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许怡 《民主》2009,(3):7-9
所谓话语,是指能够完整表达一个意思或思想的语言或文字。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人群,都会在自身所处的环境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话语特点和话语体系。如政界有政治话语,学界有学术话语,商界有商业话语,新闻界有新闻话语,文学界有文学话语,普通百姓有他们惯常使用的市井话语,等等。话语权则是指人们对事务表达立场观点、看法主张和提出利益诉求的权利,它往往蕴含着影响他人甚至公共政策的主观目的。  相似文献   

2.
近日出版的《红旗文稿》刊发文章说,我们的舆论往往作片面的理解,认为国际话语权的大小根本取决于国家实力的大小。虽然不能否认实力强大对于话语权是一个积极性因素,但国际话语权从来不是按国家的实力大小来分配的,在某些问题或某些领域,一些实力小的国家比一些实力大的国家拥有更多话语权的情况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3.
学术国际话语权是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话语权“西强东弱”总体格局下,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需要强化中国学术话语能力。当前,中国学术话语主体存在着理论创新能力不足、学术话语内容存在着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度不高、学术话语国际传播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升中国学术国际话语权,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增强中国学术国际话语的硬实力支撑和理论创生能力;要领悟文化自信的内涵,将其熔铸于中国学术国际话语;要从方法、内容、形式三个方面入手构建完备的学术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4.
陈坤  苏妍竹 《理论探讨》2023,(3):112-116
制度话语权是国家主权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是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可或缺的国家主权安全的国之重器。把控制度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在步入世界舞台核心进程中增进国际社会认识度和认同感、更好地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的重要举措,然而,中国在提升制度话语权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故意歪曲攻击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中国制度话语体系发展相对滞后等诸多问题。应全面提升中国制度话语权在世界话语体系地位,破除解读中国制度的西方话语霸权政治威胁,通过制度话语与日常生活场域深度融合等方式,提升中国制度话语魅力,科学选择中国制度话语传播表达路径,强化大国担当的战略投入,优化制度话语权的资源配置,以寻求构建中国制度话语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主导权,是话语主体主导话语内容、掌控话语载体,在一定话语场域进行思想价值引领的权利或权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作为一项强基固本、培元通脉、凝魂聚气的战略工程,必须遵循一定的逻辑理路,其中话语主体建设、话语内容建设、话语载体建设、话语场域建设分别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逻辑前提、逻辑基础、逻辑条件和逻辑要求。  相似文献   

6.
除了更为根本性的学术体制方面的问题外,当前学术期刊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由于宪法、法律对学术自由权的具体内涵和外延缺乏明确界定,“学术无禁区,宣传有纪律”的规定含义不清,使学术期刊难以把握,致使学术自由缺乏充分的保障;由于盲目追求转载以及为创新而创新,一些学术期刊在竞争中迷失了方向,其价值目标发生了异化;当前学术期刊亟需价值回归,尤其在办刊理念上要有清晰定位,由追求外部的非学术的表面功夫回归到学术本位,回归到苦练内功,提高编辑素质,从而更好地实现学术期刊参与和推动学术创新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如何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进一步增强国际话语权,是中国应对国际竞争、维护国家利益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指出,国际话语权竞争的实质是利益博弈,目前中国国际话语权面临一系列挑战,增强国际话语权一方面需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另一方面要通过实施话语权理论研究工程,建构中国式的话语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学术话语的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主题,也是时代发展、实践深化和历史演进的必然要求。当今中国已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但是中国学术话语尚不能充分解读中国实践,也未能彻底抓住国际受众,为此,中国学术话语必须不断创新,以更好借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形成最大合力。中国学术话语创新应以中国问题为中心,在回答好中国之问的前提下回答好时代之问;应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视域融合";应转变文风,书写好彻底抓住大众的话语;应破除西方中心主义思维藩篱,提升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构建的自信;应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对协商民主进行了长期而丰富的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赋予了中国协商民主独具中国特色的无与伦比的内在优势。但是,中国协商民主仍然缺乏与其长期而丰富的实践相匹配的理论构建,尤其是随着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在中国广泛传播,使得西方学术话语体系日趋掌握中国协商民主诠释的学术话语权。这就倒逼着从事中国协商民主研究或相关研究的每一个理论工作者都应该担当起研究中国协商民主的理论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在明确中国协商民主的内涵、抓住中国协商民主的本质、彰显中国协商民主的优势基础上,真正掌握中国协商民主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学术期刊编辑的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具备政治素养。近年来,一些学术期刊出现的政治思想错误,凸显加强编辑政治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培养提升编辑的政治素养,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培养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辨析问题能力;学习和熟知有关的法律法规、培养提高法律素养;充分运用政策,培养提高政策素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是当代中国国家政治权力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话语权能力是话语主体获取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直接有效的主观条件和内在根据。从话语权形成的社会实践过程来看,马克思主义话语权能力是一个体系,主要由话语创新能力、话语传播能力、话语抗辩能力与话语实践能力有机构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实践效果是话语权能力检验的根本尺度,不仅体现于话语体系的创新性、真理性和现实解释力,而且彰显于对话语对象的强大说服力,表征为其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认同和对各种"非马""反马"思潮的自觉免疫。  相似文献   

