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件反向工程在现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滥用则会违背知识产权之根本保护法理,理应受到法律规制。英国是一个软件反向工程适用立法较完备的国家,其主要适用欧盟相关立法《软件指令》和本国专门性立法《软件条例》。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问题一直是知识产权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中有两个问题尤其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研究:一是把计算机软件纳入著作权法或版权法的调整范围并不具有天然的合理性,所以我们应当在充分掌握计算机软件特性的基础之上,用一部专门的法律来对其进行保护。二是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八条规定了软件著作权人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大都是因袭了著作权法对著作权保护的规定,并没有考虑到计算机软件本身的特性。另外从保护周期等方面考虑,软件著作权保护中并没有解决利益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3.
香港陈乃明利用BT(Bit Torrent)软件上传电影至互联网构罪案件,是全球首次因BT侵权而被刑事检控并定罪的刑事案件。根据我国内地现行法律,终端用户使用BT软件分享行为属于刑法第217条规定的“复制发行”行为,但在行为人主观目的上,无法证明终端用户使用BT软件分享行为是为了营利,因此不构成犯罪,但对著作权的侵犯是明显的,如果刑法对此行为进行归制,应分为终端用户的刑事责任,内容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BT软件提供者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4.
建设数字图书馆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适应社会的需求,实现自身在社会不断发展进化的必然选择。然而,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也充满了需要解决的新问题,著作权问题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措施:1 进行数字化转换和相关的使用;2 采取各种方式获得出版机构的使用授权;3 注意“合理使用”受著作权保护的数字化信息资源;4 通过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解决著作权问题;5 通过某些技术措施解决著作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5.
网络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出现很多问题,其中包括网络著作权的侵权问题。作者从网络著作权、网络著作权侵权及法律保护问题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至今为止,中国还在网络著作权利主体的法律地位、合理使用制度、侵权归责原则等诸多问题上十分为难和困惑。这不得不说是我国立法上的很大的一个缺陷。尤其是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把世界推进了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飞速的变化,关于网络著作权的专门立法更显得急不可待。尽管网络著作权问题完全可参照我国《民法通则》和《著作权法》来解决。但在实践中,网络著作权由于有着诸多的特殊点,运用这些法律已显得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7.
P2P技术下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美国Napster案、全球首例BT侵权案及大陆首例P2P侵权案等案例的分析,探讨了现有法律下P2P软件最终用户和P2P软件提供者的法律责任,通过对可能的解决方法的比较分析,指出著作权补偿金制度是解决P2P软件法律难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8.
司法实务中销售侵权复制品的行为大多被认定为侵犯著作权罪,致使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客观上处于被"虚置"的状态.应当通过将侵犯著作权罪罪状表述中的"复制发行"修改为"复制且发行",或者将侵犯著作权罪中的"批发、零售"界定为侵犯著作权人"发行权"的"批发、零售"行为,以解决"复制发行"概念不清及司法解释规定"越位"的问题.通过明确"违法所得数额"的计算标准,或者在界定"其他严重情节"时参照引入"复制品数量"等数量标准,以解决入罪标准的设置问题.  相似文献   

9.
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方向,但随之而来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严重制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在图书馆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着著作权问题,要解决图书馆数字化过程中的著作权问题,就必须建立合理使用制度、法定许可使用制度和强制许可制度。  相似文献   

