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引子 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认为:“资本主义替代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全新的经历”。人们认为转轨和再生这一巨大任务中涉及多方面学科的工作。但是,在诸多问题中肯定有一个问题,历史学家与许多社会学家、苏联问题和马克思主义专家有不同看法,那就是民族主义在共产主义崩溃中的作用。引用某一政治学专家的话便可见其一斑:“我的主要观点是人们不应从民族主义反对派兴起的角度来看苏联的解体,而应把民族主义反对的兴起看作是对苏联国家崩溃的反应。……1991年8月政变失败迅速导致苏联崩溃。在这一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一、合资企业建立的法律依据80年代中期苏联开始重视发展合资企业。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要扩大对外经济活动的规模。运用新的合作形式,建立合资企业,以“加速经济发展”。1986年秋,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在答西德记者问时说,我们不应局限于对外贸易这种单一形式,还可以建立合资企业。为此,苏联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合资企业的法律文件。这一经济形式的法律基础的形成在苏联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3年—1986年)1983年5月,苏联允许在其境内建立同经互会成员国及其他社会  相似文献   

3.
1998年底,俄、白两国正式建立国家联盟,宣称两国将实现超国家的联合。这是继1996年4月俄、白共同体后两国关系的再进一步,对两国关系意义重大,不但对独联体带来影响,而且对欧洲国际关系的重构作用也不可低估。因此,有关这一联盟产生的原因与后果不得不令人关注,对这一政治现实的学术探索和政策思考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部门领导亚历山大·雅可关列夫在南朝鲜汉阳大学《中苏研究》杂志上撰文,谈了苏联的改革及其前景,现摘译如下:改革失败原因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改革发起者主要代表苏联党政上层官僚。他们本可像过去那样生活得很好,但他们感到来自下面日益增大的压力,尤其是知识分子方面的压力。社会各阶层本可像过去那样生活下去,但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水平与他们的劳动投入和国家强大的生产潜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各国都受着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的侵扰,不论社会制度如何,保持低通货膨胀,低失业、高生产效率的经济增长是每一个国家的基本经济目标。自80年代末以来,通货膨胀是困扰俄罗斯政府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高度通货膨胀,使财产不合理分配,卢布购买力下降,社会保障体系难以建立,人民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特别是2014年以后俄罗斯经济的低迷,分别有其短期和长期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分解为三个方面:石油依赖、财政货币政策和生产要素的结构性问题。这些内部因素连同外部挑战交织在一起,使俄罗斯经济摆脱危机困难重重,而结构性改革的停滞又反过来强化了原有的模式。仔细分析俄罗斯经济现在的运行机制及其低迷的深层原因,才能找到摆脱当前困境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美国经济的具体问题、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和俄罗斯的特殊国情三个视角对新一轮迅速蔓延并祸及俄罗斯的国际经济危机,特别是金融危机的诱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着重介绍了俄的危机应对政策,认为危机背景下民粹主义可能再度大行其道,预测了应对危机进程中可能造成的风险,强调俄必须及早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8.
1992年,作为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开展了一系列积极而紧张的外交活动。在俄罗斯频繁的外交中,不难发现它最初是继续前苏联的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中心的外交政策。俄外长科济列夫在接管前苏联外交机构后,就公开声称“俄罗斯的外交方针政策同苏联最近几年奉行的对外政策不会有很大的不同。”叶利钦和科济列夫在谈到俄罗斯对外活  相似文献   

9.
1995年9月2日白俄罗斯共和国总统卢卡申科在高尔基市举行的白俄罗斯农学院成立155周年纪念大会上宣布,白俄罗斯将建设“市场社会主义”的社会目标。在前苏联和东欧各国新统治者葬送社会主义制度的今天,白俄罗斯总统宣布社会主义是主要的社会准则和经济改革与建设的目标,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他说:“我们不准备照搬别人的社会主义模式,我们的社会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传统和自己对未来的看法。”他认为,市场社会主义就是要对人实行高水平的社会保护、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鼓励人们进行劳动、没有短缺和排队现象。白俄罗斯正是要选择这样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市场经济法则不是自发地起作用,而是在  相似文献   

10.
1994年至1997年初,白俄罗斯政局动荡,围绕实施新宪法和形成新的权力体制,总统和议会反对派进行了反复的较量和斗争。 一、总统和议会的重重矛盾 1994年7月卢卡申科当选为白俄罗斯共和国的首任总统。但他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同议会政见不一,矛盾重重。 首先,在对待与俄罗斯的关系问题上。卢卡申科主张恢复同前苏联各国的联系,尤其是同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关系。他持这种观点,基  相似文献   

