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覃素香 《传承》2010,(9):166-167
校园文化管理在现代教育管理中处于重要地位,它是各学校组织机构赢取外部竞争的一张王牌。广西壮族聚集地区尤其是能够凸显自己民族主体性的桂西南、桂西北地区要想在初等教育校园文化管理中凸显特色,必须走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的校园文化路线。全力打造壮族自然生态唯美的物质文化、营造壮族人文和谐的精神文化以及建立弘扬壮族文化特色的制度文化,从而实现该地区初等教育校园文化特色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壮族和傣族是中国境内壮侗语族(侗台语族)壮傣语支的两个民族。从语言归系上看,他们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许多学者认为,壮族和傣族由古代百越族群的一支发展而来,壮族和傣族都共同经历了封建领主制社会阶段,并且在较多方面反映出这一社会发展阶段的共性和个性。本文主要利用桂西壮族土司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材料,对壮族和傣族封建领主制社会研究中争议较多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希望由此对封建领主制理论研究和壮族与傣族社会历史研究有所裨益,不妥之处请专家指正。一壮族和傣族先民都是百越民族的一分子,所以他们在文化特征方面有许多共同现象,如原始村庄稻作文化、铜鼓文化、干栏居屋、节日习俗和饮食习惯等等。然而远在进入阶级社会之前,壮族和傣族先民就已经分化为不同的民族集团,并且分别居住在不  相似文献   

3.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的倡议与酝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世进 《当代广西》2008,(18):37-37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随着在全国范围内的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中央认为从壮族的民族渊源、历史地位、现实状况和发展前途考虑,成立于1952年的桂西壮族自治区(州)管辖的范围和规范已不相适应,倡议建立省一级的广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9月27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召集出席中共八大的陈漫远、韦国清(壮族)、郝中士、覃应机(壮族)、陈再励、卢绍武(壮族)、李殷丹、  相似文献   

4.
"壮族三月三"时空格局的拓展,实现了传统民俗节庆向现代旅游节庆的转型。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广西应深挖"壮族三月三"节庆与部分东盟国家节庆的特色,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外联动、共建共享节庆文化品牌是"壮族三月三"的创新路径之一。把"壮族三月三"打造为国际化、多样化、系列化、集群化的旅游节庆文化品牌,不仅可以推进广西旅游产业的全面升级,也必将推动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章丘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本着“突出亮点,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做靓品牌、打造精品”为重点,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际,以突出地域文化、加强师德校风、凸显学校特色为中心,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喜人局面。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5,(6)
公示语是一个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桂西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让该地区公示语汉英双语系统的建立成为必然趋势,公示语英译的重要性凸显。但桂西民族地区公示语英译目前存在诸多乱象,因此,必须提高该地区公示语英译的质量,提升该地区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黎伟盛 《传承》2007,(4):22-23
我国南部、西南部的喀斯特地区,以及夹杂在其中的河谷、平原、丘陵地带上,生活着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壮族。壮族先民很早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据考古发现,早在几十万年至一万多年前这里就有古人类在广泛活动,而在广西的桂中、桂北、桂南、桂西等地,已经发现了属于五万至一万多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13处,文化遗址、遗物分布点100多处。学术界认定,壮族由中国古代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它与周秦时期的西瓯、骆越,汉唐时的僚、俚、鸟浒,宋以后的僮人、土人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与其生态文化是互相联系的和相互影响的.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认为广西民族地区的生态与文化是丰富多样的;研究壮族、苗族、彝族居住区生态环境及其文化关系,进一步阐明广西少数民族生态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卢松见  何源 《当代广西》2010,(19):54-55
位于桂西北的天峨县有着源远流长的龙文化,红水河流域壮族蚂拐文化更是保存完整,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8月30日至31日,天峨县举办了首届红水河龙文化旅游节。文化旅游节围绕打造红水河龙文化和蚂拐文化,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打造天峨旅游品牌和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0.
陈玉冲  黄东桂 《前沿》2009,(9):96-99
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规范,壮族习惯法在壮族社会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壮族人民伦理思想的丰富体现。这些闪烁着浓厚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壮族习惯法对于维护壮民族的共同利益,促进民族地区发展起过重大作用。认真解读和广泛弘扬壮族习惯法中伦理文化的时代新意,对推动当前伦理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创建班级文化的重要性素质教育、特色教育更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支柱。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优化学生的心境,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优良班风的形成。可以说,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是现代班级管理不可或缺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班级文化中存在的误区误区一:无用论。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班级文化建设并没有引起所有班主任的重视,有的甚至认为是多此一举,是故弄玄虚。这种无用论是和现代班级管理格格不入的。误区二:随意论。持此观…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和社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大学生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河池学院为例,对该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特点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生命力所在.军校校园文化是一种先进社会文化、军营特色文化和军校特点的文化,大力建设军队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军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着力培育青年学员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和谐文化的时代要求.是培养造就人民军队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大学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师生员工所认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高校办学特色的灵魂。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是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和公民及社会发展的基础,重视校园文化是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本文分析了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的现状与互动融合,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探索了基于校园文化的社区文化建设研究。  相似文献   

15.
校园文化环境是指在校园内所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它是和学校的办学精神、培养目标、管理特色、文化传统、校园文体设施,以及校风校纪、学生的精神风貌等内容相联系的,是学校的物质文化形态和精神文化形态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对壮族形象的建构大致有三种情形,每种情形所建构出来的壮族形象都不一样.个中原因就在于建构所遵循的文化认同是不同的.这就给我们今天重建壮族形象的活动以启示,在建构壮族现代性形象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文化认同的建构,并紧密依据今天的文化情势建构出这一文化认同来.  相似文献   

17.
壮族传统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俸代瑜 《桂海论丛》2006,22(6):17-20
壮族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和谐”理念,这是壮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种潜在优势资源。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此种资源的所在和价值,进而利用其为广西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服务。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人格培育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人格培育有重要影响。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首先要建立保障机制,确保校园文化活动的顺利进行;其次要打造以学术文化活动为主流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三要凸显专业优势,创建高水平的校园文化活动;第四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强化网络文化活动的宣传和服务功能;第五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必须以党团文化活动为先导;第六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必须紧紧依托社会舞台,拓宽大学生人格培育的开放空间。  相似文献   

19.
金意 《前进论坛》2011,(12):30-31
大学校园文化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可以认为,只要大学在发展,校园文化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学校、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本质上是大学文化的组成部分,大学文化具有“传授人文知识的性质”,故此决定了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必须凸显“教与学”的核心内涵。如何使这种内涵外化为现实,校园文化的功能属性是应当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无论人们对大学及其校园文化有什么样的认识,大学最终必须是也一定是传授知识,传播文明和培养人才的场所,学习永远是学生的第一要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是不应被忽视的。因此,营造健康向上的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终极目的之一是促进大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而校园文化理所当然属于学习型文化。  相似文献   

20.
蒙云龙 《传承》2013,(7):105-107
壮族文化是壮族儿女的精神血脉和精神家园。花山文化是壮族文化的瑰宝,是人类文化的奇葩,它展现了壮族文化多样性、神奇性与和谐性的外显特征,体现壮族人民苦干、敢干、实干、巧干;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敬畏自然、崇尚和谐的精神。壮族文化具有发展经济、促进团结和提升竞争力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