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6,(10)
先秦儒学以"仁"为核心,"仁学"即"人学",是研究人的学问。孟子以人的社会道德属性来界说人的本质,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良之心,这也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道德的萌芽,孟子以此来区分人与禽兽;在人的价值方面,孟子提出"天爵"与"良贵"之说;在人格修养方面,孟子提出"大丈夫"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孟子的人学思想,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角度,对当代的道德教育仍有极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金世红 《学理论》2012,(6):142-145
"教育即生活"作为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其对教育与生活二者间密切关系的一种把握。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德育思想是融为一体的,就实质而言,其教育思想是"道德教育"的思想,"教育即生活"即"德育即生活"。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德育意蕴为反思中国中学德育的实效性,进一步推进德育目标的现实化、促使德育内容的生活化,从而为进一步凸显德育方式的人性化、实现德育途径的开放化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8,(10)
墨子是中国先秦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被韩非称为"世之显学"。墨子砥砺前行、安邦治国、济世利民的智慧思想和理想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他所提出的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也为我们当代道德教育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收集近年来有关墨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的学术成果和相关文献,对墨子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加以梳理,对当代道德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巨大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傅山 1607-1684 字青主,初名鼎臣,后改为山,太原人.他是一位知识渊博建树多方的全才,诸子百家,无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医文书画,无所不精,号称"十七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一座奇峰".他是明清之际启蒙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公开反对宋明理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具有实学"近代指向"的启蒙意义.傅山抨击了专制主义和专制制度,认为王侯与民众之间具有平等的关系.在平等的基础上,傅山进一步主张人民参与政治的社会理想,主张"人无贵贱","市井贱夫平治天下".他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元、李一起,被梁启超并称为 "清初六大师".  相似文献   

5.
"生态德育"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的潜在利益和长远利益,更好地享用自然和享受生活的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中内含丰富的生态德育思想:天人观体现了以自然为导向的生态德育思想;义利观体现了人品识别和利益分配的生态德育思想;和同观体现了知人善任的生态德育思想;荣辱观体现了知耻奋进的生态德育思想;身令观体现了为人处世的生态德育思想;上下观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生态德育思想。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德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杨贤江的生态德育思想非常丰富。就杨贤江生态德育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来说,中国近代"政治内生态"的分化性、中国近代"政治外生态"的"弱肉强食"性分别是杨贤江生态德育思想形成的现实因素和外在动因。杨贤江生态德育思想主要包括:"全人"标准的生态德育思想、"众善"导向的生态德育思想、道德环境论指导下的生态德育观、"团体合作论"视角下的生态德育思想等几个方面。研究杨贤江的生态德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飞 《学理论》2011,(35):50-51
在传统思想中儒家思想是主流,儒家思想以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当下的德育现状面临挑战,德育的内容和方法都需要"创新",但是"创新"也需要基础,不是无源之水,而孔子德育思想的智慧便是诸多"源泉"之一。《论语》告诉我们作为一个道德教育者应当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贴近生活"、"以仁为乐""、与仁者为伍"、"推己及人"和"自省"等原则;这些道德教育和自我修养的原则,依然可以指导今天的德育建设。  相似文献   

8.
佛教认为人是兼具善恶两性的,在此法理下,池田大作提出了"人性革命"的思想,透过"善恶不二"的人性观,在道德哲学的范畴中,对"人性革命"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实现途径进行研究,从中探寻池田大作具有先进性的德育理念,并结合我国德育的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其应用到我们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中,对我国德育工作有很大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沃尔夫《关于中国实践哲学的讲话》大量使用了儒家经典的思想和材料.这其中主要涉及《大学》的三纲领和八条目,《中庸》的"人心"道心"和"明善",《孟子》的"理义之悦我心"的思想.与此同时,沃尔夫还积极接受了朱熹理学:他《讲话》的主旨是由理性和知识可以开导出道德,这一思想与朱熹理学若合符节;他还引用了《大学章句序》和《小学》,对朱熹理气、天命之正和形气之私的理学思想也进行了阐释.沃尔夫在《讲话》中提到的所有重要观点和哲学概念,都可以在儒学经典中找到对应处.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关于德育地位、内容以及原则方法的论述,形成了系统丰富的德育思想,对当前高校认真贯彻"德育为先"的理念具有主要的启示意义。坚持德育为先,就需要在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的前提下,注重德育理念、德育内容以及德育机制等几个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生活德育让学校从知性德育的说教王国走出并回归生活,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去创造新生活,从而提高了德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但生活德育理论所固有的局限性却制约着生活德育的生动实践,使之生成应用上的局限,即德育目标的局限性、德育手段的局限性和德育对象的局限性。建立以"三德"为主导,以"人本"为主体的多层次的目标体系,实现德育手段和德育模式多样化发展,实施"六个结合",推动德育教育科学化、生活化和持续化发展是克服这一局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仁学》和仁学思想对于谭嗣同的哲学至关重要,奠定了谭嗣同在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地位。对于写作《仁学》的初衷和仁学的宗旨,他明确声称是为了"以心挽劫"。谭嗣同标榜"以心挽劫"的著作之所以命名为《仁学》而不是命名为"心学",是因为他寄予厚望的心不是所有的"心",而是既与机心截然对立又能化解机心的慈悲之心,而慈悲之心就是仁。  相似文献   

