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民是人民利益标准的裁判员人民利益标准在实践中的正确运用关键在于明晰评价对象和评价主体。人民利益标准的评价对象无疑是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评价主体则包括党和政府的自我评价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评价。两个评价主体究竟以谁准绳?谁是最权威的裁判员?这是贯彻人民利益标准必须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对此,邓小平始终坚守人民才是人民利益标准裁判员的价值观,廓清了人民利益标准的评价主体是谁的问题,从理论上挖掉了长官意志和官本位存在的价值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大连干部学刊》2014,(8):26-28
论邓小平对人民主体价值观的创新与发展 科社教研部主任 邹玉杰 人民是人民利益标准的裁判员人民利益标准在实践中的正确运用关键在于明晰评价对象和评价主体。人民利益标准的评价对象无疑是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评价主体则包括党和政府的自我评价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冯显德 《理论月刊》2004,(10):10-11
本文从价值论的角度来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内涵及其意义:它确认了人民的价值主体地位,提出了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价值目标,确立了人民利益的价值标准,指明了以发展为根本的价值实现途径,从而对价值主体、价值目标、价值标准、价值实现等价值论的中心问题都作了深刻的思考和回答,已经形成一个科学的价值理论体系。它是我们必须坚持和实践的价值观,是对邓小平价值观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价值观,融合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中,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贯穿于邓小平人的价值观中,是邓小平人的价值观的核心,在邓小平心目中,人民利益是他思想行动的最高准绳,是他对人的价值判断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习邓小平关于人的价值理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秀芬 《岭南学刊》2004,1(2):38-41
共产党人伦理价值观表现为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主体间价值关系;以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同一的尺度作为伦理价值评价标准;以无私奉献为价值创造的思想境界;以共产党人价值创造活动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为价值创造途径。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价值目标和价值判断标准与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代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价值观的一脉相承。虽然他们的价值观产生的历史时代不同,但是他们的价值观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根本点是相同的,他们都坚持“人民主体价值论”,把“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7.
宁健 《桂海论丛》2004,20(5):24-27
在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内涵、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价值创造等一系问题的论述中,人民利益是贯穿始终的一根红线,它不仅是社会主义价值选择的出发点和价值创造的目的,而且是价值判断的标准和社会主义内在的价值规定性,因而成为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抓住这一核心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丰富多彩,包含许多方面,而贯串在各个方面的是价值观。研究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价值观,要认真把握以下内容。价值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价值主体问题,是价值观的根本问题,它对价值目标、价值评价、个人的人生价值、价值实现途  相似文献   

9.
潘峰 《前进》1995,(11)
人民利益是邓小平理论的价值核心潘峰在《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中,邓小平对“人民利益”的关注十分突出。总括他的大多论述,人民利益的含义基本有三层:(1)这个利益的主体涵盖了当代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他的经常用语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利益”、“占百分之九十几...  相似文献   

10.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最大追求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社科室王诚安、白琳,元德保在《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统一性》来稿中谈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价值理想决定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因此,领导和帮助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最大追求。认识和评价社会主义,既不能离开发展生产力讲共同富裕,否则可能会导致共同贫穷;也不能离开共同富裕讲发展生产力,否则可能会导致两极分化。善于把这两个方面联系起来,是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关键所在。邓小平精辟地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并…  相似文献   

11.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之间的效应关系,即客体对主体需要是有利还是有害的关系。事物对主体有无价值,主要依主体的内在尺度(主体的客观需要和利益)而定。因此,在价值关系中,主体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需要和利益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价值评价标准。谁是价值的主体和评价的主体,以谁的利益和要求作为价值标准。这个问题在任何价值观念体系中都是一个根本问题,也是历史上不同价值观念体系相互区别的根本所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体现在价值观上,就…  相似文献   

1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是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价值取向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评价标准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是党的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依靠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坚持真理观和价值观的辩证统一,是党的理论特点和实践原则。以人民为本,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我们党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3.
试论邓小平价值观的基本构架范汉森邓小平的价值观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基础。把握这个思想基础,对于深入理解整个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以人民的主要为基础建构价值体系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问题,价值问题本质上是关于客体同主体的关系问...  相似文献   

14.
1.邓小平价值观的精髓——实事求是讲求实效。邓小平鲜明地提出凡事都要讲求实效,看效果,拿事实来说话,办事戒说空话说大话、说假话的恶习。2.邓小平价值观的基础——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邓小平价值理论体系中首要的价值观,是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一系歹:I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3.邓小平价值观的核心——集体主义。邓小平说:“我们从来主张,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集村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有矛盾,个人的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4.邓小平价值观的主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生的最大价值,就…  相似文献   

15.
李飞燕 《理论月刊》2004,(11):27-29
邓小平理论创新的主要内容有:理论创新必须有两大目标,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共同富裕”;从而也必须符合两大标准,一是生产力标准,二是人民利益标准。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理论创新的支点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论,理论创新的主体和依靠力量是人民群众,理论创新还要求有民主和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16.
郑文杰  刘笃成 《前沿》2011,(24):52-54
邓小平一生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具有管理党和国家的丰富实践经验,是举世公认的管理大师,在其创立的邓小平理论中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其中以人民利益为本贯穿于邓小平管理过程的始终,是邓小平管理哲学思想的核心。邓小平以人民利益为本管理哲学思想不仅仅是一种管理理念,更是一种管理的行动。本文从六个方面探讨了邓小平以人民利益为本管理哲学思想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历史实践主体与历史价值主体的统一——邓小平人民观的理论特色蔺淑英人民观是一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继往开来,形成了自已的独具特色的人民观,即将人民群众看成是历史实践主体与历史价值主体的统一。研究邓小平同志的人民观,对于...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奠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探索、社会主义价值实践与理论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奠基和当代确立等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及"两个尺度",关于人的需要和利益,关于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问题,以及关于政治、道德、艺术、宗教、审美、社会文化理想的论述,都包含着丰富的价值论思想。列宁关于实践标准、社会主义道德、党性和阶级性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中同样具有经典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众多,其价值思想主要表现在对"物化"和"异化"现象的批判反思与倡导"人道主义"两大方面。毛泽东的价值观主要体现为人民主体思想,邓小平则重新阐释了利益、富强与社会主义价值诉求的关系。当今中国思想理论界则以实践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江传月 《理论月刊》2004,1(8):19-20
邓小平的人民群众价值主体论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特点就是坚持人民群众价值主体论。人民群众价值主体论的主要观点就是人民群众是价值主体,具体包括三层含义:人民群众是价值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是价值享有的主体,人民群众是价值评价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刘相涛 《传承》2009,(20):44-45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成分、利益主体和社会组织形式不断增多,人们的价值观和价值追求随之日趋多样化。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将直接影响着人民的言行,如何树立价值观是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涵义的基础上,阐述了要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引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