12.
惠国勤 《理论探讨》2002,(6):102-104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边缘学科、交叉学科越来越多 ,对学术期刊编辑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编辑不仅在本学科具有高深造诣 ,还要有相关学科的广博知识 ,更要具有一定的编辑学素养。因此 ,学术期刊编辑到底应该具备哪几种能力 (素质 )、这几项能力的培养孰轻孰重 ,已成为期刊编辑学急需研究、明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学术期刊编辑是稿件的策划者、组织者和编校者,编辑素养问题对提高期刊水平、培育创新文化至关重要。新时期学术期刊编辑的素养,主要体现在: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精神,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良好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4.
构建学术期刊特色的要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激烈的期刊市场竞争中 ,学术期刊如何定准自己的位置 ,树立自己的个性形象 ,办出特色 ,尤为必要。应从学术期刊的内在因素入手 ,在学术导向 ,理论联系实际 ,设计专栏 ,优势学科 ,突出地域的历史、文化、经济研究 ,强化学术特色意识等方面 ,构建学术期刊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学术期刊编辑肩负着文化的选择、传承、重构和创造的重任,在全民阅读的浪潮之下学术期刊编辑更应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术期刊编辑通过阅读,才能当好文章稿件的"把关人",才能抵制学术期刊的"伪学术化",才能维护学术期刊的独立性;通过阅读还可以在编辑活动中融入自己的编辑思想,搭建和读者、作者对话的平台,才能发现和推出新人。一言以蔽之,学术期刊编辑的阅读不单是为了消遣或者收获精神上的愉悦,还有提升学术期刊学术性,增强学术期刊编辑主体性和搭建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读者对话平台的需要。其读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给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努力当好中国梦的书写者。  相似文献   

16.
孙丁 《学理论》2015,(4):205-206
重复性研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术期刊对是否支持发表重复性研究存在争议。本文从学术期刊编辑的角度出发,比较和探讨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期刊编辑对重复性研究的观点和看法。相对自然科学而言,社会科学领域的重复性研究缺乏足够的规范,编辑对这类研究的发表也持不同的看法。期刊和编辑应以科学的观点重新审视重复性研究的发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需要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应建立在各国认可的有效规则基础上。拥有国际法话语权,通过对"一带一路"相关议题的设定和规则制定,提供和制定更多合理有效的国际法规范,更有利于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实现合作共赢的构想。由于历史、文化理念以及传统思维的影响,中国在国际法话语权的话语内容、话语平台及话语反馈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中国应该创新话语内容,加强话语平台的利用和建设以及增强话语反馈积极效果,以此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8.
媒介话语权博弈与公共政策利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权是公众和社会组织自由表达利益需求和政策诉求的权利,媒介话语权的争夺隐含着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博弈。媒介话语霸权的存在导致媒介话语权失衡,致使公共政策的利益选择出现偏向。均衡媒介话语权是促进公共政策利益合理分配的有效途径,对保障公民平等的政治参与权,完善公共政策决策机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2)
学术话语权是话语体系的核心与关键,是权利与权力的统一,是客体与主体的统一。学术话语权以其柔性的、非强制的力量发挥其引领的动力作用。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在中国特色的内在要求下,在时代和世界学术话语权不断发展的外在需求下,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必须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统一于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三化"的实践中,提升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在国际话语权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视域下,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是推进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关键性因素。面对中国国际话语展现的多层次话语困境,我们要依托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发展,为我国争取国际话语权的进程创造良好的外部政治、经济环境,同时厚植中国国际话语在文明交流中进一步丰富、发展传播的土壤,增强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进一步表达主张、反对霸权的底气与能力,继续为人类世界共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