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李蕊 《河北法学》2008,26(3):148-153
各国关于诉讼时效期间制度主要有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两种立法例,通过对中国和德国诉讼时效改革的比较法研究,提出诉讼时效期间制度因各国所采用的不同的立法例而有所不同,因此不应割裂不同立法例而论其长短的观点。在当代社会,诉讼时效期间制度采用主观主义立法例存在明显的优势,应为我国未来诉讼时效期间立法所坚持,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行诉讼时效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及在各国国际私法改革浪潮和现代化趋势下,甚有必要对中国国际私法立法进行现代化.这一现代化过程一方面得益于立法机关及其工作机构对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的坚持,另一方面得益于法学方法论的恰当运用.立法理念和立法技术的现代化是立法获得成功的关键,而比较法方法的运用更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3.
比较民法研究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采用功能主义的研究方法,对各国法制的关联项进行比较,寻求较优的问题解决方案。就研究立场而言,在宏观比较过于繁荣的中国当下,比较法的研究应更多地强调微观方面,即法教义学比较。功能主义与法教义学的结合让比较民法的研究超越了"概念法学"的局限,以司法机关的裁判或判例为研究对象,关注社会中的"活法",从而获得更真实可信的结论。当下中国,民法学人的使命应当是将"法教义学、比较法、案例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判例研究展开学界与司法实务界的良性互动,促进法律的合理化发展;用点点滴滴法教义学知识的累积构建当代中国的法学和法治。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当代中国司法过程中应用比较法素材的具体数量、分布等数据,可以展示出司法推理过程中运用比较法的具体方式和机理,以及比较法素材通过法律解释的过程以"法理"形式进入司法的过程。以英美法"禁止反言"的司法应用为例加以探讨,可以发现,尽管中国司法对比较法的应用隐藏在立法中心主义的深潭之中,但却体现了司法在全球化时代的平衡和革新功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当代中国司法过程中应用比较法素材的具体数量、分布等数据,可以展示出司法推理过程中运用比较法的具体方式和机理,以及比较法素材通过法律解释的过程以“法理”形式进入司法的过程。以英美法“禁止反言”的司法应用为例加以探讨,可以发现,尽管中国司法对比较法的应用隐藏在立法中心主义的深潭之中,但却体现了司法在全球化时代的平衡和革新功能。  相似文献   

6.
比较法的应用和发展,由来已久。中外一些法学家认为:“对不同地区的法律进行比较研究。其历史同法学本身同样古老”。“从比较法学历史上看,比较法学最初是从比较立法开始的”。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起初只是法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后来一些学者认为已形成为法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称之为比较研究或比较法学。中外  相似文献   

7.
比较法在近代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勤华 《法学研究》2006,(6):125-137
比较法是近代西方法律文化的产物,自19世纪中期以来开始在中国传播。汉字的比较法(比较法学)一词是20世纪初年从日本传入中国的。一批著名的学者和论著对中国的比较法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于受到国内立法政策和研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近代中国的比较法也具有自己的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比较法的发展,有其鲜明的实践性。把比较法运用到立法实践中,是比较法最先发展起来的领域。一国的比较法学者研究比较法的任务之一,就是促进本国的立法实践。不管是从学科或是研究方法角度看,比较法对我国经济立法的完善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随着立法法的生效,相信  相似文献   

9.
功能对于比较法学整个学科而言,不仅有着纲举目张的作用,更维系着在激烈的学科竞争中这个学科能否继续独立存在。考察当下比较法学发展现状,比较法学在立法、司法、法学教育、国际法等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比较法功能在中国的发挥自始就肩负着法律的国际化和法律的现代化两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由于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国近代的公司法与西方诸国的公司法有许多相同之处。同时 ,又由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差异 ,也因为法律传统的不同 ,中国近代的公司法与西方各国的公司法相比 ,又表现了较多的独特性。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 ,对中国当代的公司立法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比较法学在80年代以后作为中国法学领域一个新学科的开设,它具有特殊的时代使命,是我国深化改革和开放政策的迫切需要的。特别在经济发展中,同国际接轨的法律问题。本文试着从一则国际私法案例入手,讨论比较法与国际私法的密切关系以及对比较法的研究对我国法制实践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组织‘男男卖淫’案”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宁案”对介绍成年男男自愿性行为的处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法理问题。对这一行为的处罚是明显与罪刑法定原则相冲突的。在比较法的视野里,从20世纪50年代起,各国早已将这类行为除罪化;不仅如此,许多国家还以立法的形式认可同性的婚姻。从我国刑事立法史来看,从1980年代中叶开始,我国的刑法也早已将它作除罪化处理,新刑法取消流氓罪告诉我们,新刑法对这类行为没有处罚的意图。从立法学的角度来看,处罚男男自愿性行为也是不明智的。处罚成年人自愿男男性行为背后折射出来的观念值得法学界深思。  相似文献   