11.
地理空间对俄罗斯民族和国家而言,一直有着特殊的决定意义。自立国以来,不断进行领土扩张就成为俄罗斯国家历史的一部分。纵观历史,俄罗斯地缘政治态势变动的频度和幅度,在世界大国中可以说是最为激烈的。正是横跨欧亚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现实,促进了俄罗斯地缘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并对俄罗斯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发展走向形成影响。冷战结束后,从普里马科夫的多极化构想到普京的欧亚战略,伴随着对国家利益的讨论和认识,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调整,还是回归到了欧亚大陆本身。普京的"大欧亚伙伴关系"计划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有很多契合点,拓展了两国合作空间,但全面欧亚伙伴关系的设想,还需要深入研究和系统评估。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是世界上犹太人聚居人数较多的地区之一。据《世界民族》资料,世界上犹太人总数为1400万左右,在前苏联是180万,在美国592万,在以色列350万(其中有71.2万人是从前苏联陆续移居的)。犹太人是怎么迁徒去的,在那里的处境如何?俄罗斯《独立报》1994年12月9日刊载俄科学院院士米哈伊尔·卡普斯京的文章《寻找牺牲品——俄罗斯和犹太人》,  相似文献   

13.
普京时期俄罗斯东北亚政策逐渐走向成熟,表现出谋略性、务实性、次要性、机制性、稳定性等多重特点,对东北亚地区安全格局、经济一体化等问题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此加以分析,找出俄罗斯东北亚政策中的积极因素和制约因素,并就中国应对俄罗斯东北亚政策的策略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发展与伊朗关系的动机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发展同伊朗的关系已成为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环节,俄加强同伊朗关系的战略考虑:保障俄罗斯南部地缘战略空间的安全;争夺对里海石油资源及其输送管道的控制权;利用伊朗在伊斯兰世界和中亚地区的影响解决地区和国内问题;占领伊朗的广阔市场。俄伊发展双边关系使中亚战略格局的重组形势更加复杂,从短期看,俄伊关系将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1990—1995俄罗斯对摩尔多瓦政策变化的内在动因,我们可将其分为四个阶段,这一划分的根据不是摩尔多瓦军事冲突的升级或它与罗马尼亚合并的趋向,而是俄罗斯政府内主要外交精英集团的变化。 第一阶段,可称为“苏维埃”时期,开始于叶利钦当选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到反戈尔巴乔夫政变为止。第二阶段,从8.19政变到1992年春,是“大西洋主义者”的统治时期。第三阶段,从1992年晚春到盖达尔内阁辞职。第四阶段,从盖达尔辞职到现在。  相似文献   

16.
规范化考试作为当今考试的新潮流对俄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造成巨大冲击。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俄就着手进行教育改革,宣传和推广大学升学全国统考制度。俄社会各界对大学全国统考制度的认同感正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现行政治体制,是在彻底否定原苏联传统政治体制的基础上建立的,也是在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改革浪潮中,以及在1992—1993年俄罗斯总统与议会激烈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现在,俄罗斯“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但存在的问题很多,也很严重,需要在今后加以调整和改革。  相似文献   

18.
一、增值税1.概况1992年1月1日,俄罗斯引进了增值税替代旧的繁琐的周转税和销售税。新的俄罗斯税法指出,增值课税是对商品生产过程、工作和劳务创造的新价值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时征收的税。俄罗斯联邦国家税务局负责增值税与消费税的行政管理、两项法律于1991年12月6日被联邦议会通过。俄罗斯政府认为,在当  相似文献   

19.
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罗斯(苏联)的国家安全和情报机构虽然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多变的演变过程,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俄罗斯及原苏联历届领导人所器重和仰赖的专政工具。 一、二战初期前俄情报安全机构的演变 1917年12月20日,为了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维护社会治安,俄罗斯工农政府——人民委员会根据列宁的提议,决定成立专门的国家安全机关——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非常委员会,简称契卡,由布尔什维克党委派捷尔任斯基担任主席。在苏维埃  相似文献   

20.
普京时期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强中央集权,这让美国感到不安,促使美国对普京时期的俄罗斯政治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干预。在普京总统第一任期内,美国对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事件的评论意在干预俄罗斯的新闻自由问题。对霍多尔科夫斯基事件的积极影响则反映了美国对俄罗斯发展道路的渗透。在普京总统第二任期内,别斯兰事件后,为了应对美国政府的指责和渗透,俄罗斯政府确立“主权民主”概念,力争意识形态主动权,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确保政权稳固。当前,美国影响俄罗斯政治的热点是非政府组织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