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更正声明     
1999年12月26日,在上海市召开的全国监狱劳教系统个别教育能手表彰大会上,一位身材高挑的年轻干警气宇轩昂地走上领奖台,代表广西7名获奖干警从司法部副部长范方平的手中接过奖品,并频频向台下致谢。他就是广西黎塘监狱7监区副监区长王国杰。年仅29岁的王国杰于1989年参加工作,1996年开始担任黎塘监狱7监区主管改造工作的副监区长。在对罪犯进行个别教育工作中,王国杰善于博采众长、积极探索、因人施教、疏通引导,教育转化了不少罪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矣人的成绩。罪犯吴某(抢劫罪,15年)投改后不认罪服法,态度3装病偷懒…  相似文献   

2.
更正声明     
《政府法制》2011年第7期文化月刊(总第359期)刊登的《打造精品工程创建太阳文明》一文中,在建管处指挥部,总经理郭迎平淡定、从容地侃侃而谈:‘再大的压力都是我们的动力,打造一条环保路、廉政路、和谐路、精品路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而热情似火的李爱和处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太阳一分  相似文献   

3.
更正声明     
《知识产权》2008,18(5):52-52
  相似文献   

4.
更正声明     
《美中法律评论》2006,3(8):81-81
  相似文献   

5.
更正声明     
《科技与法律》2007,(5):34-34
  相似文献   

6.
在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案件中,出现一种新兴取证方式,即:使用telnet命令远程访问目标服务器,并监测目标服务器是否使用了涉案计算机软件。然而,司法实践中,这一取证方式在不同法院得到了不同回应。本文从telnet命令基本原理以及相关计算机技术入手,并结合证据法基本理论,对telnet取证进行分析论证,认为telnet取证的合法性不容置疑,但是其真实性和关联性却不足以为法院所采信。  相似文献   

7.
在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案件中,出现一种新兴取证方式,即:使用telnet命令远程访问目标服务器,并监测目标服务器是否使用了涉案计算机软件.然而,司法实践中,这一取证方式在不同法院得到了不同回应.本文从telnet命令基本原理以及相关计算机技术入手,并结合证据法基本理论,对telnet取证进行分析论证,认为telnet取证的合法性不容置疑,但是其真实性和关联性却不足以为法院所采信.  相似文献   

8.
通过telnet命令返回的代码仅为推论,只能作为证明涉案软件使用情况的初步证据,该推论自可被相反的推论证伪,证明“相同或实质性相似”仍是软件著作权纠纷举证的核心.软件的使用者应是其实际控制和使用者,而当软件复制行为实施者和软件的商业使用者分离时,要求软件商业使用者承担责任并不要求其实际实施了复制行为.  相似文献   

9.
通过telnet命令返回的代码仅为推论,只能作为证明涉案软件使用情况的初步证据,该推论自可被相反的推论证伪,证明相同或实质性相似仍是软件著作权纠纷举证的核心。软件的使用者应是其实际控制和使用者,而当软件复制行为实施者和软件的商业使用者分离时,要求软件商业使用者承担责任并不要求其实际实施了复制行为。  相似文献   

10.
更正     
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院对轻微刑事案件启动快速审查逮捕机制。日前.他们仅用一天时间就审结2起轻微刑事案件。在办理快速审查逮捕案件中,东区院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坚持严格依法、公正与效率相统一、充分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的原则,依法快速地办理案件,提高了诉讼效率,  相似文献   

11.
更正     
所谓结论,就是人们懒得继续思考的地方。许多被奉为通说的原理,细加推敲,并非如我们预想的那样完美,“思想——表达二分法”即属一例。  相似文献   

12.
更正     
为深入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依法正确办理轻微刑事案件,规范刑事和解条件、范围、程序.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浙江省淳安县司法局与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了《关于轻微刑事案件刑事和解的暂行规定》,建立了轻微刑事案件刑事诉讼与人民调解互动机制,以解决轻微刑事案件,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13.
更正     
读晚清史,心情常常沉重而又苦涩,下面两件事就具有这样的“效果”。1894年8月1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给大清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和灾难性的后果。清国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又不得不签下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相似文献   

14.
更正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流动、人户分离现象日益突出,犯罪分子跨区域作案、流窜作案已成为刑事犯罪的主要活动特点,以往由户籍地派出所为公民出国、出境及其他社会活动出具“有无刑事处罚记录证明”的工作机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利用公安信息网络,通过建设“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建立起了比较完整、准确的违法犯罪人员十指纹和犯罪现场指纹信息数据库,为核查鉴定公民有无刑事处罚记录和提高公安机关出具“有无刑事处罚记录证明”的准确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指纹信息技术工作成为核查鉴定公民…  相似文献   

15.
更正     
《行政法学研究》2006,(2):133-133
  相似文献   

16.
更正     
《法制与经济》2008,(16):25-25
  相似文献   

17.
更正     
《中国律师》2008,(9):73-73
  相似文献   

18.
更正     
《法制与经济》2008,(18):F0003-F0003
  相似文献   

19.
更正     
《特区法坛》2006,(6):10-10
  相似文献   

20.
更正     
《法治与社会》2008,(3):33-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