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炯 《法制与社会》2011,(6):117-117
近年来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房屋已成为个人或者家庭财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动产登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由于不动产物权的复杂性,导致发生登记错误的情形在所难免。在法院审判实践中,对处理不动产登记行政与民事交叉案件存在较大分歧,需要探索建立更为有效的不动产登记的司法救济途径,更充分地保护公民私有不动产权利。  相似文献   

2.
魏宇航 《法人》2007,(12):60-61
寻求刑事司法救济的前提必须是,企业认为侵权人的行为已经涉嫌构成犯罪而没有以同一法律关系寻求其他救济途径深圳是我国著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也是最大的手机代工生产基地,被誉为手机制造之都。近年来,随着深圳市电子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商业秘密被侵犯后寻求司法救济的个案逐渐增多,危害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3.
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该制度中存在的管理型法制、司法介入滞后等问题,提出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司法救济途径,即检察权在民事诉讼中的介入与行使、行政公益诉讼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国家赔偿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在地位、权利(力)、能力诸方面的对比存在巨大反差,加之国家赔偿法本身在制度设计上存在抑制赔偿的缺陷,所以,申请国家赔偿之难早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其中,在赔偿义务机关为司法机关的情形下,双方力量对比更为悬殊,制度设计方面更加抑制赔偿请求权,故申请国家赔偿中的司法赔偿更成为难中之难。然而,困难的成因远远不止于此,除了制度内的因素,来自国家赔偿制度外的对赔偿请求权的伤害,在近年来的司法实践中日益凸显,亟需引起重视,妥加应对。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的法律框架基本搭建完毕,较于相对完备的规则适用理论体系,同为法律规范的法律原则在司法操作层面仍困难重重,国内目前的研究更多的是对其他国家理论和实践的介绍,中国本土性问题研究的不够充分。因此,本文以《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刊登的典型案例为研究范本,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在中国司法环境下运用法律原则裁判的困境,并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困境的成因,最后提出完善原则裁判的方法,以期裨益于法律原则更规范地适用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6.
谢晖 《法学》2023,(3):20-36
法律不仅是能通过语言表达的逻辑化、体系化的明述知识,而且很多时候也是无法通过语言表达,只可意会的修辞性、亲知性的默会知识。司法通过个案救济法律预期目的冲突时,既面对着在冲突的法律预期目的之间的选择,也面对着在冲突的诉求和“证据”面前的采信,还面对着法律适用于案件事实中的妥适性、可接受性等问题。这些都是法官面对的默会知识。藉此,法官在个案裁判中追求的正义,在很大程度上是默会正义知识。此外,法官在裁判相关问题时,其本身的经验、亲识,以及判断是非、运用法律、协调正义的独特能力等,更增添了司法救济法律预期目的冲突时的默会内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有限责任公司之封闭性这一最大的属性出发,结合我国《公司法》第183条的相关规定,探究司法解散制度在我国公司法中的体系作用。并从股东权利救济这一视角,论述我国司法解散制度的利弊,通过比较各国尤其是美国、英国以及德国日本对这一制度的构建,提出笔者对我国公司法司法解散制度构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司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股东之间或公司管理人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并激化到难以调和的状况,使公司运行陷入困境。严重时甚至使公司的运行机制完全失灵,公司的权力机构和管理机构无法对公司的任何事项作出任何决议,公司的一切事务处于瘫痪状态,公司陷入僵局。这对公司、股东以及债权人等利害关系人之利益将造成严重损害,因此有给予司法救济的必要。新《公司法》并未对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作出完美的设计。本文通过分析公司僵局成因和危害,兼评新《公司法》第183条之规定,以求对公司僵局司法救济之有关问题作一浅薄探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司法案例入手,从"平和司法"体现出法律应有的价值分析入手,针对我国刑事诉讼的立法缺陷,提出"平和司法"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权利冲突是法治领域中的一个世界性问题,如何解决权利冲突也就成为世界各国所要竭力面对的问题。一般来讲,通过立法和司法是解决权利冲突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以美国学者卡尔·威尔曼的《真正的权利》一书中所列举的典型案例为据,系统地介绍威尔曼和其他美国学者以及美国最高法院通过司法解决法律权利冲突问题时,对这些典型案例的推理过程及其所阐发的精彩论证。这些推理过程及其论证和论点是笔者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是中国学术界和司法界在研究和解决权利冲突问题时较为缺乏的。通过这些推理,我们来看看他们是如何通过司法来解决有关权利冲突问题的。  相似文献   

11.
先在于政治国家、超越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形态、处理争议事件的市民性司法权是司法权的本质属性,后来政治国家权力体系中以国家名义行使的司法权首先是市民性裁判权,然后才是宪政意义上的政治性司法权。无论是市民性司法权还是作为政治性司法权,都具有法律解释、司法造法的属性。禁止司法造法主要是指禁止司法机关像立法机关那样主动立法、抽象立法,并不反对司法机关在具体纠纷处理过程中的被动性、补充性立法。案例指导制度作为规范司法权行使的制度,既是法律解释机制也是司法造法机制。  相似文献   

