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14,(5):57-57
正周航在3月14日的《经济观察报》上撰文指出:最近常听到人们讨论"歧视"的问题,我发现它实际上很普遍地存在。西方人买房子,会很介意上一任屋主是印度人或中国人,原因是厨房会有很浓的咖喱或酱油味。而一个老外在酒吧里喝多了,多数人都会猜他是个美国人。由此可见,全世界范围内,歧视不是单向的,每个种族、阶层对其他种族、阶层都会有偏见。然而,一个确实值得注意的趋  相似文献   

2.
车驾明 《求贤》2006,(1):34-36
“你在就业的时候是否遭到歧视”,要是有人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我想回答“经常遭受歧视”和“曾经遭受歧视”的人一定超过50%。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我国,每一个就业者或者说每一个打工的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享受”和制造着那样一种无所不在的就业歧视,自己在被某一些单位、企业、某些人歧视的同时,却用同样的态度去歧视别人。就业歧视因而成为21世纪打工者挥之不去的梦魇。就业歧视因此成为就业者们永远也迈不过去的坎。而在种种熟视无睹、公开、半公开隐藏的就业歧视中,最终的受伤者又是谁呢?  相似文献   

3.
本文梳理了美国发韧于1960年代的民权运动、成熟于80和90年代的“多元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和尴尬的现状,并指出多元文化运动并不是一段孤立的历史,而是美国寻求其民族认同的心路历程的一部分。美国是先有国家后建民族,从族裔到种族到文化,美国构建其民族性的基础在一点点扩大,每一次扩大都是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的批判,但每一次扩大又拘泥于时代命定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陈杜梨 《廉政瞭望》2012,(20):61-61
美国政治学家帕拉格·卡纳说自己曾在格鲁吉亚看到一个讨要贿赂的士兵,对方一看就是个新手。因为这位消瘦的年轻士兵毫不掩饰,非常老套地搓动自己的手指头。其实在世界各地,受贿者与行贿者之间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复杂的掩饰方法,有些方法甚至超越了种族和文化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准确理解和运用最惠国待遇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惠国待遇原则是WTO的基本原则之一,核心是要求一成员方给予其他成员方的利益、优惠、特权或豁免,都应当立即无条件地给予所有任一成员方。换言之,一成员方给予另一成员方的利益、优惠、特权或豁免,无论在现在或将来,都不应低于其给予任何其他成员方的各种优惠待遇。根据这一原则,一国不应在其贸易伙伴之间造成歧视,他们都应被平等地给予最惠国待遇。例如,美国、日本、韩国、欧盟都是WTO的成员,则其相同排气量的汽车出口到中国时,中国对这些国家的汽车进口要一视同仁,不能在它们中间搞歧视待遇。最惠国待遇原则的基本意义在…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不少政党组织打着维护民族主义和反种族主义的旗号,行的却是种族民族隔离和分裂国家之事,有的甚至沦为危及全球安全的恐怖组织。与此不同的是,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以下简称非国大)虽然是成立很早的种族主义政党,期间也曾开展武装斗争,但由于它代表着种族平等、民主和平等进步力量,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从而由过去的“非法组织”发展成为南非的执政党。  相似文献   

7.
就业歧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平等就业权和就业歧视就业歧视是对平等就业权的侵害 ,所谓平等就业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 ,达到法定年龄的劳动者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上选择用人单位从而平等地获得参加社会劳动的机会 ,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年龄、肤色、国籍、个人身体素质等不同而遭受歧视的权利。平等就业权是劳动权的直接体现 ,也是实现劳动权的前提 ,是劳动者最为重要、最为基本的生存权利 ,是一切民主国家政治权利的基础。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这一有别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劳动法…  相似文献   

8.
热词     
《廉政瞭望》2012,(2):11-11
潜歧视 指没有显现出来但已是心照不宣的某些歧视,它甚至已经积淀为一种“文化”,演变成了习惯。如城市人对进城打工的农民,上车遇见时不自觉地躲开;不少企业招人仅限男性。也可以理解为潜藏性歧视,如媒体上常称的“女市长”、“农民诗人”等,其初衷可能是要突出成才、成功的艰难,结果增加了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农民工、干部制、临时工等几个典型的劳工就业立法歧视入手,以还原历史立法和政策文献的方法总结我国立法上对劳动者区分对待的发展历史,从法理学和法史学的角度分析了就业歧视立法的相关问题。总结出我国的立法就业歧视在法理上实际上主要是一种身份歧视,提出立法上应对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给予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地域性的成语或谚语丑化了贵州意象,其族群偏见和地域歧视的负面效应影响至今。族群偏见和地域歧视源于族群文化和地域经济的差异。从历史地理角度看,贵州意象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不仅与历史上的族群歧视和文化差异有关,也与历史时期形成的区域经济差异和生态条件恶化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我国人才市场中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广大女性面临着就业歧视、工资待遇歧视、退休歧视等问题,给女性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压力,产生了严重的社会不公。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才市场中的性别歧视并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性  相似文献   

