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是公民同罪犯作斗争的两种有效手段。两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正当防卫反映的是合法权益与不法侵害之间的矛盾,而紧急避险反映的是两个合法权益之间的冲突。正确区分和运用这两种法律手段,在现实法律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廉政瞭望》2013,(17):49-49
侵权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容易发生的法律行为。人们不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对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同时也要管好自已的狗和东西.,因为一个不小心就可能飞来横“祸”。  相似文献   

3.
《廉政瞭望》2012,(16):44-44
律师陈北元:李舒舒的行为在道德上属于见义勇为,在法律上属于紧急避险,紧急避险可以免责。此外,李舒舒横穿马路的行为并不具备主观故意的事实,责任认定却没有考虑客观情况下李舒舒救人必然会违反交通法规的实际情况,显得有些教条化、机械化。  相似文献   

4.
田立伟 《世纪桥》2013,(5):32-32,102
行为保全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于2012年修正后首次确立的制度,这是一个我国民事程序法上独创的一个制度理论。在保全的规定范围内进行了法律适用设置。行为保全制度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民事程序法在这方面的空白,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法律适用性,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建立行政赔偿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同时也是法律平等原则的要求,对于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对行政机关的法制监督,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行政赔偿实践中,行政主体只对那些引起损害的行为承担赔偿责任。如果相对人所受的损害是由于他自己的过错引起的,自然也就谈不上行政赔偿。如果相对人所受的损害有一部分是由于自己的原因造成的,有一部分是由于行政主体的原因造成的,这时行政主体和相对人应分别承担责任,行政主体只承担本身造成的那部分损害的赔偿。至于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在完全合乎法律规定的情况下造成的相对人权益的受损,则不发生行政赔偿问题。这包括行政主体在特定条件下作出的某些行为,如在大地震、战争、戒严等紧急状态下,行政主体损害了相对人的权益,不导致行政赔偿。这些应在行政赔偿立法中作出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日渐发展的今天,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措施,作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手段,越来越多的被当事人采用。在审判实践中,法院也常主动采取该措施。笔者现就财产保全措施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关于财产保全范围问题 民事诉讼法第94条规定“财产保全限于请求的范围,或与本案有关之财物”。该条应包含两个含义:一是“限于请求的范围”,二是“与本案有关的财物”。如何准确把握上述两点,本人认为: 1、人民法院实施财产保全应坚持合法原则,不仅保全条件合法,保全程序合法,保全措施合法,保全范围也应合法。“限于请求的范围”即只能小于或等于请求范围,不得大于或超出请求范围。 2、财产保全要坚持“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不仅要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也要保护被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保全财物价额一旦超出诉讼请求额,势必损害被申请人的权益。在司法实践中,财产保全有两种倾向:一是财产保全申请人申请保全的财产价值,往往有意超出依法应该保全的价额。如将申请保全价额裁定为财产保全价额,被申请人事实上确已受  相似文献   

7.
《廉政瞭望》2013,(9):49
侵权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容易发生的法律行为。人们不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对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同时也要管好自己的狗和东西,因为一个不小心就可能飞来横"祸"。案例一遗弃宠物咬伤人原主人买单小新家饲养了一条大型犬,由于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小新将其遗弃在小区附近。被遗弃的狗咬伤了  相似文献   

8.
商业诽谤行为是指通过捏造虚假事实或虚假信息等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对其他组织的商业信誉进行诋毁,并为自己谋取不当利益的行为,商业诽谤的法律规制涉及民事、行政及刑事责任。由于我国的立法规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民事责任规制不够完备,行政及刑事责任的适用范围过于狭窄,因而在实践中严重侵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因此,必须完善刑事及行政规制,增加民事制裁方式,明确民事损害赔偿范围,将商业诽谤行为充分置于法律的规制下,为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下岗职工无论是在待业期间还是在再就业之后,其合法权益都应受到保护。但是,日前一些下岗职工的权益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一些地方还存在不尊重下岗职工的合法权益的现象,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国家颁布的《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正当权益的一部重要法规,一切用工单位或法人都必须严格遵守,任何违反《劳动法》、损害再就业职工权益的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在全社会关心、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已经蔚然成风的形势下,要求我们每个用人单位或法人,必须摒弃与《劳动法》规定的精神相悖的各种偏见和错误认识。作为用人单位或法…  相似文献   

