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鹏  赛明明 《人权》2011,(3):25-31
生育权、生育权利、生殖权利在英文中同为“Reproductive Rights”,其正式出现在联合国文件中是在联合国1994年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通过的《行动纲领》中,中译正式文本为生殖权利。、”生育在中文里包括生殖和抚育两个方面,因此中文里的生育权应包括生殖权和抚育权两个方面。自古以来抚育从来不是一种权利,所以本文中的生育权和英文一致,仅指生殖权。生育权的基本内容主要是生育权利和生育义务。  相似文献   

2.
生育权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权利?当生育权发生冲突时,应当如何加以解决?这两个问题已经成为探讨的热点,并且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生育权属于人格权,是绝对权.夫妻之间的生育权发生冲突主要表现为一方欲生育,而另一方拒绝.冲突是由生育权的本质所决定的.解决生育权冲突问题,应当遵循夫妻平等协商原则、义务法律明确规定原则、尊重和保护自由的多重判断原则、生育权冲突之解决途径多样化原则.  相似文献   

3.
生育权因其内容的模糊性和实现方式的特殊性,常会在具体适用过程中特别是夫妻之间产生冲突。生育权的性质是人格权而非身份权,主体是单独的自然人而非家庭。因权利本体即为正当性、权利行使的涉他性和权利边界的模糊性,权利冲突现象不可避免。我国夫妻生育权的冲突现象植根于封建传统思想的固有观念,不是法治社会的当然内容。将婚姻与生育加以无法律根据的必要关联,将婚内女性的生育权等同于女性对男性的生育义务,并以此主张男性的生育权实现,是秉持与法治理念背离的传统观念对生育权的不当理解。男女双方因身体构造不同,生育权的具体内容和实现方式自始不同。夫妻生育权冲突不是一个真正的权利冲突现象。  相似文献   

4.
人口生育行为的法治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人权发展的必然诉求。其所具有的权利正当性、主体特定性、行为可控性和社会制约性等四大特征,为人口生育立法与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法理基础。作为人口法的核心调整对象,其法治目的的实现对于人口法的生存与发展影响深远,对人类生育权的保障和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工生育及其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生殖技术为无法自然生育的人提供了有效帮助 ,已被各国立法所确定。但在实施人工生育主体、人工生育子女身份的确认、人工生育子女知情权的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争议。应允许单身女性通过人工生育行使生育权 ;在保障捐精者隐私权的前提下 ,保障人工生育子女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6.
王鹏 《人权》2010,(6):31-35
生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生育权、生育权利、生殖权利在英文中同为“Reproductive Rights”,其正式出现在联合国文件中是在联合国1994年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通过的《行动纲领》中,中译正式文本为生殖权利。生育在中文里包括生殖和抚育两个方面,因此中文里的生育权应包括生殖权和抚育权两个方面。但由于自古以来,抚育都不是一种权利,故而本文中的生育权和英文一致,仅指生殖权。它是指所有夫妇和个人均享有在没有歧视、强迫和暴力的状况下做出有关生育决定的权利以及自由、  相似文献   

7.
生育权在性质上应属于身份权。任何人只要具备了生育机能、且不为法律和公序良俗所排斥,也就具备了行使生育权所需的身份。这一身份既可以通过身心发育成熟而自然获得,也可以通过现代医疗科技而后天补足,与结婚与否并无直接关系。独身女性生育权问题的实质是权利识别问题,即判断权利概念是否成立,需要以超越意志论和利益论的理论进路为逻辑。由于具备权利的主体要素、利益要素和意志要素,独身女性生育权在概念上是成立的。独身女性生育权的实现,需要以构建身份正义为路径,而这又需要以消除身份歧视、支持权利表达以及完善权利救济为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夏德辉 《今日广西》2007,(11):44-46
妻子两次怀孕,两次背着丈夫做了人流手术。张勇(化名)以讨要男性生育权为由欲状告妻子,让她履行生育义务。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男性生育权被侵犯的现象并不少见,2002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虽然强化了男性生育权的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即使男性以妻子侵犯生育权为由起诉到法院,法院也很为难。  相似文献   

9.
生育权是一项人格权,具有人格权的一般特征,但二者又存有差异。如何进一步明晰二者的差异,科学界定生育权利的范围、内容,对指导司法实践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小保:我丈夫所在的公司为全体女工办理了生育保险。我丈夫考虑我是一个没有就业且现已怀孕的全职太太,遂要求公司通过为他办理生育保险,以便能够让我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但被公司拒绝,理由是生育保险只是针对怀孕和分娩的女工.由国家和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生育津贴和产假,而我丈夫并非女工,故没有义务为我丈夫缴纳生育保险费。请问:公司的卿点对吗7  相似文献   