13.
<正>2011年9月24日至25日,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了主题为"当代法律交往与法律融合"的第一届比较法学与世界共同法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瑞士等国家和香港、  相似文献   

14.
比较法与当今中国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中国的立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日益发展的,十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不仅表现为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使社会生活的主要和基本方面有法可依,而且还表现为国家注意学习和吸收国外立法的有益经验,认识到比较法在立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仅就比较法在当今中国立法中的运用情况、特点和发展趋势,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最后贷款人制度的比较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仲飞 《法学家》2005,4(3):154-160
迄今为止无论是在中央银行立法还是在中央银行的具体操作上各国对于最后贷款人制度尚未形成统一的做法.我国在该制度的立法空白,导致了中央银行在具体操作上的盲目性和混乱性.本文通过对国外最后贷款人制度的比较法分析,指出国外最后贷款人制度的理论和立法存在的缺陷,提出我国应以"系统性危机"为标准,采用"推定模糊"方式架构最后贷款人制度的立法框架.  相似文献   

16.
赵秉志 《法学研究》2014,36(6):181-191
刑法的法典化是统一刑法典的制定和完善过程。当代中国刑法的法典化程度,与中国社会形势的变迁、法治的整体发展水平、立法技术的提升密切相关。中国刑法的法典化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法律文化价值、比较法价值、社会价值、现代法治价值和规范价值。中国应综合运用外部和内部策略,制定和发展形式合理、内容全面、科学的统一刑法典。  相似文献   

17.
法律行为理论:影响民法典立法模式的重要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军 《法商研究》2006,23(3):40-45
从各国继受法律行为理论的具体情况来看,其对民法典立法模式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法律行为理论的传播与民法典总则立法模式密切联系:采用“大总则”立法模式的民法典往往在立法上采纳“法律行为”概念,而不采纳“大总则”立法模式的民法典往往在立法上不采纳法律行为概念。在当代,对于在民法典总则中规定法律行为概念的传统做法,各国已经出台了不同的修改方案以避免该立法模式的弊端。我国编纂民法典时不宜采用德国模式,并应在立法中避免采用“法律行为”这一过于抽象的学理概念。  相似文献   

18.
国际私法的对象的涉外性意味着它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法律体系均有联系.较之其他法律部门,国际私法的适用更需要运用比较法方法进行实体法的比较和冲突法的比较;比起其他法学分支,国际私法的研究更需要运用比较法方法,以探究不同法系的异同和各种方法的特点;国际私法规则的国内立法和国际统一也离不开比较法.本文以国际私法的适用、研究和法典编纂为视角,阐述了比较法对国际私法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中国未来的国际私法立法、司法和理论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比较法上,"人格权"并非"显学",①这一语汇明显具有大陆法色彩。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保护人格利益已为各国法制所共同认同。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立法技术,各国对人格权益的保护也各具特色。②美国法上并无人格权的概念和体系,但隐私权却具有大致相同的功用,其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隐私权的概念本身即源自美国,历经百余年的发展,美国法始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影响甚巨。③笔者不揣浅  相似文献   

20.
二战以来,随着西方国家对经济活动干预的加强,诸多的涉外经济管制立法,如反托拉斯法、禁运立法、银行、证券及外汇管理法等,应运而生,各国在运用这些经济立法调整涉外经济关系时,不但针对发生在本国域内的行为,而且把它们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域外,由此势必引发与其他国家法律及政策的冲突。各国经济立法域外适用冲突现象的出现和发展,严重地影响了国际经济交往的正常进行,从而引起各国学者的普遍重视。早在1984年,国际商会就专门成立了一个名为“国内法域外适用委员会”的机构,对这一问题加以调查和研究。现在,各国经济立法的域外适用问题,已成为当代国际经济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