10.
赵通 《学习月刊》2011,(18):40-41
刑事扣押是指司法机关为了收集和保全证据而对与犯罪有关的物品和文件依照法定的程序和权限予以扣留、提取、封存等而进行的刑事诉讼活动。刑事扣押行为作为一种带有强制性行为,应该从程序上进行完善,使其更具正当性,并通过有效的救济机制,保障被扣押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监护     
为民 《支部生活》2008,(12):44-44
监护是指为保护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而由特定的公民、组织对其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管理和保护。它是为保护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的权益所采取的一种法律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规范房地产管理应实行必须公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长萌 《求实》2000,(8):29-30
公证是指国家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和法律的规定 ,证明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按照自愿与法定相结合的原则 ,公证分为自愿公证与必须公证两种。对于一般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 ,是否公证可由当事人自由选择决定的 ,为自愿公证。而一些由法律、法规、规章规定 ,关系重大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文书必须经过公证 ,否则不发生法律效力的 ,为必须公证。必须公证主要是为了切实保障社会公益和当事人合法权益而作的特别规定 ,在整个公证业务范围中占着较小的比例 ,但在房地产市场方面 ,关于必须公证事…  相似文献   

13.
汪俊英 《学习论坛》2006,22(8):75-77
中国的农民工作为日益被边缘化的新弱势群体,其合法权益保障缺失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缺失的原因不在于法律制度供给不足,而恰恰在于法律、政策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因此,解决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应当启用“问责制”,通过建立保障农民工权益的长效机制,保证现行法律、政策和措施切实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14.
刘博 《理论文萃》2005,(3):28-31
行政处分是对公务员的惩戒形式。作为一种基于公务员与行政机关的特别权利义务关系而得以确定的责任承担形式,它有可能造成对公务员权益的损害。有损害必有救济,作为一般法理,对公务员权益损害的救济,在各国的行政法律制度中都给予了相应的认可。现代社会各国的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大体可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15.
郑景光 《世纪桥》2009,(11):69-70
良好的法律素养是中国社会走向法治的希望,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需要.也是个人维护权益的需要。而我国非法学专业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令人担忧。因此,必须从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和维护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的高度去认识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16.
正《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日前经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条例鼓励和倡导普通市民参与紧急现场救护活动,以在更大范围内发扬人道主义救助精神,为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创造条件。值得关注的是,为了解除施救人的后顾之忧,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参与急救的良好氛围,条例强调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不承担  相似文献   

17.
论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属于正当行为中之一种,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监护     
监护是指为保护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而由特定的公民、组织对其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管理和保护。它是为保护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的权益所采取的一种法律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地方保护主义在执法特别是经济执法领域里滋生并蔓延,已成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严重障碍。深入分析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及其产生的根源,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已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审判工作中的地方保护主义主要表现为人民法院及其审判人员在审判或执行案件,特别是民事,经济纠纷案件过程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规定,偏袒、保护本地当事人的法外权益,损害外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调查掌握的情况看,审判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在案件管辖,审理,判决,财产保全、执行等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概括起来主要是:  相似文献   

20.
“婚内赔偿”,是指在不解除婚姻关系的前提下,依法判决侵犯配偶合法权益的一方因其过错行为而给另一方造成的损害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探讨在我国亲属法中建立婚内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依据和可行性,为不愿解除婚姻关系的当事人提供一个法律救济的途径,是保护配偶权以及维护家庭稳定的需要,对完善我国的婚姻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