10.
著作权质押是著作权利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现行法律规范对其实体内容规定不多。随着人们对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著作权质押将会更多的用于实践中。著作权质押的权利性质为著作财产权。著作权质押具有与其他权利质押不同的特点。著作权质押通过签订质押合同而设立。著作权质押合同自著作权质押合同登记证颁发之日起生效。订立著作权质押合同时必须明确著作财产权出质前的权利状况.出质期间的使用问题及质押期间申请对其进行评估和质权保全问题。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实行立法保护,但从司法实践看,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认定是一个难点。本文在总结国际上有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明确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认定的主要方法:“思想、表达二分”法、“实质性相似+接触+排除合理解释”法和“抽象-过滤-比较”三步判断法,并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权利限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差异化的特效及模板已经成为美颜类软件的主要市场竞争力,对其进行的侵权行为严重妨碍了美颜类软件的市场经营活动。通过思想/表达二分法的测试以及独创性的认定,美颜类软件特效及模板属于作品,可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通过对美颜类软件特效及模板侵权案件中计算机软件代码以及具体美术设计的比对,分析是否存在实质性相似,确认具体著作权侵权行为。同时,也可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进行救济。但在当事人诉请《著作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双重保护的情况下,不能支持反不正当竞争的诉讼请求,而仅能支持针对著作权侵权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13.
在从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当今世界,软件产业正成为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产业,其规模和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但随着计算机软件的迅速发展和普遍使用,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违法与犯罪现象日益严重,对计算机软件进行法律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违法与犯罪的概念及特点 (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违法与犯罪的含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违法行为”在本文是指有关组织和个人以营利为目的实施的计算机软件盗版行为而依法应受到法律制裁的行为。计算机软件盗版行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而依法应受到刑罚制裁的行为称为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犯罪。“盗版”(pirate/piracy)是一个外来语,按美国韦氏法律词典的解释,是指“未经  相似文献   

14.
网络著作权保护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 ,由此而来产生的网上著作权法律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先从网络著作权保护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然后就目前网络著作权保护从三个方面即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司法管辖、归责原则及举证责任分别展开论述 ,并穿插提出了笔者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著作权包含人身和财产双重权利的理论已经广泛被人们所接受,其中著作权的财产损害赔偿责任已经明确由法条规定,但是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却没有被给予明确的规定。现实生活中频繁出现当事人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案件,造成了法律与现实的一定差距。本文采用对比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基础理论、著作权侵权是否适用于精神领域等进行研究,认为我国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应该从其界定、赔偿范围确定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卡拉OK著作权使用费风波”作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现状及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认为我国目前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行政性的运作模式,采用相对垄断性的制度设计没有体现出私权自治以及在对使用费标准产生争议时缺乏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等。通过对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完善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三步走”建议,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适度竞争”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公安“三基”工程建设是系统解决长期困扰公安工作机制性、体制性、保障性问题。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工程。在“三基”工程建设中,“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基层公安机关必须做实做强“六大软件基础”,即信念坚定的思想基础、扎实过硬的素质基础、灵敏高效的信息基础、底蕴丰厚的群众基础、上下贯通的组织基础、和衷共济的社会基础,以全面提升公安工作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在《民法典》中的基本权利定位,奠定了著作权侵权行为规制可以同时适用基本性法律规范和一般性法律规范的基础。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屡禁不止,重复侵权、隐匿侵权和高频侵权问题损害了著作权人的重要权能。著作权权利保护体系的宏观结构已经形成,但微观设计仍有待从民事基本法和著作权一般法律之间进行融合续造。当前,通过规范考察、实践经验和权利保护范式分析,解决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应提高网络服务提供者版权注意义务,侵权赔偿与收益分享机制建设并重,治理与疏解并举,强化网络著作权保护与运用的行业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9.
非法软件主要有两种界定方法,图书馆中的非法软件存在于业务自动化系统和数字化建设中,其类型涉及到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非法软件存在的原因在于其获取的便捷性、正版软件市场定价过高以及重硬件轻软件思想的存在,其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对图书馆地位和形象以及数字化系统安全性的影响。解决非法软件问题的最佳方法是政府加大打击非法软件的力度,以及图书馆因地制宜地选用不同类型的合法软件。  相似文献   

20.
由著名山西民歌《走西口》维权案例引出对于山西民间音乐著作权保护问题的探讨。因为民间音乐具有不同于著作权法上普通作品的特殊属性,民间音乐著作权的主体难以确定,侵权行为标准难以确认,保护模式难以确立。建议基于公共信托理论,引入民间音乐作品集体管理制度,解决民间音乐著作权主体问题;在借鉴"地理标志"保护理论基础上,解决民间音乐署名权问题;并对民间音乐进行长期的物质权益和精神权益的双重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