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贺州生态旅游资源德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百顺 《学理论》2011,(5):53-54
贺州地处广西东部,位于湘粤桂三省交界,属喀斯特地貌,拥有丰富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其中蕴涵重要的德育价值,是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其德育价值,探求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建设生态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题中之意。建设张家界生态旅游城市必须从搞好规划建设、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绿色营销、加强生态建设、培养生态意识入手,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3.
当前政府组织结构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机构和人员数量精简的空间以及机构本身职能转变的空间已经不大,但总体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职责配置还不清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进一步政府机构改革应借鉴典型国家的成熟经验,在之前横向分类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组织结构的立体构建。  相似文献   

4.
李彩芬 《学理论》2012,(6):116-117
文献信息资源支持体系是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首先分析了文献信息资源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作用,然后阐述了文献信息资源支持体系构建原则,最后对高校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支持体系的构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推进文献信息资源支持体系更好地为高校重点学科的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框架内,实践教学对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实践教学具有开放性、互动性、探究性.在实践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统一.同时,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有效的教学保障.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3)
近年来,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成为我国学界的热点研究领域。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本文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大致分为初识期(1995-2002)、热潮期(2003-2011)和稳定期(2012-2016),并主要从文化旅游资源概念界定、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发展阶段、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主题等方面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进行了回顾,分析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回顾与反思:政府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标体系设计是政府公共服务评价的前提和基础.西方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演进表明,指标设计的首要问题是理解政府服务绩效的内涵,明确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国内的指标体系研究应从指标体系设计方法论、公共行政价值和政府职能定位、评价维度及工具选择、指标遵选及权重确定等领域,拓展公共服务评价指标的研究思路,从而使中国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更臻合理完善.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和谐动因、价值及发展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  蔡永立 《理论探索》2008,(1):99-102
构建和谐社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与环境等多个方面.作为人类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旅游以其特有的方式为理解和实现和谐社会发挥着积极作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地区间的和谐发展及旅游市场的供需和谐共同成为生态旅游产生、发展和实现的重要因素,体现了生态旅游发展的和谐动因.生态旅游的自然与文化的融合、文明与科学的传播、保护与开发的协调、财富与科技的补偿等四方面价值,也很好地融入了和谐观.在和谐社会框架下生态旅游的发展取向,应当体现在环境生态化、科学大众化、经济平衡化、利益社区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政治参与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农民工政治参与面临诸多困境:参与场域的缺失致使其政治参与边缘化,社会组织化程度低致使其政治参与的社会基础薄弱,组织保障和法律保障机制缺乏致使其政治参与游离于体制视野之外,制度性的弱势身份预设致使其面临弱政治参与的潜在风险。为此,迫切需要以顶层的、体系化的制度设计化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困境,切实保障和落实农民工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0.
环境问题和生态政治的产生对政治理论的研究带来了一些值得深刻思考的基本问题.经济思想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发展,解释了自然考虑在其中所处于的边缘性地位的原因,以官僚制运作理念为例证的政治思维则同样受到工具理性和经济理性的控制而使自然关注受阻,政治所具有的不同于经济的特性使它可能完成生态转变,但必须是理论性变革.改变自然观念在经济思想和政治思维中的缺位状态,需要对政治理论传统进行生态变革,变革从三个方面来展开,即,政治活动的场所与政治新成员的引入、政治概念的开掘和丰富、政治思想的拓展和补遗.  相似文献   

11.
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四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 ,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 ,有利于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四川省旅游业的发展 ,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走一条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新路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3,(1)
陕西眉县旅游业长期以来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大力发展自然观光旅游和生态农业旅游,当前在国内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旅游资源区域优化的大背景下,眉县旅游业应着力于优化区域旅游资源的发展结构,加强旅游业优势资源的质量工程建设,深化特色旅游产品的深加工和加大品牌推介。通过旅游资源的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眉县旅游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旅游是旅游业的新兴发展方向,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但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对生态旅游的认识还不完善。笔者着眼于此,通过对生态旅游内在运行规律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三位平衡”模式,以探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实现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党内法规研究引起了政治学、法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等多学科研究者的兴趣与关注。基于CNKI数据库的知识图谱分析,发现党内法规研究多集中于党史党建、法学、马列、科社等领域。研究论题主要包括"党内政策"与国家法律的关系,"党法"概念合理性的争论,党内法规的法律性质,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研究,以及党内法规体系构建与执行等方面。党内法规研究存在理论视角局限、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内容不深等问题。因此,需要丰富理论视角,运用跨学科研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拓展深化研究内容来提升党内法规研究品质。  相似文献   

15.
冯德军  陈雅莉 《学理论》2008,(24):13-14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既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发展,又在这个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必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不断地得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数据资源作为一种“类自然资源”,具有公共财产的属性,在没有数据人格权益与数据财产权益等他项权益相反限制的情形下,可推定数据资源国家所有。同时,为防止形成优先的“国家所有”,不但应在“数据资源国家所有”的客体范围上遵循这些他项权益的限制,还要通过对利用规则的建构,实现数据资源安全合理的有效利用。为此,应明确数据利用权益的取得方式,借助私法确权功能,按照数据相关利益主体的贡献度配置数据集合的财产权益,利用数据加工形成兼具财产与人格属性的数据产品。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地区民俗文化丰富而独特,沉积和浓缩了区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大兴安岭人的生态文化精神,作为旅游的载体吸引着海内外众多的旅游者.当下,大兴安岭地区的生态旅游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有必要关注民俗文化作为生态文化的资源的价值与作用,进而将冷文化、夜文化、鄂伦春族民俗文化作为“三位一体”的基点与策略,增加大兴安岭地区生态旅游的区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伴随着非洲和中东部分“脆弱国家”和“失败国家”的涌现,国家构建理论的实践价值和借鉴意义逐渐凸显.迄今为止,作为政治学领域的核心议题之一,国家构建理论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的以“国家与战争”为核心命题的经典国家构建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失败国家”重建和“脆弱国家”能力建设展开的国家构建理论,后者标志着国家构建理论范式的转移.  相似文献   

19.
绿色文明产生了对旅游业的绿色需求,生态旅游正迎合了这一潮流。新疆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在旅游开发规划中,其旅游开发模式定位为"生态旅游",因而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研究较具代表性。本文以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为例,介绍了景区内的生态旅游资源概况,进而分析了其特色优势资源。并从市场营销的角度,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原则,运用营销理论进行深入的思考,重点分析其生态旅游营销战略,并对如何实现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良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尹文嘉 《行政论坛》2011,18(2):25-29
理论预设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与逻辑支撑,但并非牢不可破的真理。对理论的反思应该从理论预设入手,而不仅仅是对具体的理论主张进行批评。新公共管理有三大理论预设:政治与行政分属不同的领域;公共管理应该排除价值考量;人是工具人和经济人。在现代公共管理中这三大理论预设都存在种种问题,应该进行全面解构与反思。新的公共管理理论应该建立在新的理论预设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