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是在分析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产生的途径、主要的形式的基础上,及与资本主义的剥削相比较之下,对其劳资关系中的剥削现象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同时又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下,看到了雇主和雇工之间的合作的博弈关系,进而对其劳资合作关系进行了探讨,并指出雇主从事的生产劳动是一种复杂的生产性管理劳动,应拿到更高的酬劳。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乡雇工经营的规模和数量以出乎人们预料的速度增长着。据国家统计局资料表明,前几年全国就已经出现了雇工上千人,有几百万元固定资产的私人企业。然而,应当看到,由于我国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雇工经营性质的研究不够,加上国家还未能制定出有关雇工经营的政策,目前已经影响到城乡雇工经营的发展方向、地位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乡雇工经营的规模和数量以出乎人们预料的速度增长着。据国家统计局资料表明,前几年全国就已经出现了雇工上千人,有几百万元固定资产的私人企业。然而,应当看到,我国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雇工经营的研究还很不够,到底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雇工经营怎样看?本文试图结合我们调查的情况,作几点不成熟的思考,以供研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拥有大量土地的封建地主,除主要采用租佃制剥削农民外,也有一些是自己经营管理农业生产。这种地主即经营地主。经营地主属于什么性质,它的作用和局限性怎样?这是一些值得探索的问题。一、何谓经营地主许涤新同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说经营地主是: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主要依靠雇工耕种土地、以剥削为生者。经营地主的特点是自己指挥生产直接剥削雇工剩余劳动,而不是以地租剥削为主。旧中国的经营地主一般是中小地主,或多或少带有资本主义性质。”这个看法赋予经营地主以资本主义的性  相似文献   

5.
对雇主侵犯雇工合法权益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我国劳动就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国有企业在吸纳劳动就业方面已经不再是主渠道,劳动力大量流向非国有企业。因而非国有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我国政治上能否稳定、经济上能否健康发展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注意和重视。本文拟就非国有企业内部资方任意延长劳动时间、压低工资率、克扣工资,甚至体罚工人等,使雇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基本保障的问题,运用经济学的方法,作一探讨,以期对非国有企业朝着健康、有效的方向发展有所裨益。一、对雇主侵犯雇工合法权益的原因分析雇主侵犯雇工合法权…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雇工现象曾一度在我国绝迹。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搞活,雇工经营又在农村迅速发展起来,其中私人经济雇工经营的发展最令人注目。本文试图结合其现状对农村私人经济雇工经营为什么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问题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农业雇佣领域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习惯性分野,即长工中人介绍,短工上市交易。长工中人介绍所涉及的主要是长工雇佣惯例,而短工上市交易则描述的是雇工市场交易惯例。之所以形成二者的分野,端在于雇佣契约的执行方面,在雇工与雇主的博弈过程中长工群体和短工群体的博弈次数是不同的,由此形成了不同的雇佣惯例。  相似文献   

8.
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虽然同属于私有经济,但它们又有明显的不同:(1)个体经济占有的生产资料比较少,私营经济占有量大;(2)个体经济以个人或家庭劳动为基础,私营经济以雇佣劳动为基础,(3)个体经济一般不存在剥削,私营经济存在一定量的剥削,雇主占有雇工的部分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日益繁荣和发展,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在我国城乡出现了日益增多的雇工经营现象。对此,人们议论纷纷、毁誉不一。本文试就雇工经营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一) 近年来,私营经济发展迅猛,具有很大的活力;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和问题,并成为自身发展的障碍。目前私营企业的最大弊端是利润分配悬殊,雇主高额占有雇工的劳动成果。私营企业主的利润收入分经营管理收入、资产收入、风险收入、剥削收入四部分。前三种收入是合理的,应予充分肯定。世目前第四种收入也较为可观。《探索与争鸣》1988年第1期载陈甬沪、褚与根的《上海私人企业的现状及管理思考》一文提供了这样的情况:上  相似文献   

11.
一、一定数量的较为灵活的现行经济政策,是我国雇工经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城乡不但依然存在着少量的雇工经营,而且六十年代初曾有所发展。这与当时党采取的“允许存在,适当限制”的政策是分不开的。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四人帮”到处割所谓资本主义“尾巴”,对雇工经  相似文献   

12.
王铮  李积云 《传承》2007,(5):28-29
剥削是指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或垄断,无偿占有那些没有或缺少生产资料的人或集团的全部或部分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的行为。剥削的产生具有其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在现阶段还存在剥削。  相似文献   

13.
将劳工与特定雇主捆绑的工作准证制度使劳工对特定雇主存在高度依赖性,这提供了一种易于剥削的环境。境内外中介利用这种依赖性,以各种方式或直接或间接地侵害劳工的权益,而我国劳工低迷的维权积极性又滋生了剥削的不良习气。因此,应当从源头上改变这种易于剥削的高度依赖性,加强中新双方政府的磋商与谈判,加强双边劳务合作;改变对境内对外劳务合作企业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措施,增强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措施,降低中介侵权的可能性;有效利用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和新加坡本地公益组织等社会团体的力量,切实保障我国海外劳工的劳动权益。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阶段农业雇工的特征与成因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阶段的农业生产经营中,农业雇工扮演着特殊的角色。论文分析了中国现阶段农业雇工的主要特征,进而剖析了中国现阶段农业雇工存在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尤其是现实的诱因。农业雇工目前的各种特征表明它还不太成熟,但其存在对中国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以及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确认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从主体上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确认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最重大的突破和最重要的成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商品经济原则与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关系,确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拟就此略陈陋见,以求共识。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在经济领域必须重视和运用价值规律,讲等价交换,但决不能把商品交换的原则引入党内政治生活。”这一论断,明确提出了执政党在发展商品经济条件下必须遵循的一个重大原则问题。坚持这一原则,对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经受“三个考验”,使我们更好地担负起组织发展商品经济的繁重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雇工经营在我国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现象。它的性质是什么,人们的看法分歧很大,大致有这样四种:一是认为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因为我们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的;二是认为基本上是社会主义的;三是认为具有两重性,既有资本主义因素,又有社会主义因素;四是认为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剥削。意见分歧的焦点在于雇佣劳动及其体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合理性审查标准迫切需要重构。比例原则是大陆法系国家通过判例和理论发展起来的相当成熟的审查原则和标准,可资我国借鉴。本文研究比例原则的概念、渊源和适用领域,分析其在司法适用上的局限性,并就其在我国行政诉讼中运用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在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强化国家权力对政治行为特别是行政行为的监督,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的国家权力监督》,探讨了这种历史必然性和国家权力监督的特点、强化国家权力监督的途径。而《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则通过反思中国的过去,审视中国的现在,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20.
在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讨论中,有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就是如何看待剥削.我发现这里有一个相当有市场的隐含认识,认为今天经济生活中发生的剥削现象还具有积极意义,至少可以增加就业和税收,因此在理论上不能统统否定,在实践上要留有余地.这种认识,其实早已在许多政府管理者的行为中体现出来.例如新闻媒体揭发出来的许多带有血腥气的雇工剥削案,除少数昏昏者外,大多数并非不知情者,而是担心政府施加管理会不利投资者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