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细心的人会发现,在"苹果"产品的背后,印了这样一行英文——"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Assembled in China"。翻译过来就是"加利福尼亚苹果公司设计,中国组装"。按说这只是一个客观表述,没有特别涵义。但是,对于谋求转型发展、怀揣创新型国家梦想的中国来说,这行字值得我们深思。事实上,众多跨国品牌在中国都有生产基地,不过一般只是标注"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像"苹果"这样在产品上强调在本国设计的很少。这样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12月15日,K9585次列车从贵阳开往威宁。列车上,不时有小贩背着苹果在车厢里叫卖,很受旅客欢迎。他们售卖的正是当年9月有了国家级"身份证"——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的"威宁苹果"。当日,记者来到威宁自治县猴场镇格寨村,这里是"威宁苹果"的主产地之一。"儿时,流经格寨的乌江上游三岔河岸绿水清,我们常在河里戏水玩乐、捉虾摸鱼。"猴场镇格寨村印落福地合作社理事长杨华回忆,"上世纪90年代,猴场镇与周边东凤镇、二塘镇,以及六盘水市大湾镇开始大兴  相似文献   

3.
王长艳 《世纪桥》2013,(5):26-26,38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内涵丰富,其具体内容有忠君爱国、以民为本、清正廉洁、温恭让学、勤勉谨慎等方面,当前,我国的官德建设对领导干部提出了修为"忠"之德、修为"诚"之德、修为"公"之德、修为"廉"之德、修为"学"之德、修为"勤"之德等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与古代的官德思想一脉相承。因此,坚持古为今用,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官德思想,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养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在文史哲三大领域,"俗学"与"俗史"研究得最充分、进展最大的是文学,其次是史学.虽尚无人出版一部<中国俗史学史>,但毕竟已有学者开始讨论这一问题.进展最慢的是哲学,至今还没有人提出"中国俗哲学"与"中国俗哲学史"这两个概念.从谢无量<中国哲学史>到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从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到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它们代表着近百年来中国学者建构"中国雅哲学(史)"之努力.但从他们对于"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界定看,还应有一个"中国俗哲学(史)"的存在.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等领域之观点,既都有上位与下位之别、雅与俗之别,我们能构建出一部"中国雅哲学(史)",当然就有可能构建出另一部"中国俗哲学(史)".就其地位看,"中国俗哲学(史)乃是中国哲学(史)之"重心",没有"中国俗哲学(史)"之复兴,便没有"中国哲学(史)"之复兴;没有"中国哲学(吏)"之复兴,便没有"中学中理"之复兴.  相似文献   

5.
<正>一天,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上课时,从短袍里掏出一个苹果,在教室里走了一圈,让学生们专心嗅闻空气中的气味。然后,他回到讲台,举着苹果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味道?"有几个同学回答:"我闻到了淡淡的苹果香味。"剩下的同学则一脸茫然,没有回答。苏格拉底再次举着苹果走到学生们中间,告诉他们要集中注意力闻一下。回到讲台后,苏格拉底再问:"大家闻到苹果的味道了吗?"这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闻到了。"但苏格拉底说:"非常遗憾,这是一个假苹果。"很显然,学生们被"忽悠"了。刚开始,他们被  相似文献   

6.
<正>全球大数据时代的贵州实践,正在标注着中国西部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省份醒目的崛起坐标。"中国将会成为苹果在全球范围最大的一个市说,"未来十年,苹果会继续投资中国市场。"将近两年后的2017年7月12日,投资10亿美元,苹果公司决定把中国大陆i Cloud数据中心建在贵州贵安新区。"经过仔细考量后我们决定选址贵州。"苹果公司在其声明中说,"贵州省政府的领导力和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尤其让我们印象深刻。"这是苹果公司在中国的第一个数据中心,其唯一  相似文献   

