials and scholars in Beijing after the reform, and on Chinese-language reports and book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key to substantial progress in remaking the Chinese state into a macroeconomic regulator is the reform of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NDRC), which was lacking in the 2008 scheme. Its powerful authority for investment endorsement is particularly problematic. A continued administrative malaise in the energy sector and strategically articulated state engagement i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lso should be noted as the salient features of China's economic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