12.
北京时间2008年11月5日美国总统大选结束,民主党人巴拉克.胡赛因.奥巴马(Barack Hussein Obama)当选美国第44任总统,成为美国第一任黑人总统。奥巴马的成功,说明美国社会在政治平等与种族和谐方面发生了诸多积极的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1,(18):4-12
刚刚过去的7月,全世界的目光都在盯着美国,担心该国因民主、其和两党为争取选举筹码而明争暗斗,致使美国国债到期违约,引发全球经济崩盘。作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中国对美国债务违约风险尤为关注。毕竟,如果美国不能如期提高举债上限,将给所有持有美国国债的国家带来经济灾难,同时也将把全球金融资产、大宗商品价格拖入深渊,进而引发全球经济恐慌。  相似文献   

14.
地域歧视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被歧视地域人群形象的建构是贬低性形象记忆定格化,象征性符号传播的推动,惯习再生产的结果,也与历史文化的沉淀、经济发展的差距以及政策走向有关。其危害性是抑制社会经济的总产出,制造区域间的隔膜,背离并直接损害了公正的基本规则。地域歧视不可能通过具体的诉讼加以根治,绝大多数公民的利益不可能通过少数人的诉讼加以保护。反对地域歧视,最根本的一条还是要靠发展,尤其是加快落后地区的发展,从而逐步缩小地区差距。从被歧视者来讲,要自强自立,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改变自身形象,用行动去改变别人的偏见。  相似文献   

15.
林书豪,首位进入NBA的美籍亚裔球员。2012年他在美国篮坛的迅速崛起,被认为是亚裔球员在NBA新的标杆和榜样。林书豪并不具备乔丹、姚明等明星球员的天赋,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他又是如何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呢?坐热人生的冷板凳——把自信藏在厚积薄发里。林书豪走进NBA前后很长一段时间是伴随着歧视落寞的冷板凳度过的,因为不出众的身体素质被认定无法打好球,因为亚裔身份被歧视嘲弄,落选NBA,4度被下放至二流球队,2度遭勇士和火箭裁员……但这名华裔后卫从未放弃追求梦想,一直坚持将篮球进行到底,终于开启了自己真正的NBA之旅。  相似文献   

16.
是恐怖分子还是战略盟友?对美国政府来说,给别人定性易如反掌.关键在于这个“别人”是否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这不,曾经委身于萨达姆政权、因涉嫌种族屠杀而登上美国国务院恐怖组织排行榜的“伊朗人民圣战组织”,如今摇身一变.成了美国政府的座上宾。  相似文献   

17.
曾经无人问津的非洲 2000年,时任保定市外贸局局长的刘建军,通过各种途径在河北保定市发了一份特殊的招聘简报,号召保定市农民到非洲去创业。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3个月过去了却没有一个人报名。没人相信非洲是个发财致富的好地方,在人们的印象中非洲就是瘟疫、战乱、种族屠杀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在本应聚焦抗击疫情和恢复经济的第11届东亚峰会外长会上,美国、日本等个别国家竟以"人权"为由,在涉疆、涉港问题上对中国进行攻击。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当场予以严厉驳斥。美国又犯了在全世界到处充当"人权卫道士"的老毛病,以人权为幌子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其虚伪双标早已驰名世界。美国的人权劣迹和种族原罪罄竹难书,早就被牢牢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相似文献   

19.
韩丹 《唯实》2010,(3):86-89
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吸毒问题似乎为美国学者了解吸毒的全貌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从社会学的四个理论视角即紧张理论、社会场域理论、社会化理论、代际隔离理论阐发美国对吸毒人群的基本研究来看,主体社会结构及特点和青少年吸毒有着十分明确的关系;其它的一些社会结构特点,比如社会阶级或者种族因素,也和吸毒的很多方面有清晰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只是暂时的。  相似文献   

20.
甄炳禧 《新视野》2002,(1):75-77
自1991年4月以来,美国经济扩张持续了120多个月,超过60年代(106个月)和80年代(96个月),成为美国历史最长的扩张期。新世纪伊始,美国经济发生重要变化,从20世纪90年代的持续扩张,特别是后5年的高速增长,转变为急剧减速。最近“9.11”事件又给处于扩张期强弩之末的美国经济增添新的消极因素,把美国经济推向衰退的泥潭。本文拟分析美国经济由盛转衰的过程及其原因,并对其未来走势作一粗线条的展望。21世纪美国经济开局不利新世纪伊始,美国经济“风云突变”,从过去10年的持续扩张,特别是后5年的高速增长转变为急剧减速,并在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