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出生在漾濞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从我记事以来,家乡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穷字。村民一年四季穿的是破旧的衣裳,住的是茅草房,苞谷饭是村民们的主食,可以说我也是苞谷饭养大的,那粗糙中带有浓浓苞谷味的苞谷饭,至今还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2.
孙伟 《农村青年》2008,(10):35-36
2007年,我顺利通过黄山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考试,被分配到黟县柯村乡江溪村做村主任助理。  相似文献   

3.
难忘路和车     
同是这个村,同是这条路,在我的眼里心里都是大不同的了。老家的地名叫上关门山——让人想起一个被大山关闭的山村。关闭的是视野?出路?还是希望?山村的西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路,在我上小学的那几年,路上行走的大多是早去晚归的学生,其他行人很稀少,隔上几天,会路过一队马帮,摇晃在马脖子上的铃铛,在曲曲弯弯的山路上艰难地响着渐渐远去。老家的日子像小路一样细瘦、悠长又坎坷。  相似文献   

4.
《农村青年》2007,(2):61-62
20世纪70年代,美国白蛾潜伏在交通工具中进入我国。这种白蛾有贪婪的胃口,能咀嚼几乎所有的绿色乔木。现已在辽、鲁、冀、陕、津、沪等省市发现。  相似文献   

5.
《工友》2011,(5):1-1
劳务派遣用工起源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末“传染”到中国。当年,劳务派遣只限于涉外服务,人员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6.
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我在水库灌区工作。有一天出门办事,路遇县委书记的吉普车。司机张师傅认得我,问我干什么去?我说回县城。他叫我:“上来吧!”  相似文献   

7.
篆刻     
牛润科 《中国工运》2013,(11):58-58
每当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爱怀旧的我,就想起昔日那情真意浓的车间“互助会”。那还是上世纪的70年代,我在我们车间里负责工会工作。当时,我在我们车间发起建立车间“互助会”的倡议后,得到了车间领导和全体职工的一致欢迎。一开始的用意是,当时每个职工的工资很低,除了自己一家人的生活支出,每月的工资所剩无几,有的家庭还不够用。如果要是家里遇上个突发事件急需用钱时,  相似文献   

8.
《工友》2012,(4):1-1
网络上曾流行这样一篇文章《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文中写了一个上世纪70年代出生在农村的人如何努力成为一个城市白领,当他坐在星巴克和城里人一起喝咖啡,感叹城里优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轻易就能享受的东西,却是他奋斗了18年才可以得到的。其中的辛酸引起了很多人的深思。  相似文献   

9.
章诚 《工友》2010,(2):55-55
王建新是湖北黄石人,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下放知青,下放不久就进蒲纺总厂当了一名工人。那时候,工人阶级很红火,他拥有了这只‘铁饭碗’觉得非常满足,学习积极认真,工作兢兢业业,待人谦虚诚恳,都说他是一个勤劳朴实的男子汉。没想到,厂子破产以后,他和那些下岗人员一样,就成了一名勤劳朴实的下岗工人。  相似文献   

10.
《农村青年》2009,(7):53-53
打胎 进城务工才一年,我就喜欢上一个女孩,她来工地的时间比我长多了。有天约她骑车去公园玩,谁知刚出宿舍门,她突然想起车好像没气了,冲我说了一句:“先陪我去打胎啊?”天呐,在众目睽睽之下,她就这样毁了我的清白!  相似文献   

11.
陈墨 《农村青年》2006,(6):42-44
一个11岁的小女孩,非常敬佩跪行劝学、跪着上课而过了成家年龄仍孤独一人的山村教师,她在日记里写下心底的秘密:“别人都有老婆,你这么好的老师为什么会没有老婆呢?我知道,是因为你只能跪着,别人才不愿意嫁给你。我长大以后,如果你还没有老婆,我就嫁给你。”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回想起来,心中常常禁不住感慨万千。上世纪70年代,我们还在农村居住,那时候,人们不仅物质生活匮乏。而且文化生活也是单调得可怜。人们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方式,谁家要是有个半导体收音机什么的就像有个宝贝似的。甚至那会儿,村里的闺女出门做嫁时,要求男方的聘礼中必须得有一台收音机。所以,  相似文献   

13.
清晨,淡淡的薄雾包裹了远山近水,整个小山村沉浸在一片宁静、祥和而又神秘之中,山村似乎还在回味着梦的甜美。回家的感觉真好,因为这里有日思夜想的父母,牵肠挂肚的亲人和朋友,魂牵梦绕的童年快乐时光。回家的心情同时也是彷徨而迷茫的,奶奶和爷爷相继去世,每次回家,多了一些沉重和伤感,少了一份温馨和喜悦,心生缺憾。  相似文献   

14.
一个农家妇女要出门挣钱,想都没想前方会不会有“陷阱”。这个妇女姓孟。出生在辽宁北票一个贫瘠的山村。为了叙事方便,我们称她孟姐。孟姐被拐卖到福建,做了别人的妻子。随她一起被拐卖的,还有她肚子里的孩子。孩子生下来了。长大成人了。不难想象,时光流逝有多快!两个懂事的孩子要帮母亲回老家。终于,记忆变得模糊的孟姐站在老家丈夫的泪光里。20多年的曲折和不幸结束了。虽然孟姐老了。但喜获团圆让她重新焕发青春……  相似文献   

15.
刘贵福 《工友》2012,(11):28-29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名言在二十一世纪的法律服务领域又有了新解,即"法律赋能"。所谓法律赋能,是指运用法律手段,尤其是让弱势群体学会运用法律武器,通过诉讼等法律途径保护自身权益、摆脱贫穷、提升生活质量。作为一名律师,仅仅为当事人争取了当下权益是不够的,教会他们如何维权,才能真正体现一个法律工作者的服务水平和社会价值,抱着这种理念,我的一次尝试,得到了出乎意料的收获。  相似文献   

16.
记得刚进村工作时,看到那么多陌生的面孔,我的心里七上八下的.忐忑极了。怎样才能认识村民,怎样才能让村民接受自己呢?我感到很着急。  相似文献   

17.
“对标管理”理念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原指一种简捷而有效的管理方式,具有科学的实效性和广泛的适用性。现在已介入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政府层面,成为企业和政府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工作效率和改进工作方式的有效途径。辽宁省总工会2008年也开始在全省基层中明确提出:“以开展对标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企业技术、管理和体制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18.
生活百味     
《时代风采》2013,(14):32-32
作者以恢宏的史家视野与饱含情感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四百年来台湾历史的起落兴衰:从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开始,台湾经历了荷兰殖民、郑氏集团、清政府、日本殖民和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始终未曾摆脱本土、大陆和世界三层因素的纠缠。本书简明扼要地梳理了台湾的历史变迁,总结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政治经济发展的得失,表达了一代学人对海峡两岸未来的忧思与期盼。  相似文献   

19.
枣树村坐落在川北层峦叠嶂的大山之间,这里距离青川县城10公里,青山绵绵,绿水潺潺。远远望去,明镜山像个身披绿色铠甲的武士,终年镇守在这方土地,而灵宝河更像个含情脉脉的村姑,温顺地依偎在这个198户人家的小山村旁……  相似文献   

20.
杨玉胜 《工友》2010,(9):64-64
黄有松和刘一根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一同进乡政府。几年后,黄有松提拔为乡党委书记;刘一根在副乡长的位置上,一干就是8年,还没有提拔的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