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林顿经济学与美现政府奉行的里根经济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主张政府应积极参与经济事务,后者主张政府应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在加强全球竞争方面,前者强调人力投资,后者则强调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2.
应谦 《瞭望》1992,(46)
华盛顿专电 美国当选总统比尔·克林顿1946年8月19日生于阿肯色州霍普镇,原名威廉·杰弗逊·布莱恩,上中学后改姓“克林顿”,昵称为“比尔”或“比利”。 童年及家庭 克林顿的童年是不幸的。他的父亲布利思为得克萨斯州谢尔曼人,从事汽车销售,在克林顿出生前3  相似文献   

3.
克林顿连任总统后,为实现21世纪为“美国世纪”的全球战略目标,继续坚持对俄罗斯实行“削弱、遏制和防范”的政策,力求在保持两国关系总体稳定的情况下,进一步压缩俄罗斯战略空间,削弱俄罗斯的军事、经济实力,推动其朝美国占支配地位的战略轨道演变。今年2月4日,克林顿在向国会发表的他第二任期的第一篇《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美国外交的首要目标是,协助“建立一个统一的民主的欧洲”,在1999年前扩大北约,加强北约同非北约成员间的和平伙伴关系,在北约和“民主俄罗斯”之间建立稳定的伙伴关系。其实质就是继续介入并主导欧洲安全事务,加快建立以北约为核心的欧洲安全格局。美国对俄这一政策的基本依据是,俄罗斯是美国所需要的最大的“民主成果”,是一个正在转型中的欧亚大国,离开俄罗斯的合作,美国就无法建立欧洲安全格局和实现其旨在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时近年终岁尾,美国总统克林顿12月12日至15日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自治区进行正式访问。这是克林顿主持巴以领导人10月23日签署怀伊临时和平协议外交行动的延续。从怀伊协议到克林顿中东之行,表明美国为维护其中东和平主导地位和保护自身石油和安全利益,加大了...  相似文献   

5.
蔡宁 《学理论》2009,(30):104-105
作者对校园经济三阶段的阐述,深入分析了校园经济主体学生在校园经济及毕业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关系,提出了为实现校园学生经济利益最大化、校园福利最大化、进而实现国家利益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校园经济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汉城专电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参加了东京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后,于7月10日至11日对韩国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正式工作访问。克林顿访韩是有关各方正在加紧围绕解决朝鲜核问题之际进行的,因而受到国际舆论的关注。访问期间,克林顿同韩国总统金泳三就朝鲜核问题、地区形势以及双边关系举行了会谈。两国总统把朝鲜核问题作为会谈的主要议  相似文献   

7.
华盛顿专电9月7日上午,美国总统府白宫绿茵茵的南草坪上出现了经过精心设计的一幕:在供克林顿用的麦克风两侧,两部黄色大铲车铲着满满两车准备销毁的各种文件卷宗、档案报表以及大部头的文件汇编,其中包括一部长达一万多页的联邦政府用工规定。前来参加克林顿总统宣布精简联邦政府机构计划新闻发布会的人们,包括美国政府内阁部长们和其他官员,面对此情此景,无不为之咋舌,议论纷纷。“哇!总统把文牍主义拿出来示众啦!”新闻记者则争着将这难得的一景拍摄下来。  相似文献   

8.
梅重 《瞭望》1993,(47)
克林顿上任后,推出一套比较完整的施政大略,试图以“振兴经济”为纲,理顺经济结构关系、社会政治关系和国际关系,摆脱当前面临的“沉重的经济和政治压力”,为21世纪继续充当“世界领导”打好基础。执政9个多月,得失皆有,成绩不显突出;现仍在不断充实调整内外政策方针,预计在一些方面会有所起色。  相似文献   

9.
克林顿和小布什时期的美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对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美国近两届政府的五届国会十年来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态度,从反对、质疑到关注、积极推动立法,已发生明显转变。但目前国会在气候立法方面尚未取得实质性成果,这与美国奉行国家利益至上原则、美国国内情况和国会自身政治结构的特点密切相关。美国国会和各界都已经深刻意识到了气候变化的真实性和严重性。同时,国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立法历程充满坎坷,也折射出国家在应对如气候变化这类非传统安全问题时面临着更复杂的情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美国当选总统比尔·克林顿,经过精心挑选,力求平衡,7次提名,于1992年12月24日配齐了共有14名阁员组成的下届美国新内阁。 14名内阁成员平均年龄52岁,年龄最大的71岁(财政部长),最小的39岁(农业部长)。内阁成员中,有4名黑人,3名妇女,两名西班牙后裔。 克林顿在竞选中曾一再承诺,如果他当选,就要使他的内阁“看上去跟美国一样”,即内阁中既有妇女,也有黑人和少数民族,改变过去历届内阁基本上  相似文献   

