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大清律例》是清代最重要的一部法典。《大清律例》中的一些条款明确支持妇女在丈夫去世后为其守节,这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一些妇女拒绝再嫁的权利。为了维持孀居妇女的生活,《大清律例》还从财产继承以及选择子嗣等方面规定了孀居妇女享有的权利。这些条款的制定,表面上使得清代孀居妇女比一般妇女享有更多的权利,本质上却是清政府提倡妇女守节的工具,是造成清代节烈现象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书通过分析清代的农民、士绅、商人、僧人、道士、妇女、“中人”等民事诉讼主体,探讨了制约基层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因素。作者力图突破以王朝为中心的研究模式,以清代社会各阶层的人为中心,从他们的差异性、主动性入手,阐发我国传统社会法律规则的特点,以及法律与社会结构、秩序的关系。在清代法律、社会史研究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许多学者认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在清代晚期,事实上,从清代中期学者的妇女观中已经可以看出端倪。可以说,从清中期学者的妇女观到清晚期学者的妇女观的嬗变,与妇女解放运动从萌芽到异军突起的过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解放初期甘肃在进行各项民主改革和社会改造的同时,通过开展宣传和贯彻《婚姻法》,从根本上摧毁了创办买卖、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广大劳动妇女获得了解放,确立了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新型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落后 ,而人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妇女在我国占劳动力的半数以上 ,因此 ,要发挥妇女的创造力 ,必须克服妇女创造力方面的障碍 ,这不仅是妇女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论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公害。作为一种落后、野蛮的社会痼疾,是困扰全球实现男女平等和妇女人权的最大障碍。20世纪70年代以来,家庭暴力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各种调查和研究表明:家庭暴力是一个跨越国界、意识形态、阶级、种族和少数人群体的全球问题,家庭暴力的施暴者主要是男性,妇女、儿童是主要受害者。本文试从家庭暴力的概念、类型、特点入手,分析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及现状,从而尝试提出一些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建国后,妇联为了将乡村妇女组织到政治共同体中,必须将妇女从家庭中解放出来.妇联首先选择以婚姻家庭制度作为突破口,重塑妇女的思想观念,将符合党和国家意志的妇女观、婚姻观、家庭观渗透到乡村社会.这样就打破了传统家族共同体的局限性,重构了农村的社会结构、网络和关系.党和国家在保障妇女社会地位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妇女群体的控制能力.通过解放妇女,党和国家最终将其意志嵌入到民众的日常生活,实现国家权力的扩张和向基层社会的渗透.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是妇女获得了就业和发展的权利,与男性共同为社会发展创造财富。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为了社会发展,也是实现人的发展,即男女两性共同的发展。在中国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期,国家有责任建立性别平等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以保障妇女的就业权利及全面发展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受教育程度作为妇女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基础和发展潜力,它是衡量妇女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也是对妇女社会地位其他方面具有重大影响的制约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妇女的整体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根据《中国妇女》杂志1992年调查资料表明,60岁以上妇女的文盲率高达60.56%,而40岁以下的妇女文盲率却仅有11.78%,20年里中国妇女的被教育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全国人口主体部分的农村人口中,妇女的受教育程度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2年城市女性脱盲率为78.22%,而农村中仅达48.40%.  相似文献   

10.
近代英国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人的自由主义传统,先驱者的思想启蒙、自由平等思想的熏陶以及19世纪各种社会激进运动和改革运动的影响,启发了妇女的心智。她们逐渐起而抗争,并运用了从男性那里学到的政治经验争取自身的权益。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把妇女的目光从封闭的乡村地带带到了广阔的城市社会,从家庭小天地转向了社会大舞台;而社会的无限广阔性与妇女个人生活的相对狭隘性的差距,对妇女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促使妇女们去思考与奋斗,去追求生存处境的改变。这些为自我意识的觉醒创造了条件。于是,英国妇女自我意识觉醒并迅速地成长起来了。  相似文献   

11.
清末留日女子是中国女性大规模走向海外的拓荒者和奠基者,其艰难的留学及悲壮的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历程,不仅为国内即将中断的女学保留了一线余脉,而且赢得了与男子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促进了女性解放意识的觉醒,为女性步入社会准备了必要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充当了女界参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锋和桥梁.  相似文献   

12.
古老的贞节观念影响、控制中国女性几千年,甚至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它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更形成了评价女性的价值尺度、道德体系中最基本的内容.新文化运动以其巨大的冲击力摧枯拉朽地破坏着传统旧中国的封建传统,其中就包括清算古老贞节观念的内容.先觉者们办刊物,发文章,打破了性禁忌的坚冰,从理论上批判贞节观的腐朽,并大力提倡新的婚姻道德和性道德,使这笼罩在中国女性身上的巨大黑影终于开始慢慢消褪,不再面目沉重狰狞.当然,要彻底解决此问题毕竟还需假以时日,不能企望毕其功于一役,但新文化运动对贞节观念的祛魅之功是怎样估量都不过分的.  相似文献   

13.
民间融资在全国范围内存在共性问题,甘肃省的民间融资现状更存在特殊性问题。制约甘肃省民间融资发展的实质原因是民间融资自身特性特殊,相关国家立法及地方立法体系不完善,政府监管无力等因素。文章在分析民间融资存在的问题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晋商常家为个案探讨“儒商”商业伦理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商是"崇尚儒家学说并以儒家思想指导经商实践且有所建树的商人".与其他商人相比,儒商具有自身的商业伦理特质,明清时期的山西榆次车辋常氏家族就是儒商的典范.常家在商业经营活动中,将儒商大义与商家的逐利有机结合,实现了儒家思想与商业策略的融合,诚为一代儒商.  相似文献   

15.
清末立宪经历7年,其性质是专制改良,不是民主革命。清末立宪失败有经济发展、政治传统、文化变迁、派别较量、族群关系、人物作用6个层次的原因。清末立宪失败对清廷维新派、清廷顽固派、立宪派和革命派这四个政治派别各有不同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6.
在清代的民事审判中,官府并非严格依照《大清律例》,而只是参照了《大清律例》的基本原则。《大清律例》中的相关规定除了具有参照作用外,还具有威慑作用和原则的指引作用。同时,由于民间习俗得到司法认同,官府在审断中还需考虑"天理"和"人情"等因素,州县官通常将"情、理、法"作为一个"整体性"原则来考量具体案件。因此,清代的民事审判不是黄宗智所谓的严格"依据律例进行判决",也并非滋贺秀三所言的"依据情理"进行"教谕式的调解",应该从"法律多元"的视角来考量清代的民事法源问题。  相似文献   

17.
《清代曲阜孔氏家族诗文研究》一书,以孔氏家族的诗文创作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孔氏家族文学创作的繁荣原因、发展脉络和整体特征,尤其对于家族女作家给予了充分的发掘与关注。该书角度新颖,论述全面,内容深刻,富于启发性,是山东古代文学研究的突出成果。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时期,我国妇女为参政奔走呼告,但并不为当局所认同,最后以失败告终。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得妇女参政的愿望没能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9.
《浙西六家诗钞》是一部清代道光年间刊刻的选辑浙西六位名家诗作的清诗选本。选家吴应和和马洵在该选本中通过序跋、小传、评点等形式表达了宗宋为主、兼采唐诗的诗学倾向,具体体现于选家对"浙西六家"的评价、对具体诗家诗作的点评以及时人对钱载诗风的不同解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