13.
李靖 《学理论》2012,(35):41-42
王阳明是继陆九渊之后心学的集大成者,他以心为体,创立了与程朱理学进路不同的心学思想。用当代的哲学来看,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中"心"的含义主要为情感、意志、观念等,再将外在伦理规范内化到心中,使道德主体自我立法,表达一个道德主体的观点。王阳明以良知作为心之本体,再通过"致"的功夫使主体先天潜在的良知成为"明觉之知",为道德法则源于主体自身建立了理论基础,"致良知"三字成为他一生学问的精髓,既涵盖了本体又包括了功夫,实现了"知"和"行"的统一,所以良知也理所应当地成了主体思想的核心。他通过心外无理(心即理)确证了这个道德主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家训对新时期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学理论》2014,(5):120-121
中国传统家训卷帙浩繁,蕴含丰富的家庭德育思想精华。新时期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可从中汲取的现代启示可以概括为"四个重视":一是重视家庭教育,主要体现在封建皇帝亲自撰训教家;二是重视家庭德育,传统家训文献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传统家庭道德教育教科书;三是重视家庭子弟自立精神培养,培养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自立;四是重视朴素、内敛、谦和家风培育,避免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对心性的荼毒。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12)
在心性问题上,颜元主张性一元论,认为人只有气质之性一种性,此性是纯善的。而恶来源于外物的引、蔽、习、染。去恶成善的手段则是去学习具体的六德、六行、六艺。从颜元论性的理论前提、对人性的定义、恶之由来及人如何进行道德实践四个方面论述颜元在《存性编》中所阐发的人性理论。  相似文献   

16.
从德育与生活之关系来看,生活是德育的出发点、生活是德育的内容、生活是德育的归宿.德育在其产生之初是完全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后来却与生活逐步分离,大致依次经历了德育专门化、德育学校化、德育系统化、德育课程化、德育智育化、德育知性化的过程,成为知性德育.德育与生活的分离违背了德育的本义,从德育与生活的关系来看,德育是必须与生活合而为一的,克服当代德育的缺陷,使德育走出困境的根本之道在于使德育重新回归生活,使生活全面渗透德育,达成德育与生活的合一.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10)
沃勒斯坦是美国著名的左翼学者,他的"世界体系理论"在当代世界影响极大。他近期对中东问题给予了格外关注,对此所发表的观点与评论,应该引起国内学者和有关决策部门的重视。浅析了其中的三篇具有代表性的评论,即《评"伊斯兰国"的地缘政治影响》《评美国主导中东能力衰退》以及《评土对叙政策的两难境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和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实践者,陈独秀在处理"外来"文化和以儒家为主流的传统文化之关系时采取了"非此即彼"的方式:早期他以为科学、民主与传统儒学形如水火;后期则以为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势不两立。其"反叛"固然过于激进,但毕竟"事出有因"。我们探讨陈独秀"反孔"之态度,旨在通过还原历史之场景,恰适地理解其思想,并为当下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之会通"提供参鉴。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6)
蔡元培先生是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民主思想家与伦理学家,毛泽东曾赞颂蔡老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对蔡老先生教育思想的研究,特别是对其宝贵的德育伦理思想的研究对现今教育具有巨大的价值,同时也体现了当代教育者的良心与价值观。尝试就《蔡元培伦理思想研究》专著做一简介,以期为当前师德师风建设做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20.
张静  姚运标 《学理论》2013,(3):173-174
英国著名教育家罗素通过自己的实际生活和教育经历,将他的教育观荟萃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其中谈到了爱的教育思想,爱的知识是正确行为的两种主要因素。在爱的教育中他将亲子之爱与性爱做了区分,以及提出了爱的教育思想与弗洛伊德学派的"俄狄浦斯情结"中的爱的异议。同时他倡导爱的教育要尊重儿童,不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在家庭中要树立父母的榜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