11.
华盛顿专电美国是富国。这里处处可见设计高超的建筑、潮水般的轿车和琳琅满目的商品。但是,在这繁荣景象的背后却隐伏着一场随时可能爆发的危机。到今年年底,一向以资本输出自豪的美国将沦为全世界外国资本输入最多的国家。更惊人的是,  相似文献   

12.
克林顿夫妇与“白水门”事件本刊特约记者王金和白宫的新法律顾问卡特勒华盛顿专电近来,美国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对所谓“白水门”事件的报道铺天盖地,把牵涉克林顿夫妇的这个事件与20年前导致尼克松总统辞职的“水门”事件相提并论,震撼了克林顿政府。“...  相似文献   

13.
美国政坛近日上演了一幕两件大事交叉进行,错综复杂的戏剧。一方面是众议院多数党共和党意欲在本届国会期满之前,通过对克林顿总统的弹劾;一方面是克林顿总统假借贯彻联合国决议之名,却又绕开联合国和安理会,悍然下令对伊拉克实施空中打击。共和党控制的国会打着“法...  相似文献   

14.
凌志军 《党政论坛》2012,(16):57-57
1999年4月6日至14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应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扫清障碍。4月的那个星期,代表大公司的“商业圆桌会”搞了一次调查,抽到600个美国人,其中48%的人赞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另有25%的人反对。这让白宫更清楚地意识到美国的利益,于是他们决定把那些公司的驻华代表请来,听听他们说什么。  相似文献   

15.
美国总统克林顿8月26日至 29日对非洲三国——尼日 利亚、坦桑尼亚和埃及的国事访问,是他1998年3月访问撒哈拉以南非洲6国以来的第二次非洲之行,也是卸任前对非洲大陆进行的一次告别之旅。 一任总统二度访非,在美国历史上实不多见。白宫发言人说,此次访问是对上次6国之行的一次“补充”,并为进一步发展美非本来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克林顿1998年对非洲6国为期11天的访问实质性成果不大,现在,在国内大选如火如茶决战在即、中东和谈已进人最关键谈判的重要时刻,日理万机的克林顿为何还要再度前往遥远的非洲大陆呢…  相似文献   

16.
1998年,是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第八个年头,年增长率3.9%,为1984年以来的最高增幅。据商务部2月公布的调整统计数字表明,1998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按年率计算,又高达6.1%。到去年12月份,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93个月,为历史上第二大增长期。进入1999年,从政府部门公布的几项数据来看,美国经济仍保持可喜的增长势头。此外,纽约股市仍保持增势,企业兼并浪潮欲罢不止。因此,有分析家认为,目前美国经济仍处于经济增长周期、股市繁荣周期和企业兼并周期这三种周期的重叠之中。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六、七十年代曾出现过类似的周…  相似文献   

17.
1996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说法是已经实现了“软着陆”,即在通货膨胀得到控制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年率为2.3%,二季度为4.2%。联邦储备委员会预测,今年全年增长率将为2.5—2.75%,高于去年,通货膨胀率将达3-3.25%。出现这样良好的态势有以下原因:  相似文献   

18.
7月上旬,美国总统克林顿借参加东京七国首脑会议之机,出访亚洲。这是克林顿入主白宫后的第一次海外之行,其意义超出了参加发达国家首脑会议。7月5日临行前,克林顿在美国的西大门旧金山发表重要演说,向亚洲“传递重要的信息”。访亚期间,克林顿于7月7日和7月10日又在日本东京的早稻田大学和韩国国会发表两次重要讲话,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新太平洋共同体”战略构想。克林顿的亚洲之行向亚太地区传递了哪些重要信息,他的“新太平洋共同体”的内涵是什么,前景如何,本文作一粗略分析。  相似文献   

19.
经济形势看好 克林顿政府把“重振”美国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近两年来,其短期经济计划虽在执政头一年就夭折,但其长期经济计划经与国会妥协后却得以最终实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美国整体经济形势已明显好转。表现在:生产从缓慢复苏转向较高速度的增长。1993年美国经济增长3.1%,今年头3个季度增长年率分别为3.3%、4.1%和3.4%,预计全年将增长约3.7%。显然,这比90年代前3年年均增长不到1%要好得多。工业生产也连续10多个月上升,制造业设备利用率已达84%以上,为过去10年来的最高点。就业状况得到改善。过去两  相似文献   

20.
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是否确立以及如何确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是近年来经济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使这一讨论继续深入,本刊组织了如下笔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