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监督法既是实体法.又是程序法。它不仅规定了七种监督手段。而且还对人大常委会如何开展监督、“一府两院”如何接受人大常委会监督都作出了规范化、程序化的规定。对进一步规范人大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监督法没有明确规定法律责任的内容,对此。违反监督法规定是否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论。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违反监督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北省实施监督法办法,并将于2011年1月1日起举行。作为监督法的配套法规,河北省实施监督法办法明确了人大常委会监督重点,对谁监督,怎样监督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强调了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监督,有序监督,  相似文献   

3.
<正> 监督权是宪法赋予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职权.但由于一直没有专门的具体立法,这一职权的行使存在不少局限.近年,部分省级人大相继制定了地方性监督法规,在实践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立法根据不够充分,在一些方面不甚规范.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中郑重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实行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的监督法,那未该法的制定无疑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监督法的有关问题谈点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督法>的颁行,为各级人大常务会对一府两院的工作进行监督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法律依据.但作为被监督对象的"一府两院",能否成为监督法的执法主体问题,理论上仍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试着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一府两院"作为被监督的对象,不能同时成为<监督法>的执法主体.  相似文献   

5.
2006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至此,经过20年的千呼万唤监督法终于闪亮登场。今年1月1日起监督法开始施行,这必将对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如何确保监督法得到正确贯彻实施?各级人大常委会如何更好地依法行使监督职权?本期“实践一得”刊发的3位人大工作者的文章对这些问题作了一些思考,希望能由此引发广大读者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军 《江淮法治》2010,(21):50-52
监督制度是现代民主制度的重要支柱,监督权同立法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共同构成了我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权力结构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正式施行后,各地人大在监督实践中遇到一些问题,尤其在进行司法监督方面出现一些争议。对此,本文以监督法为据,结合实际,对新形势下加强人大司法监督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7.
《监督法》作为专门规范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法律,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职权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监督法》实施以来,唐山市丰南区人大常委会严格按照《监督法》的要求,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无疑对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一、认真组织系列学习活动,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监督法上来。监督法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宪法为依据,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了依法行使职权、集体监督、有序监督的原则,是一部符合我国国情和人大工…  相似文献   

9.
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是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基本方式之一,监督法专门就此作出规定。如何按照监督法的规定,听取和审议好专项工作报告?本期对南陵县、望江县、居巢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审议工作的一些做法予以报道,从中可以看出,我省新一届县区人大常委会严格依照监督法规定行使监督职权,切实增强了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10.
监督法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监督法是一部符合我国国情和人大工作实际的重要法律,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成果。监督法的公布施行,标志着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学习好、理解好、实施好监督法,是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促进监督法的学习宣传,搞好规范和过渡工作,推进监督法的全面正确贯彻实施,本刊从本期起在“特稿”专栏集中进行宣传,交流人大机关干部的学习体会,报道各地的典型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用统一监管的模式,或者通过建立职责覆盖全部金融领域的统一监管机构,或者将两个主要的监管机构合并。统一监管模式在提高监管有效性、对金融集团实施监管、降低监管成本方面具有制度优势,但在监管权力和机构整合问题上存在困难,这需要结合一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监管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2.
论上市公司独立监事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辉 《河北法学》2005,23(10):42-46
独立监事制度有助于提高监事会的独立性,从而强化监事会对董事和经理的监督职能。在对日本和我国台湾外部监事制度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独立监事规定及实践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我国引入独立监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曹艳芝  尹涛 《河北法学》2004,22(1):118-121
我国公司监事会监督不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监事会在实现其职能过程中遇到了四大障碍:股东大会名不副实、董事会权力膨胀、监事会缺乏实际上的独立地位、监事素质普遍较低等。充分发挥监事会的职能,必须完善股东大会制度,强化监事会的权力,提高监事会的独立地位,加强监事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设官分职,权力制衡,是古今社会国家机器健康运转的通则.中国传统监察制度在组织建设、监察法规建设、监察官的选任、监察方式的设置等方面不乏独到之处.中国的现代法治要获得成功,离不开对传统法律文化的借鉴、利用和改进.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监察法》的正式颁布和顺利实施对于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有效促进反腐败法治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和重大影响。实地调研主要聚焦我国《监察法》实施中的四方面内容:监督权限制度、监察建议制度、监察赔偿制度和特约监察员制度。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法治化进程角度考量,应从以下途径予以完善:首先,建议明确监察机关的监督方式以及厘清内设机构的监督职权;其次,建议明确监察建议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和适用程序三方面内容;再次,建议明确监察赔偿的概念内涵、归责原则、构成要件与具体程序;最后,建议从国家立法层面制定专门的《特约监察员法》,统一规范特约监察员的选任条件、职责范围、职务保障等。  相似文献   

16.
徐楠轩 《行政与法》2007,(6):112-115
通过分析目前外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体系的现状,结合各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比较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的差异,借鉴外国先进的监管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立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体系。  相似文献   

17.
罗俊杰 《时代法学》2008,6(5):27-33
公平与效率是环境监管立法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最重要的价值目标,它关系到环境监管法实施的有效性。依经济学市场均衡理论,环境监管立法供给应与可持续发展社会对法的需求相适应,这要求我国立法部门建立全面、具体而符合社会公众利益的环境监管法,以实现法的公平目标。依成本收益理论,应该尽量减少立法成本,法的内容要尽量使个体行为外部性内部化,对此应坚持民主科学立法,建立层次有致、奖惩分明、具有前瞻性和长效性的环境监管法,以实现法的效率目标。  相似文献   

18.
孙记 《时代法学》2020,(1):9-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以下简称《宪法修正案》)的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以下简称《监察法》)的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标志着我国反腐法治化的进一步发展,将检察机关对“贪污贿赂犯罪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案件的侦查权剥离给监察委员会,由监察机关按照《监察法》的内在逻辑对这些犯罪行使“调查权”,实质是将监察权引入刑事诉讼,监察机关对这些职务犯罪的调查权实质是“侦查权”。按照刑事侦查一般原理,以及我国刑事司法全面法治化的推进逻辑,特别是刑事诉讼宪法化的内在要求,《刑事诉讼法》与《监察法》未来发展需要对监察机关“调查权”一并进行调整,要围绕“侦查权”双向落位重塑“调查权”,要做到授权与控权同时并举,进一步规范立案机制,完善侦查原则,优化侦查构造,规范侦查行为。监察侦查权的法治化,既伴随着再次修宪中检察权的适度调适,也伴随着《刑事诉讼法》与《监察法》相应一并修改时检察机关侦查监督权的适度拓展。  相似文献   

19.
刘期湘  张斌 《法学杂志》2012,33(2):63-66
监督过失是指处于放置危险状态的上位监督者以及管理者地位的人违反监督、管理义务,对其应当避免的危害结果发生的过失心理状态。危惧感说是食品生产经营管理者负监督过失责任的理论依据。根据危惧感说,食品生产经营者处于保证人的地位,监督管理者不适用信赖原则。在确定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注意义务时,一定要将其在立场上与消费者相对立的同生产、销售等市场运作过程相联系的特殊性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0.
监督行政法制的若干重要范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监督行政法制中长期以来对行政责任、监督行政、行政救济等重要范畴争论较多、使用较乱,有碍于监督行政法制建设。为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这些概念的内涵、特征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