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英美刑法中,近因判断是在事实原因判断之后对结果可否归属于行为所进行的规范性判断,本质上是一个基于价值判断的归责过程,是因果关系判断的核心问题。"可预见性标准"是近因判断的核心标准,它彰显了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不仅具有教义学上的可操作性,而且还具有能够容纳价值判断和政策选择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英美刑法在因果关系判断中区分归因与归责,将归责判断归属于因果关系范畴和以"可预见性标准"作为归责判断的核心标准,值得我们在刑法因果关系理论重构中借鉴。 相似文献
2.
犯意转移原则用以解决D意图杀死V1而实际杀死了v2等类似情形之责任认定问题。该原则起源于16世纪的英国普通法,对英美刑法司法及立法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但亦面临着实践窘境及学者的猛烈批判。作为事实错误不免责之理论,犯意转移原则是建立在抽象故意观基础上的刑罚政策选择。在打击错误的场合,犯意转移原则对于D的责任认定并不妥适,因为它忽视了刑事责任的认定在主观与客观、事实与规范、自由与强制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两大法系成文刑法体系的基础上,对英美刑法与中国刑法中交通肇事罪的法律规制特征、法律理念进行了比较,并着重从主体和主观方面的角度分析了交通肇事中一些典型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5.
刑法学理论发展历程中产生了两大学派,即旧派的行为刑法和新派的行为人刑法,两大学派既各执己见又相互融合。随着并合主义刑法理论的产生,并合主义刑法理论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刑法的主流。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合主义刑法理论的阶段,但是,这种并合只是体现在刑罚论方面,并未涉及到犯罪论部分,并未改变和影响我国刑法大的框架,只是消解了行为刑法和行为人刑法之间的矛盾。我国刑法学要真正走并合主义的道路,克服新旧两派之短,吸取两派之长,必须引入人格刑法理论。而引入人格刑法理论,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格测量科学化的问题。在目前使用的四种人格测量法中,投射测量法更具有客观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刑法人格主义的检讨与革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法人格主义的思想发源于刑法主观主义阵营,经过刑法客观主义阵营的批判与吸收,在当代演化成人格刑法学等理论成果,并成为折衷主义的重要产物。发展中的刑法人格主义应当遵循法治的基本精神,谨慎地对待人身危险性问题,决不能抛弃行为这一基本概念而陷入主观主义的危险境地。西方国家将人格因素渗透到刑事立法的事实,暗合了我国刑法学理论的发展趋势,有必要科学地对待人格因素在定罪机制中发挥的作用,并在量刑和行刑过程中及时推广人格调查制度和人格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7.
人格刑法论以犯罪人的人格要素为中心展开的一项理论研究,是为弥补当下行为刑法和行为人刑法实行过度单一化的缺陷.这种弥补在实践运用中已经初步体现其成效,以量刑活动中的运用最为显著.犯罪人格作为刑罚裁量依据已经有多国立法并实施,我国在人格刑法论的影响下,也首先在少年司法领域进行犯罪人格作为量刑依据的运用,对未成年被告人开展人... 相似文献
8.
刑法人格主义的思想发源于刑法主观主义阵营,经过刑法客观主义阵营的批判与吸收,在当代演化成人格刑法学等理论成果。并成为折衷主义的重要产物。发展中的刑法人格主义应当遵循法治的基本精神,谨慎地对待人身危险性问题,决不能抛弃行为这一基本概念而陷入主观主义的危险境地。西方国家将人格因素渗透到刑事立法的事实,暗合了我国刑法学理论的发展趋势,有必要科学地对待人格因素在定罪机制中作用的发挥,并在量刑和行刑过程中及时推广人格调查制度和人格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9.
人格刑法在理论体系的构建上具有优势,但是在现有的技术背景下没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合主义虽然在理论体系上没有人格刑法完美,但是却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指导我们应选择相对客观的并合主义。 相似文献
10.