12.
王斐弘 《中国司法》2006,(5):103-105
2004年10月27日12时38分,深秋正午的阳光穿窗而过,在底色班驳的瓷釉上反射出一种明净而冷寂的光芒来。其时,中央电视台一套《今日说法》在撒贝宁的主持下正播出《六个青年,一个乞丐》①的案例。小撒显然已经习惯了所播出的节目,因为耳闻太多的法律事件,使他显出一种虽有疲意但处变不惊的沉稳来。邀请的嘉宾是中国政法大学的马皑博士,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时光的流水在40年间可以将许多曾经色彩斑斓的物事漂洗得发白,包括人的心境。但我还是再一次被播出的内容深深震撼了,或者更准确地说,被可怜的、卑贱的已永远逝去的生命黑色的冷,扎痛。案…  相似文献   

13.
对应于行纪之三人法律关系,在给付障碍的问题上,亦应当区分三个层面,即行纪人与第三人之间之实行行为层面的给付障碍,行纪人与委托人之间之行纪关系层面的给付障碍,以及行纪人与委托人之间之清算了结关系层面的给付障碍。在第一个层面,需要建立第三人损害清算制度,以此突破法律关系相对性的限制;在第二个层面,适用债法的一般性法律制度,通常为行纪法规制的重点;在第三个层面,需要正确认识行纪人的交付义务与佣金请求权和费用偿还请求权之间的法律关系,即交付义务与佣金请求权之间存在关联关系,而与费用偿还请求权则不具有关连性。委托人在主张权利方面,必须注意承认拟制和时效方面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海雁 《中国律师》2009,(11):87-88
在众多社会热点问题中.“司法体制改革”这一话题似乎有点“曲高和寡”。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司法体制改革是个非常宏大和专业的话题,话语权主要掌握在法律专业人士手中(主要指人大立法部门、法院系统、检察院系统、律师系统中的专业人士)。这样一来,大多数非法律从业人员都被排除在提供专业意见的大门之外;第二,法律人向来以保守作为行事准则,  相似文献   

15.
人们通常意义成为上的法律,多指以书面形式出现的法律条文以及它所规定的内容。而法律在真正意义上的实施却是指以书面的法律条文为基础的或者为参考的,受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并且决定的,对人们的约束和惩罚。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影响法律运行的因素方方面面,也可以这样说:一个最终的判决往往是法律本身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船员作为海上运输的主体,围绕其人身权益的各种法律关系是海商法的重要调整内容。各国民法中均规定了人身权是独立于财产权的又一基于民事权利,规定了人的生命健康遭受侵害时的侵权责任。同时在船员劳务(劳动、雇用、聘任)合同中又将单位(雇用人)提供安全环境和工作条件、合理保护船员生命健康作为一项重要的合同内容,从而使单位因船员在任职期间遭受生命健康的损害而负有违约责任。如何看待船员任职期间生命健康受到损害时的法律救济问题,在我国海商法学界尚未达成明确共识。笔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以下简称《海商法》…  相似文献   

17.
《商标法》的适用需要妥善处理商标立法与司法、强保护与弱保护、内与外、主观与客观、一般与特殊、形式与实质、历史与现实、共识与尝试等八个关系。这些关系反映了商标司法中的基本矛盾和基本问题。把握这些关系和处理好这些问题,对于确保商标法的正确适用和商标案件的裁判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法律科学》2015,33(1)
司法体制是司法机关设置、职权和相互关系的制度化.十八届四中全会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描绘了基本框架,而推进改革亟待破解的重要命题就是在宪制框架内正确处理与司法体制相关联的多重关系,亦即外部与执政党、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公民的关系,内部的权力配置、监督制约和人事管理等关系.面对多重关系的司法体制改革是类似田忌赛马式的博弈,唯有去除封闭神秘,以法治方式凝聚共识、落实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结果才会是“正和”.  相似文献   

19.
美国学者孔飞力所著《叫魂》一书通过一个关于乾隆朝“盛世妖术”的故事,剖析了当时中国政治与社会生活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本文则借此进而分析了皇权与司法运作之关系及其特点,并对改进中国法律史的研究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旅行社组团后擅自将旅客转交给其他旅行社,针对转团社与旅游者的法律关系,已经发团者可先行认定产生事实上合同关系,参照既有示范规则采取解除权辅以违约金措施;在发团前,因仅存在信赖利益,则以撤销权辅以缔约过错责任。判定违约金或者赔偿金数额时可根据案情中过错情节等要素酌情调整赔偿额度。《旅游纠纷司法解释》就擅自转团规定连带责任,该责任基于身份性,具有行业责任的本质。与买卖、租赁合同增加财产效益的目的不同,旅游合同旨在促成精神愉悦,合同明示的给付义务履行不当所造成的精神损害,乃是对旅游合同本旨最为根本的违背。旅游合同中瑕疵履行造成人身损害,旅游者应当得以在侵权责任的框架下寻求精神损害赔偿,或是基于合同目的的落空根据并存的债务承担规则采用减少价金等违约救济方式以达补偿精神损害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