11.
论传统孝道的现代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传统孝道的现代转换、促进现代家庭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传统孝道的现代转换,就是要实现孝从传统道德的核心基础地位向现代家庭道德规范的回归;从强调角色义务意识的孝道观念向注重感情互动的转换;从单向度的义务规定向权利与义务并行互益的转换;从单一性孝道实践模式向多样化的转变以及从他律为主向自律为主、他律为辅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人权》2019,(5)
Conceptually, health is subjective, procedural and socially reliant.This three-fold nature determines the connotations of the right to health as well as the constraints thereof.The right to health encompasses both the right to freedom and social rights.The right to freedom in the context of health means that the state should respect the health status and choices of its citizens and trust that the people are able to optimize their health through their own efforts, whereas the right to basic healthcare service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right to heal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rights.The review system stipulated in administrative normative documents increases, to a certain degree, the possibility that citizens can realize their right to health.The right to health is constrained in three aspects: "precondition of the possible", concurrent requirements imposed by society and conflicts among basic rights.When there is financial restraint on what the state can afford, the right to health is constrained by limits to healthcare institutions and the provision of healthcare services.over-emphasis of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 on the part of the insured can possibly transform the right to health into an obligation to be healthy .  相似文献   

13.
不作为犯罪是我国刑事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作为犯罪一样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研究不作为犯罪,首先要明确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不作为犯罪的核心问题,它包括四个方面: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以及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除此之外,道德义务不应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5条中的"解除条件"和第93条中的"解除合同的条件",它们的含义、范围、作用及其法律后果不同,极易造成混淆."解除条件"是合同效力的附款,它本身不能成为当事人的合同义务,其成就合同效力自动终止."解除合同的条件",可以是当事人的合同义务,也可以不是,其成就仅导致解除权成立,合同终止另需当事人行使该解除权.  相似文献   

15.
环境伦理学的发展可分为早期、20世纪70年代以及70年代以后3个阶段,现在正处于从自然的权利向环境正义的转型时期。从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来看,环境伦理学是研究人对自然有无伦理义务的学说体系,它包括自然的权利、环境正义、社会变革3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这一定义是不同于现在流行的美国式环境伦理学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借助美国学者布莱克的案件社会结构理论,侧重于从微观社会学角度分析调解所处的纠纷解决社会结构,通过对当地最为典型的林权纠纷各类型的性质、起因及结构要素不同组合方式进行剖析,展示出纠纷解决的社会结构对调解运行的深刻影响:纠纷当事人之间目前的熟识或面熟关系使纠纷趋于依据大量民风、民俗和伦理道德等地方性知识,运用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常规资本和个人性格、气质等非常规资本的分布、组合状况有力地制约着调解结果;一方或双方的支持者常常在调解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时会改变调解的走向,甚至决定着调解的成败。  相似文献   

17.
紧急避险是一种合法行为,但该行为对无辜第三人造成了客观上的侵害,无辜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该如何保障?根据社会连带义务理论,紧急避险行为具有合法性,但人们所承诺的连带义务是有限度的。从无辜第三人自身的立场来看,紧急避险人的避险行为是针对第三人的"不法"行为,无辜第三人因此有防卫权利。同时,第三人防卫权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正当防卫,这种防卫权是有限度和有区分的。针对财产法益的侵害,第三人有更高的容忍义务,而针对人身法益的侵害,第三人可以进行有限度的防卫。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刑事政策思想产生的重要根源,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以儒家思想为主干,以法家思想为内隐的特征,其实质就是义务本位,这种义务本位又是通过国家本位与家族本位的伦理价值模式具体体现出来的。中国传统社会这一文化背景,反映到刑事政策思想领域,就是因时而变的刑事政策思想、刑罚不平等的刑事政策思想以及罪刑擅断的刑事政策思想等。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国家应承担预防风险的义务。国家应承担保护权利主体在实现基本权利的过程中不受第三人侵害的义务。在紧急状态下,国家应对公民基本权利承担制度保障功能。这三层义务和功能层层递进,形成新时代国家对于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0.
抽逃出资者股权之否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司登记设立后,其他股东不知情的情况下,出资者擅自将资金抽回的,将不再享有股权,尤其是自益权.由于出资是股东的基本义务,未履行出资义务的,便不具备股东的权利能力.应从立法上否定抽逃者的股东资格,并赋予其他真正出资者以监督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