<正> 在英国早期的习惯法上,当犯罪构成还溲有形成理论,犯意和犯罪行为等还没有成为构成犯罪的要件时,行为人对其行为要负严格的责任。即不论犯罪人的思想状况和意图如何,都要对他的行为所造成的结果负责。而认定犯罪的标准就是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就叫因果关系。在犯罪构成理论发展以后,因果关系仍然是认定犯罪的一个重要标准。在目前的英美刑法理论中,因果关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刑制很早即表现出尊重生命的人文主义倾向.这种带有一定的人文主义倾向的有关规定,不仅有利于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减轻人们的痛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社会生产力,而且促进了中国古代刑制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首先剖析了我国目前刑事执行的现状,并指出了问题所在;然后通过对西方一些国家在此方面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的解读,得到了三点启示;最后在全面分析比较我国目前主要刑事执行理论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重构,认为我国的刑事执行改革应走执行体制一体化和立法形式多样化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小额贷款公司是国家为解决“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引导发展起来的,但由于相关政策没有明确其金融机构的主体资格,银监会在官方层面也一直不承认其金融机构主体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小额贷款公司虽然从事着金融业务,但刑事司法实践却没有将其作为金融机构予以平等保护.但随着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各方态度已有明显转变,将小额贷款公司作为金融机构予以保护的障碍正在逐渐消除.目前,已有将小额贷款公司认定为金融机构的判例. 相似文献
14.
While the field of violence risk assessment among adult males has progressed rapidly, several questions remain with respect to the application of forensic risk assessment tools within other populations. In this article, we consider the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assessment, prediction, and management of violence in adolescent girls. We discuss limitations of generalizing violence risk assessment findings from other populations to adolescent girls and point out areas where there is little or no empirical foundation. Critical issues that must be addressed in research prior to the adoption or rejection of such instruments are delineated. Finally, we provide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linicians currently involved with adolescent females within risk assessment contexts. 相似文献
15.
定量风险分析在恐怖袭击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定量风险分析的发展过程,提出了对恐怖主义风险进行评估、定量的方法。在定量过程中,根据已经获得的情报资料和以往类似事件的总结,结合专家意见,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最可能的袭击目标,威胁的属性,确定出袭击的幕景。采用事故树分析其威胁模型,采用事件树分析系统脆弱性,得出袭击的后果及目标中存在的最大脆弱性。为在恐怖威胁下做出有效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以体育馆为例,用理论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刑罚进化论对刑罚制度的线性发展持乐观态度 ,认为越是到现代 ,刑罚越人道和轻缓 ,这种观念影响较大 ,但是很值得质疑。作者通过对近现代刑罚改革思潮进行分析后指出 :所谓的刑罚进化论是不能成立的 ;刑罚的正当性与进化论无关 ,而只与刑事政策的运用 ,以及规范有效性的维持、规范的稳定有联系。坚持刑罚进化论命题 ,在刑事法领域会产生负面效果。一方面 ,刑罚进化论强制人们忍受残酷、多余的刑罚制度 ;另一方面 ,它也会导致阻碍刑罚改革的惰性思维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从源头预防和控制社会稳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在分析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完善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建立起与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相一致的法律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良性治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科学顾问的合法性危机既体现在"作为行为"中,也体现在"不作为行为"中,突出表现为社会对其作出的风险评估结论持不信任态度。原因在于:科学顾问缺乏科学上的卓越性和独立性及其活动缺乏透明性。需要设计公正和科学的科学顾问成员的遴选制度、广泛和有效地支撑其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的网络体系、精密和完整的利益声明规则、合理和全面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活动的公开等制度来有效克服科学顾问的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对过失犯罪分别在总则和分则条文中作了规定。刑法总则第15条规定了过失犯罪的定义及其负刑事责任的原则;在刑法分则中,有一些条文中明确规定了某种过失行为可以构成犯罪及其应负的刑事责任。但是,在刑法分则中,另外一些刑法条文中规定的过失犯罪,没有作明确规定,不论在刑法理论研…… 相似文献
20.
网络盗窃罪是一种常见的网络犯罪.当前,网络盗窃案件时有发生,但由于我国目前网络盗窃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不完善,司法界和学术界对网络盗窃的定性常常发生争议.从网络盗窃罪的概念问题、网络盗窃的犯罪构成问题、网络盗窃罪的司法认定问题,其中特别对电子资金或电子货币能否成为盗窃罪对象问题、盗窃计算机网络信息经营单位的有价信息服务问题、虚拟财产的认定问题、网络盗窃的数额认定问题、利用ATM自动取款机出错恶意取款的定性问题等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