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中央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提出的重要执政理念和行动纲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指导方针,是实际工作中必须不断贯彻落实的基本原则。电子政务做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手段,其发展应当始终贯彻“以人为本”,把为民服务做为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指针。  相似文献   

2.
电子政务与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职能转变是电子政务建设最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六大”对政府职能转变提出的要求为电子政务建设指明了方向 ,电子政务建设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十六大”提出的政府职能转变目标的实现和全面提高公共行政管理能力。本文着重对电子政务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是中央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提出的重要执政理念和行动纲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民兵的基本指导方针,是实际工作中必须不断贯彻落实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上海人大月刊》2005,(11):27-27
网络正展现出无可匹敌的“威力”,依靠这种强大而快捷的互联网,各国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方式正发生着革命性的改变,电子政务成为信息时代的新宠。城市信息化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市委、市政府要求通过发展电子政务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推动“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5.
网络安全问题现状分析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总体上讲就是要解决“网络环境安全”的问题和“网络应用安全”的问题”。网络环境安全主要是防止来自外网的恶意攻击、防止涉密信息被窃取、信息的加密传输、防病毒和容灾备份等;应用安全主要解决电子政务应用中的非法操作、越权访问等安全问题。我国网络保密安全的现状令人担忧技术被动性引起的安全缺陷首先我国的芯片基本依赖进口,即使是自己开发的芯片也需要到国外加工;其次为了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引进了不少国外设备,但这也同时带来了不可轻视的安全缺陷,其中大部分引进设备都不转…  相似文献   

6.
观念“提升”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实际情况是,电子政务大部分紧紧围绕着内部网络建设,以管理为核心,注重内部工作效率的提高。仔细分析政府的核心职能所在,就会发现“服务”才是一个政府最为核心的职能,政府的任何一个部门都是为了服务公众而存在的。因此,作为政府职能的电子化手段,电子政务自然也应该遵循“以公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建立以服务为导向的电子政务思想。以公民为中心的电子政  相似文献   

7.
林素絮 《电子政务》2005,(4):85-100
目前深圳电子政府信息基础结构已基本形成,初步建立了包括市、区、镇(街道)三个层次的动态电子政府基础网络结构,在一些部门的管理活动中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社会经济管理的主体,政府职能己逐步从微观直接行政管理转移到宏观管理和间接调控上来,其行为基本能围绕服务这一中心进行.……  相似文献   

8.
当前,电子政务正在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如火如荼地展开,但由于不同技术标准所引起的兼容性问题也日益突出。电子政务系统是复杂庞大的系统,包含多个系统。要实现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的数据、信息和系统的集成,实现政务业务系统之间的互通、互联和互操作的要求,必须建立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统一标准是建设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交换的前提,标准化建设是支撑电子政务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大量的信息技术标准和相应的管理标准。  相似文献   

9.
林素絮 《电子政务》2005,(3):85-100
目前深圳电子政府信息基础结构已基本形成,初步建立了包括市、区、镇(街道)三个层次的动态电子政府基础网络结构,在一些部门的管理活动中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社会经济管理的主体,政府职能己逐步从微观直接行政管理转移到宏观管理和间接调控上来,其行为基本能围绕服务这一中心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前深圳电子政府信息基础结构已基本形成,初步建立了包括市、区、镇(街道)三个层次的动态电子政府基础网络结构,在一些部门的管理活动中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社会经济管理的主体,政府职能己逐步从微观直接行政管理转移到宏观管理和间接调控上来,其行为基本能围绕服务这一中心进行。深圳的电子政务走的是一条十分有特色的路线。在深圳的信息化建设中,政府并不大包大揽。深圳市政府的工作就是制定政策,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而让参与信息化的众多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深圳市政府的这种思想主导下,深圳的信息化工作已经走在国内的前列。  相似文献   

11.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并实施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五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05年4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是我国第一部带有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这部法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确立了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公务员管理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公务员的权利、义务和有关法律责任,体现了我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和要求,体现了党管干部原则和依法管理公务员的有机…  相似文献   

12.
电子政务的逻辑起点——公共利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慧涛  饶圆 《电子政务》2006,3(5):74-80
无论从现实还是学理角度,公共利益具有不可或缺性,被公认为是维护人类延续和发展的必要。社会公共利益是相对于个体利益而言的,所体现的是整个社会总体利益。公共利益可以看作是政府产生和行为的基本动因和基本方向。电子政务则是政府为了更好地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而在信息社会中的一种理性选择,是信息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3.
姚国章  林萍 《电子政务》2005,(20):42-62
英国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的简称,位于欧洲大陆西北海岸以西,是不列颠群岛的主要部分,“大不列颠“由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组成,即全英共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四个行政区.……  相似文献   

14.
美国电子政务通用框架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美国是比较早意识到政府在信息化过程中面临“信息孤岛”问题,并较早采取切实步骤和措施改变电子政务战略的国家之一。本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美国联邦政府为统一电子政务的实施而由联邦政府开发的联邦企业架构模型(FederalEnterpriseArchitecture,FEA)。该架构包括五大基本参考模型,即绩效参考模型(PRM)、业务参考模型(BRM)、服务构件参考模型(SRM)、技术参考模型(TRM)和数据参考模型(DRM)。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山西省长治市在开展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的做法和所取得的进展,长治市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应用平台搭建基本完成,应用项目正在有效推进,管理机构正在逐步完善,为打造服务型政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环境。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电子政务》杂志在2007年开设“测评篇“专栏,每期用一定的篇幅组织与测评相关的理论、方法和工具的研究,报道全国电子政务测评实践工作的进展.电子政务测评是通过对各级政府电子政务能力成熟度,电子政务相关项目以及相关软硬件产品、方案和服务等方面进行测评,从而为国家信息化主管部门制定电子政务的政策和决策提供依据,为各地政府进行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建议,旨在藉此提升我国电子政务的整体水平,推动我国信息化水平的均衡发展和电子政务的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从早期的“三网一库”(“三网”为: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中央和地方政府及部门的实现政府纵向与横向信息交互与共享的办公业务资源网、以Internet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发展到“两网一站五库十二金”展开。“两网”,指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一站”,是政府门户网站;“五库”,即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信息资源目录;“十二金”则是重点推进的办公业务资源系统等12个业务系统。从1993年至今,“金字”工程从进程上看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18.
又到岁末年初盘点时,今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趋势是什么?一度火热的电子政务建设在新年里又是何等景象?今年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什么?国务院办公厅召开的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工作会议透露,2004年政务信息化建设将围绕“加快推进电子政务示范工程建设”等四项任务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9.
从数字地球的视角来观察电子政务,目的是将当前流行的数字中国、数字城市等战略与电子政务实施策略有机地统一起来,从宏观层面为解决当前信息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信息集成、共享和互操作提供理论依据;详细地分析了电子政务面临信息整合,共享和互操作困难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案--电子政务本体工程.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们对重庆市江津区李市镇积极推进乡镇电子政务建设,以“三农”信息服务为契机,推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模式进行了专题调研。李市镇的经验和做法,为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选择,具有典型意义。一、李市镇以电子政务促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