7.
王刚 《探索》2020,(1):16-2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化了"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之间的内在关联。"中国之制"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中国之治"就是新时代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的有效治理。"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具有鲜明的同构性,从本质上而言它们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这具体体现在"中国之制"主要蕴含的领导优势、力量优势、速度优势和目标优势等方面,为"中国之治"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撑,"中国之治"则是"中国之制"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内蕴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形成"中国之制","中国之制"彰显出多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推进国家的有效治理,即"中国之治",而"中国之治"又应对当今世界之变,进而推动"全球之治",从而形成了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8.
“中国模式”之概念辨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秦宣 《前线》2010,(2):28-32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际社会关于"中国模式"的探讨不绝于耳,赞同者有之,效仿者亦有之。相比较国外学者热炒"中国模式",国内的媒体和学者对这一概念的使用则显得比较谨慎。明晰"中国模式"的科学内涵,有助于更好地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模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僵化、不教条、不照搬、不固化,永葆"中国模式"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微言堂     
正1商家营销滥打"悲情牌"近日,山西省临猗县政府发布的一则针对"临猗苹果滞销"不当营销方式的声明引发关注。声明中称,多个电商发布"临猗苹果滞销"的营销策划,利用打"悲情牌"营销临猗苹果,给当地果业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并且营销内容有诸多夸大失实之处,事件经网络发酵后引发争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作为"中国之治"的制度体系,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制度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成就,蕴含着"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从"古代中国之治""近代中国之变"到"现代中国之治"历史演进的制度革命,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把握这三重逻辑,是揭示"中国之治"制度密码、增强制度自信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叶娟丽  范晨岩 《探索》2020,(1):5-15
"中国之治"是十九大以来理论回应中国治理实践的最新成果,具有特定的语境与含义。但仅从"中国之治"这个四字词语的提出来看,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可考证的资料中,苏轼最早提出"夷狄不可以中国之治治也",从而将"中国之治"与华夷论相连。此后,严复、康有为、鲁迅等人分别从不同立场使用了"中国之治"这个概念。根据"中国之治"的词源学意义与十九大以后"中国之治"在学术界"复兴"的具体历史背景,现实语境的"中国之治"至少具有三个层面的意义。具体而言,一是中国之智,即中国式治理理念;二是中国之制,即中国式治理方略;三是中国之志,即中国式治理愿景。当然,对"中国之治"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进行界定。结合"中国之治"的理论渊源与现实语境,在使用与传播这一概念时需要把握好三对关系:分清"中国之治"的应然形态与实然形态,处理好作为工具的"中国之治"与作为目的的"中国之治"的关系,注意将"中国之治"的中国特色与世界价值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历史上有不少重大之问,黄宗羲之问、黄炎培之问、李约瑟之问、钱学森之问等。这些提出问题的,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有研究人文科学的,也有研究自然科学的。虽然这些发人深省的"历史之问"视角不同,但有一个共性特点,皆为学者之问,又都是问别人。今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也有三个"是不是"之问:"是不是各级党委、各部门党委(党组)都做到了聚精会神抓党建?  相似文献   

13.
正威宁始终把强化组织方式、产销对接、打造特色品牌放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的重要位置,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和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共享发展红利。初秋时节,威宁自治县迤那牛棚万亩精品苹果示范基地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村民们在果园里忙得不亦乐乎。"基地有3000多亩苹果树已挂果,去年产苹果1750吨,产值2000万元。今年预计产苹果超过4000  相似文献   

14.
正1949年出生的木村秋则,一位干瘦矮小的日本老头,却因为挑战了全人类的常识,种出了完全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苹果,在日本成为"神"一般的存在。他种出的苹果,格外好吃,许多日本人都有一个心愿:"希望可以吃到木村先生的苹果,哪怕只有一次。"让很多农业专家称奇的是,木村先生的苹果放在空气中可以数年不烂,只会枯萎风干。而为了产出"奇迹苹果",木村像傻子一样坚持了11年。颠覆常识的傻瓜木村的妻家和自家共有4座果园,由他一人负责经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关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界定,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这个新定义与传统定义相比,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我们要看到三个"变",即"新时代"之变、社会需要之变、社会生产之变;同时,我们又要从"变"中看到"不变",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并在此基础上,正确认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之"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每到金秋十月,祖国大地一片丰收景象。北方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压满枝头,映红了果农的笑脸。据统计,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50%以上。苹果产业的大发展,离不开我国农业科技人员的智慧和汗水。9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果树栽培学家、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束怀瑞,就是为中国果树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重要一员。71年的岁月里,束怀瑞院士与果树为伴,将毕生精力倾注于果树栽培技术的科研攻关,将毕生奋斗目标定位于果树丰产、农民增收。他被亲切地称为"果树院士"。  相似文献   

17.
如何驾驭"有功之臣"?中国历史上的为政者大体有这么三种做法:一是害怕有功之臣"功高震主",对他们杀之、弃之.众所周知的"刘邦得地诛功臣"、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朱元璋火焚庆功楼",就属此种类型;二是对有功之臣敬之、捧之、崇之、畏之,直至宠坏了功臣、宠败了事业.  相似文献   

18.
感动 《党的建设》2010,(3):51-51
那时,我在一个农民工子弟小学教数学。期中考试时,我给孩子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假如你家里有5口人,买来10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试卷交上来后,我却大吃一惊。由于打字员疏忽,"10"变成了"1",这道题变成了:"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  相似文献   

19.
正重庆位于中国西部,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历史上,重庆西连三蜀,北通汉沔,南达滇黔,东接荆襄,有"隐握长江上游之牛耳,西南诸省之锁钥"之称。在中国地理版图上,重庆处于"腹心"位置,既是中国西部与中部、东部结合点,又是联结中国西部地区西南、西北的枢  相似文献   

20.
经济瞭望     
中国经济正面临三大"时间之窗"怎么来看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内忧外患"呢?如果我们从经济基本面上观察,透过表象或许会发现,在"忧患"后面,正有三扇可遇不可求的"时间之窗"向中国经济开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