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日梅 《党史纵横》2009,(11):42-43
“一五”时期,以前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为契机,新中国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之一,即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援建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的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2.
宋凤英 《党史博采》2009,(12):24-28
中国大规模工业化的起步,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其标志就是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以"156项工程"建设为中心的经济建设,它是中国工业化的基石与里程碑。"156项工程"是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工业项目的总称,这一庞大的援建工程,旨在帮助中国建立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的骨架,以奠定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3.
“156项工程”建设回顾与思考宋凯扬由苏联援助建设的“156项工程”,是我国“一五”时期(1953—1957年)工业建设的中心,是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关键工程。它的建设,记载着中国人民为实现工业化而创业的艰辛,凝结着苏联政府和人民对中国的...  相似文献   

4.
正苏联援助建设的156项工程,是"一五"计划建设的核心,被称为中国工业化的奠基石和里程碑。近年来,"1950年代的中国"研究方兴未艾,156项工程的研究也日益成为新的热点,取得一定进展。本文拟对这一课题目前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并对进一步研究该课题作出几点思考,以利于继续推进相关研究。一、文献史料陆续编辑出版关于156项工程的历史文献,专门性资料汇集出版很少,目前仅在中共党史专题资料丛书中有一卷《中国共产党与156项工程》(1)。相关文献和史料  相似文献   

5.
《求是》2014,(14)
<正>今年6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发表题为"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工程科技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国际工程科技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推动中国工程科技事业发展、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九五二年九月—一九五四年十月)周恩来致莫洛托夫的信(一九五二年九月六日)莫洛托夫同志:为了有计划地发展中国人民经济,迅速提高中国的技术水准,希望苏联政府允许继续供给中国以下方面的技术资料:一、苏联现行的工业及其他人民经济部门的产品标准,即国家标准、全苏标准、暂行技术条件及各企业的制造规格;二、建设矿山、工厂、学校、医院及其他对象的若干种典型设计;三、若干种工业及交通企业的技术操作规程;四、若干种机器及电机的制造图纸;五、各工业部门及基本建设中苏联全国及先进企业采用的设备利用,原料、材料、电力…  相似文献   

7.
由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是我国“一五”时期(1953—1957年)工业建设的中心,是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关键一步。它记载着中国人民为实现工业化的创业艰辛,凝结着苏联政府和人民对新中国的真挚友情。回顾当年“156项工程”建设的历程,对于我们不忘历史,认识现实,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艰 辛 的 切 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缺乏大规模工业建设的经验。从哪里入手,先上哪些项目,中国需要得到苏联的指导和帮助,向苏联学习。“156项工程’”项目是中苏两国政府经过多次高层接触,反复切磋、协商,逐步确定下来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2009年工业化蓝皮书。蓝皮书预计,我国将于21世纪40年代前后基本实现工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既是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也是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 ,在工业现代化中 ,要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夺取国际竞争的战略胜利 ,中国就必须在抢占“三个制高点”和多种要素最佳组合上大力提高竞争力 ,全速前进。而要达此目的 ,就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以 ,中国工业现代化需要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1953年是我国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第一年,也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在这一年的(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我国宣布:经济建设的总任务就是要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逐步变为强大的工业国。这个目标一经公布,全国人民进发出百倍的热情和干劲,由于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要把新生的共和国扼杀在“摇篮”里,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尚能起一定作用,但是要想早日实现国家工业化。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强大的工业和国防基础,闭关锁国,一切从零开始,显然不行。在这…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发展的重要时期,但当前中国现代化建设正面临结构性矛盾、过程性风险以及风险治理的困境。贝克的风险社会、个体化和自反性现代化理论,对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通过坚持制度自信、推动世界主义的范式转换和构建风险责任,重塑从"发展自信"到"发展正义"的中国现代化道路,真正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1952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我国着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依据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一五计划把建设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并首先集中力量进行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工业单位的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工业的卓越组织领导者之一,李富春直接参与了156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为156项工程的顺利完成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现代化事业的核心力量 ,它为中国现代化绘制了宏伟蓝图 ,开辟了正确的道路 ,并不断推动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由湖北省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周大仁教授率领的学术交流代表团.应美国加尼福利亚州立大学海沃德分校的邀请,于5月7日至22日访问了美国.访美期间,代表团的专家学者们与美方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周大仁教授、顾杰副教授在海沃德分校商学院给专家学者们分别作了题为《邓小平与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国当代的行政体制改革》的学术报告,并回答了与会者提出的问题.反响热烈,受到好评.现将他们的报告刊载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的一个鲜明主题,就是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作为20世纪中国的三位历史巨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都为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从而带来了中国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在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之中,毛泽东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上承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成果,下启邓小平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新路,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历史阶段。回顾和总结毛泽东对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贡献,对于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更好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胡大牛 《探索》2011,(4):40-43
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的发展清楚地表明,中国共产党作为现代政党,其产生、革命领导地位、执政地位和业绩,皆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共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将中国一步步引向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文化科学化;中共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性贡献,构成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线乃至世界现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远非在不同程度上出于不同目的而以偏概全的“文化范式”、“现代化范式”之类所能够包容或取代的——这是历史的基本事实,自然就应是历史认识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一、革命的概念及其阐释革命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革命概念是指一种暴力性政治参与,它一般以夺取政权和恢复正义的政治秩序为目标。西方18世纪政治思想家一般都是运用的广义革命概念。洛克认为,政府的合法性并非来自上帝的授意,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一个亟待深化的重要领域。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到20年代左右才进入中国现代化的理性视野的原因分析,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和中国现代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这一内容,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理论指导是历史的、逻辑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在中国的历史和时代条件下,要开启和稳步推进现代化进程,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现代化的首要标志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要求;现代化是近代以来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中国共产党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领导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其崇高理想的必经过程。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现代化,也在现代化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从而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几条基本经验:加强自身建设,是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内在条件;尊重人民群众,夯实党领导现代化建设中的群众基础;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香港回归不仅是香港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也是本世纪末中国历史里程上的重大事件。香港的特殊地位及其深厚丰富的内蕴,必将对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发生重要影响。 香港回归后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香港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已有突出成就在世界经济中尤其是亚太地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之与世界经济关系紧密,故可利用之经济因素甚多。 1.资金的进一步引进利用。大陆尤其是中西部内陆地区现代化建设碰到的首要难题是资金严重不足,而对香港资金的利用可极大地缓解这种状况。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争取利用银行贷款。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拥有和吸纳的资金数额庞大。香港究竟有多少可供运作的流动资本,可能谁也说不清。在香港,“银行多过米铺”是一句民间俗语,足见金融业之发达。据统计,到1992年底,香港共有持牌银行164家,所属分行1400多家,有限制牌照银行56家,接受存款公司147家,其他如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